手艺 姑苏城内 古韵铜炉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古人将形似香炉的山峰取名香炉峰,现如今人们由此山峰不禁想到香炉。...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古人将形似香炉的山峰取名香炉峰,现如今人们由此山峰不禁想到香炉。

千百

年来,香炉一直受到帝王将相及文人雅士的亲睐:将香炉置于案头,读书时点上一炷清香,便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而抚琴弹瑟时烟香与琴音相伴,又有“绕梁三日沁人心”的雅致。

宣德年间香炉的冶炼技术与铸铜制作艺术在当时已达到空前。而现如今,宣德炉更是成为收藏家、艺术家的心爱之物。
    近年来,在海内外收藏界中,盛传着这么一句话:“藏炉要藏巧生炉。”这里的炉,就是指铜制香炉、熏炉、印香炉和手炉等,其中又以铜香炉最为多见。而巧生,就是指苏州“陈巧生炉文化艺术馆”主人,苏州铜器失蜡浇铸工艺传承人陈巧生先生。

第一只铜炉

     “既然答应了人家,再难也要把第一只铜炉做出来!”1972年,凭着对传统炉艺热爱的陈巧生,便立志发掘和传承中国铜炉匠人数百年积累起来的精湛工艺。

作为铜炉世家的第三代传人,陈巧生8岁就跟着父亲陈如刚制作铜器。
    真正开始做第一只铜炉,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一天,陈巧生在苏州皮市街古玩市场闲逛时邂逅一位老友,老友问他能否做宣德炉,他毫不犹豫答应了。他自信地认为自家世代做铜器,虽尚未涉及宣德炉制作,但肯定能攻克。可这一允,就开启了他人生的艰辛历程,从此踏上了铜炉的痴迷之旅。

 陈巧生收藏的民国时期铜器制作模具
从宣德炉到巧生炉

    “手中没有宣德炉是一种遗憾,为了给民族争光,我愿千锤百炼,让宣德炉重放光芒!”1982年,壮志凌云的陈巧生,恢复制作出第一台宣德炉。
    中国铜炉文化源远流长,到明代宣德年间达到巅峰。宣德皇帝亲自督造的铜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用黄铜铸炉的先河,又因其选材上乘,做工考究,款式大雅,而备受世人珍爱,其中铜香炉约3000件,史称“宣德炉”。



宣德炉

陈巧生潜心研究宣德炉40多年来,经手的各类古炉超过千鼎,对古代官窑和民窑铜炉多有心得。然而,宣德炉铸造技艺自明代起就已逐渐失传。直至上世纪70年代,陈巧生凭着对中国传统炉文化的一腔热情和家族三代铜器制作技艺,经过近千次试验,才独自挖掘和恢复了数十道传统制炉工艺和原料配方。



直到如今,他都一直力图以巧妙的构思、精细的雕刻、完美的着色,在精力旺盛的年纪创作出更多经典的“巧生炉”,从而为后世留下更多的文化珍品和文化记忆。

巧生炉


铜炉技艺传承人

    “传承与弘扬铜炉文化事业,必须后继有人,人才兴旺才行!”2012年,期盼铜炉文化“薪火相传”的陈巧生,收徒授艺,43名铜艺学子拜于门下。
改革开放,国门打开,陈巧生走进了铜炉事业的春天。

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他有8年时间没有出过门,硬是用汗水、泪水、血水恢复制作了1200多个品种型号的宣德炉。他仿制的宣德炉,无论是整体造型、内在肌理,还是外部色泽、细枝末节,都透露出独特的魅力,被公认为一流的作品。
现在,陈巧生已经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韵铜炉制作技艺传承人”,他除了创新铸造“巧生炉”外,还经常抽出时间待在博物馆里,因为他要给参观的观众们说说,这里的每一个铜炉,背后的那些故事......

《姑苏铜艺》《探索发现》

播出时间:6月6日 22:03分
参与手艺摇一摇 ,轻松赢大奖
各位观众朋友们在观看《手艺》栏目的过程中,根据节目出现的内容提示即可参与手艺摇一摇互动,轻松赢大奖哦!





参与“手艺”摇一摇 轻松赢大奖

猛戳阅读原文↓ ↓ ↓


    关注 方言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