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碎碎念关于画画

 

又来虎头蛇尾了...



在西方绘画史上,由于科技的发展,照相技术的出现和不断成熟让画家开始反思。在这之前,判定一个画家画的好不好就在于画的像不像。画家都在极力缩短画面与真实场景之间的距离。



人们都有对自己的脸极度自信的时候,可惜没有相机更没有自拍杆的年代怎么办呢?有钱的贵族就可以请来画师为自己画像,为自己的家族画像。这条线路发展到后来,某机关单位都花的起钱请人画像,以打平伙的方式来拍一张集体照。

若是每一个人给的钱都一样,那么就应该按照秩序排排坐吃果果的顺序一字排开。

阿姆斯特丹民兵队每人出了一百荷币邀请伦勃朗为自己画一张集体照。理论上每个人都应该在画面上占有同等的位置,而且顺序也要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来排,理论依据就是身份和军阶啦。其实这个潜规则不是西方人的专利,在我大中华的共识基因里也是深入骨髓。每到拍照或者圆桌吃饭的时候,人们就会自动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不逾矩,不出错。

伦勃朗在接到这个订单以后就完成了一幅世界名画《夜巡》。那个时候还只是一幅要交给甲方的货品。甲方收货以后对这幅画极度不满,要求退货并且退还画作的佣金,最后甚至还打起了官司闹上法庭轰动一时。



问题出在哪里呢?

伦勃朗把这些付费的金主像话剧一样布置在了画面里,虽然此画“精心设计、错落有致、富有生气”却不被接受。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应该与其他人一样拥有平等的位置,可是,整个画面里只有队长和副队长光彩照人,第三位光彩照人的是伦勃朗私自带进来的一位惊慌失措的小女孩。

其他的民兵队员各自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退居二线,运气不好的还被别人挡了一半的脸。这真是气死本宝宝了,明明花了同样多的钱,凭什么!!!

伦勃朗一生都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以至于门庭冷落生意凋零孤苦终老。

这些都是相机出现以前的故事。

人们执念的是在画面里的自己。照相机的出现和不断完善让这些画人画的像的画家懵了。需要十天半个月或者半年时间才能完成的画作,半个小时,十分钟照相机就完成了(早期刚出现的相机感光元件还不够敏感,需要被摄者在镜头前长时间静坐)。

那么,绘画的意义何在?我们为什么要画画?同期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又提出了光虽然看不见,但是里面有七种颜色。

好吧,你不是说里面有七种颜色吗?那我就把里面的七种颜色找出来,由此终成一代大家——莫奈。印象派不是印象,而是科技推动的产物,你以为人家是“一种感觉”,其实人家是在科学创造。



当然莫奈也只是“一家之词”,有很多不同思维的画家走上了不同的思辨道路。把绘画拆解开来,研究到底什么是点,什么是线,什么是圆。如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等。



若是不了解前人的苦苦思索和追寻,看见蒙德里安的画作,一般人都会惊叹:“什么?这也叫画画?我也会啊!”

到毕加索的画作,画面解构成凌乱的线和面,又通过这种线面基础工具表达出了情绪,战争带来的困苦和破坏,撕心裂肺哭泣的女人等等。



好多人说我写东西虎头蛇尾,今天我又不知道如何结尾了,那就这样吧。




    关注 梧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