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绘本精读分享之二:《形状游戏》‍‍

 

安东尼布朗说:成人读书痛苦,只因而是阅读体验太糟糕。...



(续上)

围绕”游戏“,我们继续赏析安东尼.布朗的《形状游戏》



▲这里有两本书,问题来了:

到底哪一本的内容主要是讲形状游戏这个游戏的?

其实,关于“形状游戏是一个怎样的游戏?应该怎么玩?”这个问题,在《一起玩形状游戏》这本书中有图文并茂的详细回答:









好了,玩形状游戏就这么简单!

那《形状游戏》又是本什么书呢?



▲严格来说,这是一本教你理解形状游戏的游戏精髓的艺术启蒙书,读不懂它,形状游戏充其量只是个没有内涵的普通游戏,尝个新鲜就可以随手一扔了。

但是,你若读懂了它,形状游戏就将不仅仅只是个游戏,它将让你和孩子之间从此搭建一座用画笔进行无障碍沟通的桥梁,将帮助你从此有勇气踏入各大博物馆的大门,甚至会助力你日后读懂古今中外各大名画,各种深远意义。信不信?请跟我来。

安东尼.布朗创作《形状游戏》的时候在想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故事来猜一猜。

▲扉页部分,大家别翻得太快

安东尼布朗的每一部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和读者玩捉迷藏的游戏,如果你接收到游戏讯息,相信会有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扉页上这个场景,一个人物形象的空白剪影,右边还有一只迈出去的脚步,这里就埋下一个悬疑,是谁呢?我们迫不及待想翻过去看个究竟。



▲《形状游戏》可以看作是安东尼.布朗的自传性绘本作品。

故事开篇,是以倒叙的方式开始回忆。

我在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时候,先和孩子们好好回忆了一下安东尼布朗是谁?孩子们一脸的蒙查查,我再把他的那些著名绘本给回放了一圈,孩子们猛然激动起来:……《我爸爸》!看过看过!……《我妈妈》,谁没看过啊!……

抓紧机会顺利地卖个关子:《形状游戏》这本书,安东尼布朗写的就是他自己的故事,他想给孩子们介绍一个神奇的游戏,这个游戏自打他还是个小p孩时就爱上了……
然后一发不可收拾……




▲直到现在他变成了糟老头,还是玩得不亦乐乎!

孩子们兴趣大增,各个瞪着大眼找这个神奇的游戏到底在哪里。故事开始了:



      ▲有一天,他妈妈过生日,希望全家人一起去参观美术馆。

这里,我问了孩子2个问题:

  1. 平时生活中,你经常去博物馆么?(一半孩子举手)
  2. 你喜欢去博物馆么?(一半孩子摇头)
  3. 根据这张画给你的感觉,来判断一下妈妈的建议大家是不是都很乐意接受?(全班孩子基本都摇头,很明显,画面的灰色调在传递爸爸、乔治和我的不情愿的情绪)


▲好吧,博物馆到了,高大威严给人以压迫感。

艺术殿堂似乎从来都企图让人肃然起敬,那,接下来妈妈就任重道远了,当妈的我们能否感同身受?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过对吧?当你拖着老公孩子一定要去参加某一个你特别认可但是他们不置可否的活动时,那你是否有足够的处理智慧呢?

我们先看看书中的妈妈是怎么迎接挑战的。


▲爸爸一直在找茬
哥哥基本不配合
只有故事中的“我”勉为其难照顾着妈妈的情绪


▲大家注意看这张照片中,
妈妈衣服的颜色逐渐鲜亮


▲以及上面这张画面

妈妈在框内,其他三位都在框外,

安东尼布朗通过这样的表现手法在预示什么呢?

昨天读到这里,我也问过孩子们一个问题:“去美术馆看画展,会不会觉得很无聊?”(大多数孩子点头说是的。)

大家有没有替妈妈捏一把汗?

如果父子仨持续不买账,不欢而散似乎已成定局。



▲终于,导火索出现了。

尼克因为靠在画作旁边,被保安给警告了

情绪很不好的他,挨着的画作的名字是《它发怒的日子》

这张画,又预示了什么呢?


▲这时,妈妈必须出手了

她把全家人一起召集到这张画面前,看这段文字:

        “像不像我们认识的哪家人啊?”妈妈问,脸上带着笑容。

       她说画中的爸爸拿着一封情书。是另一个男人写给他太太的。       画中藏了很多线索,告诉我们更多的情节。于是我们努力地把线索都找出来。妈妈在根据故事玩找线索游戏,通过游戏让家人参与进来。

我们注意看这句非常有智慧的提问:“像不像我们认识的哪家人啊?”

试想,我们一般进博物馆,看画作名、画家姓名以及画作后面的背景故事。但妈妈的提问将墙上的画作和当下的生活进行关联,巧妙地调动了全家人的围观兴趣。

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妈妈是有备而来的。这也给我们很大的提醒:如果你要组织家人去观看某个展览,一定要做到有备无患。

——妈妈脸上还带着笑容。

这个太强大了对吧!还能带着笑容!我换位思考了一秒钟,立马就拜了!

这个场景是这本书最重要的关键转折点。

在妈妈的引导下,全家人看展的态度开始发生悄然变化,大家先看看“我”的衣服,已经开始悄然变化。



▲妈妈关于这张画的解读,大家有没有读到强烈的八卦精神?

要搁在今天,妈妈绝对是个高级段子手!

当我们把她的解读串联在一起,就很容易拼凑出了一个关于出轨的故事。

所以,作为成年人,爸爸瞬间秒懂了这张画为什么叫作《过去和现在》。

妈妈用的这一招,是国内这两年非常风行的艺术解读方式,比如顾爷、比如意公子,干的都是八卦扫盲的技术活,但安东尼布朗创作《形状游戏》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在哪里:)


▲这张画,在昨天的班级课堂上让孩子们沸腾了
“这两个人一模一样。”我说。
孩子们立马反对:不一样!
不一样么?哪里不一样?


好家伙,齐刷刷举手一大片,孩子们至少说出20个不同点,而且基本不重复,观察力相当敏锐。时间关系,这里就略过,有兴趣的一定要把书找来和孩子玩一玩。

注意看书中“我”的衣服颜色,也注意爸爸的衣服颜色正在悄然变化。

“我”已经完全投入玩游戏看展览的快乐中。

      妈妈成功搞定一个。


▲这张,还是找不同。


看似和前面那张找不同没什么两样对么?

   但这两张的绘画风格却有着极大的区别,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在这里展示得淋漓尽致,

什么叫做超现实主义?

就是各种心理暗示给人造成的幻觉,但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直白点说,就是白日梦。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在儿童涂鸦中比比皆是,比如花朵长出了人脸,或者人脸上开出了花。

这一张“找不同”,也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一家人的观展之旅,开始被安东尼布朗巧妙地带入现实中的想象世界,让一家四口好好享受了一场从视觉到全身心的丰盛大餐。


▲注意看,哥哥的衣服亮了。为什么?
看他那句话:
“想想看,如果在我们住的那条街发生这种事,会怎么样?”
好吧,预备,白日梦走起!




▲这样的场景,别说孩子,就是成人,想想也是醉了。

昨天的小学分享课堂上,我把这幅画面放出来的时候,全班哄堂大笑

孩子们也被安东尼布朗带入了书中的场景



▲一家人坐在这里,从衣服色彩可看出,一家人已经非常享受这一次的观展之旅了

看妈妈的问话:“这幅画让你想到什么?”

——妈妈的话不多,但绝对是字字珠玑。从前面的问话再到这里的问话,绝对是语言艺术大师,欲擒故纵的主儿,大智慧!

再一次证明,绘本是最好的育儿书,没有之一!


▲超现实来了
“我”做起了白日梦
这张画上有数不清的火腿肠、荷包蛋,
还有爸爸的冷笑话


▲爸爸也做起了白日梦
马和狮子的搏斗太激烈,爸爸看得目不转睛
注意看墙上的裂缝,流下的血痕
▲爸爸很入戏,
再看他身后的画作,环环相扣啊!


▲爸爸如鱼得水,开始充分发挥主人公精神
主动发问:“你们听说过一个和爸爸同名的小男孩儿吗?”
哎!孺子可教啊!


▲故事越来越精彩,终于到了高潮。淋漓尽致的超现实表现方式,也是一个让孩子们哄堂大笑的画面,他们发现所有的脸都是爸爸的脸,就连小狗也长了个爸爸的脑袋



▲还是那个超级牛掰的妈妈,一切都在她的运筹帷幄之中,一家人意犹未尽之时,她把父子仨领进了美术馆的礼品店,哎!


▲我每次看到这个场景
▲再对比一家子进博物馆之前的场景刻画
我就会想起胜利女神。。。。。


▲一个值得玩一辈子的游戏就此拉开序幕
今天的安东尼布朗已经把形状游戏玩成了他的工作
你还敢小瞧这个简单的小游戏么?
 


分享安东尼布朗的一句话:“成人读书痛苦,只因而是阅读体验太糟糕。”

老帅哥这句话是去年在北京的见面会上讲的,掷地有声,也足够我们喝一壶了。

我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样的,从小到大我们读的书都不好玩,不够八卦,烧的不是脑是心,所以越读越累,最主要:心累。

而安东尼布朗是在用他的作品告诉我们:

1、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可以用来玩的

2、艺术绝对来源于生活,不用把自己隔绝在艺术的门外。

3、从故事的角度入手,让自己也让孩子读懂艺术。

 

英国有个儿童文学桂冠奖,每两年颁发一次,获奖者将获得15000英镑的奖金。在布朗的前任得奖者中,只有一位是插画家:昆汀·布莱克。安东尼.布朗说,他作为桂冠奖得主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让绘本在社会生活中重新担当重要角色。“鼓励大家看到图画的价值。最近这些年,图画书被看作是小小孩才要看的书。孩子们被越来越早地要求看‘正式的书’。图画和文字一样重要。如果视觉元素被边缘化,那么我们将失去真正看的能力。

 

最后,给大家推荐几本艺术方面的绘本:

《点》/《味儿》,正视孩子的作品

《艺术大魔法》,认识孩子的创造力

《艾玛画画》,创造美无关年龄无关学历

逛博物馆系列:

《形状游戏》、《小天使失踪了》、《美术馆奇遇》

了解西方美术史系列:

启发绘本《LOOK系列》,《我的第一本艺术启蒙书》,大孩子以及成人了解西方美术史的启蒙读物。

——————over——————


    关注 小黑鱼绘本阅读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