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秦汉祀典的改定和月令的实行

 

我们翻开古书来看,觉得秦以前的国家宗教是很简单的。最大的祭礼是郊,一年一次,祭的是天,也把天子的最有功德的祖先去配享。...

点击标题「经学文献」可关注

顾颉刚著《秦汉的方土与儒生》

北京出版社,2012.01

本期编辑:小高

我们翻开古书来看,觉得秦以前的国家宗教是很简单的。最大的祭礼是郊,一年一次,祭的是天,也把天子的最有功德的祖先去配享。例如周人,他们的始祖是后稷,后稷在农事上是有大功劳的,所以他们在郊祭时便以后稷配天,连带祈求年谷的丰登。其次是社,这仿佛像现在的城隍庙和土地堂一样,无论大都小邑,都有社庙;上白天子,下至庶民,都有他的社。他们不但在那边祭后土之神,就是碰见大水、大火等灾难,或是日食等灾难的预示,都要击鼓杀牲而祭。逢到打仗,出兵和班师时都须祭社;献俘也在那边。因为那边成了军事机关,所以即在太平的时候也要借着社祭陈列军器,好像开国防博览会似的;齐国的社尤其有名。社既是代表国土,又作国防的中心,再加上了民食的稷,国家的意义已完全,所以“社稷”二字就成了国家的代名词。郊社之外,又有宗庙,是祭祖先的;又有旅和望,是祭国内的名山大川的。寥寥落落,只有这几种。要拿阴阳五行之说来分配,至多把郊配阳,社配阴;五行便无从说起。好在那时还没有系统的阴阳五行说,用不着人们发愁。

那时的祀典比较可和五行说接近的,是秦国的祀上帝。然而秦文公在郝衍祭白帝,秦宣公在渭南祭青帝,秦灵公在吴阳祭黄帝和炎帝,都是随时随地建立,并没有顾到五行的方位。到汉武帝时,他在长安西北的甘泉建了泰畴坛去祭天,在长安东面的汾阴建了后土祠去祭地,也没有按照着方位。这种不择地的设置,足见其时尚没有极严密的阴阳五行说,所以不曾处处受着这些规律的束缚。武帝又喜欢求神仙,任方士,以致许多的民间信仰都变成了国家宗教。

武帝以后,阴阳五行的学说经过经师们的鼓吹,这空气愈来愈浓重了,简直笼罩着一切。他们以为属于木的一定居东,属于火的一定居南,属于土的一定居中,属于金的一定居西,属于水的一定居北;少阴为西,太阴为北,少阳为东,太阳为南,都是一定不移的方位。既有这些严格的学说,于是以前的种种宗教建设大家看得不顺眼了。成帝初即位(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丞相匡衡奏言:“帝王的事务没有比郊祀更重的,所以从前的圣王都尽心极虑地规定这制度。他们祭天于南郊,为的是就阳;祭地于北郊,为的是就阴。上天受天子的祭飨是在天子的都城里的。现在天子住在长安,祭天反到太阴方面的甘泉去,祭地反到少阳方面的汾阴去,和古礼太不合了。应当把这天地的祀典搬到都城来举行,从此祭天于南郊,祭地于北郊,回复古帝王的规模。”会议的结果,照办了。匡衡又奏:“甘泉的泰畴太奢华,有采镂黼黻的装饰,有鸾路驿驹的祭物,又有玉几玉器的陈列,又有童男童女的歌乐,这也和古制不合。古代的祭天之礼质朴得很,祭具是陶制或瓠制的,牲只用犊,席只用稽。现在也应当复古。”他还说:“秦国所立的上帝祠本不合礼,应当和其他不合礼的祠庙一齐罢废。”成帝都接受了。那时国家奉祀的祠庙本有六百八十三所,审查的结果只有二百零八所是合礼的,其他都废了。候神方士等七十余人,也都免职归家。这是把原有的祠宇作一次总整理、大淘汰,把汉武帝在封禅郊祀的狂热中的建设完全破坏了。实在说来,这是儒生对于方士的威胁,他们用了纯粹的阴阳五行说把随时随地发生的神仙庙祀打倒了。他们反对的是鬼神,保留的是术数。他们说是古代圣王如此,其实只是他们心目中的圣王是应该如此的。

成帝没有儿子,王太后急于抱孙,疑心为了迁废诸庙,受到鬼神的责罚,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她下诏把泰畴迁回甘泉,后土祠迁回汾阴,又恢复了许多祠庙。可是到底没有用,成帝也死了。王太后十分生气,她说:“皇帝遵了经义定郊礼,原是不错的。为了求福,所以又迁回去。现在到底没有得到一些福佑,还是顺了皇帝的原意,回复了长安的南北郊罢!”
哀帝即位之后也常常生病,为要求福,又征用方士,把以前所废的祠庙完全恢复了。他在一年之中祭过三万七千次。过了一年(建平二三年,公元前4年),病还没好,又把泰畴和后土祠迁回原处。到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又请复长安南北郊,并请把高帝、高后配享:冬至日,祠南郊,高帝配而望群阳,夏至日,祠北郊,高后配而望群阴。王太后都照准了。三十六年之间,天地之祠搬徙了五次。

因为王莽是一个笃信阴阳五行说的人,所以他既继承了匡衡的主张,用阴阳说定了南北郊,还要更进一步,用五行说定群神的祭祀。他和太师孔光、羲和刘歆等八十九人议,说道:“天子以父礼事天,以母礼事地。”现在应称天神为皇天上帝泰一,兆(兆是祭坛)为泰畴;称地神为皇地后祗,兆为广畴。、此外,再把群神以类相从,分为五部。这五部是:

①中央黄帝、黄灵后土畴,及日庙、北辰、北斗、填星、中宿、中宫,于长安城之未地兆(照十二辰的方位,“未”在西南角上)。

    ②东方帝太嗥、青灵句芒畴,及雷公、风伯庙、岁星、东宿、东宫,于东郊兆。

    ③南方炎帝、赤灵祝融畴,及荧惑星、南宿、南宫,于南郊兆。

    ④西方帝少嗥、白灵蓐收峙,及太白星、西宿、西宫,于西郊兆。

    ⑤北方帝颛顼、黑灵玄冥畴,及月庙、雨师庙、辰

星、北宿、北宫,于北郊兆。

这就是《周官》里所说的“兆五帝于四郊”,他把这制度实现了。这五帝的名目,读者应当记得,便是第十六章里《五德终始表》的第一层。那时已是居摄中,正在酝酿着受禅,所以这五方之帝便是五行相生说下的古史系统中的帝王。再替这五帝添上五个辅佐,太嗥之佐是句芒,炎帝之佐是祝融,黄帝之佐是后土,少嗥之佐是蓐收,颛顼之佐是玄冥,使得这个系统的地位可以更加巩固。他们把这宗材料插入古文学的两部经典:第一是刘歆重编的《左传》,就附在“汉为尧后”说的一章之下,说这是五行之官,生时封为上公,死后祀为贵神的。第二是王莽征求通晓之士的《月令》,说太嗥是春季的帝,句芒是春季的神;炎帝是夏季的帝,祝融是夏季的神;黄帝是中央的帝,后土是中央的神;少嗥是秋季的帝,蓐收是秋季的神;颛顼是冬季的帝,玄冥是冬季的神。一年本来是四时,到这时硬把它拉长,成为五时了。

皇天上帝泰一是最高的天帝。太嗥、炎帝们为五帝,是次一级的天帝。这个方式固然和汉武帝的泰一坛相像(见第五章),但武帝时的五帝只是五种颜色之帝,没有同传说中的古天子发生关系,而王莽定的制度则天帝的系统即是古史的系统了。这一点的差异,不能不说是王莽设下的阴谋,也不能不说是经古文学的中心问题呵!

《月令》这一篇,讲的是天子居明堂之礼。这篇的大意,是天子每一个月应当顺着时令做天人相应的工作(见第一章)。自从王莽当权,建筑了明堂,又征求通《月令》的人,一时祭祖先,封诸侯,行大射,都在那边,做得很有声有色。王莽失败之后,长安的明堂毁废,光武帝继续在洛阳兴造。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下诏祀光武帝于明堂以配五帝,又颁发时令,迎气于五郊: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青帝和句芒,车骑服饰都青色,唱的是《青阳》之歌。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和祝融,车骑服饰都赤色,唱的是《朱明》之歌。前立秋十八天,迎黄灵于中兆,祭黄帝和后土,车骑服饰都黄色,唱的是《帝临》之歌。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和蓐收,车骑服饰都白色,唱的是《西皓》之歌。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黑帝和玄冥,车骑服饰都黑色,唱的是《玄冥》之歌。

从此以后,“顺时令”一义遂为帝王施政的总纲。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下诏道:“春天是生养万物的时候,应当息事宁人以奉天气。”这年的秋天,又下诏道:“《月令》冬至之后,但有顺阳助生的明文,而不载鞫狱断刑的政令。天子的生杀是应当顺着时气的。现在特定一种法律:凡在十一月和十二月里,不许送上刑狱的报告。”那年十一月冬至,又依照《月令》,把关粱闭起。元和三年二月,又下诏道:“《月令》说孟春之月,应当好好地去视察丘陵土地所宜以备种植。现在荒地尚多,着即分给贫民,令他们各尽地力,勿得游手.、”就在这一月里,他因要到中山去,又令道:  “现在方春的时候,所过的地方不得有所砍伐。天子虽尊贵,但在不适当的时候砍去一株草木,就不算顺天,也就是不孝巡行之际,凡车马可以避开的,便避开了。”章和元年(公元87年)七月,又诏道:“依照《秋令》,这一月里应当养衰老,着赐高年者每二人布帛各一匹,让他们自己备些醴酒和酪浆罢,”章帝之后,历朝帝王也多在春天养幼赈贫,在秋天养老恤刑。

一般的学者,把《月令》的著作时代说得早是周公作,说得迟是吕不韦作。但此书既在汉前,何以在西汉时不能发生什么影响而在东汉时便会发生大影响?何以汉武帝初年要立明堂只为朝诸侯,后来在汶上造明堂只有取资于方士的图画,而古制的再现必有待于王莽制礼作乐的时候?何以西汉时讨论明堂有纷纷之说,而一到东汉即翕然无异议,一切都有固定的方式可以遵循了?所以我觉得,这篇书的出现是很有问题的。虽则这篇书还见于《吕氏春秋》等书中,难道他们就不能把它插进去吗?

古时最大的祭礼是郊和社。到这时,郊是析为南郊和北郊了.北郊由后土祠来,祭地神,性质和社实在没有什么分别。但汉代在后土祠外另有官社,所以王莽更立官稷,又把夏禹配食官社,后稷配食官稷,恢复古代的社稷之祀?这个制度传下来,永远没有什么大改变。,我们看,北京前门外有个天坛,这就是南郊;安定门外有个地坛,这就是北郊;天安门西边的社稷坛(今为中山公园),就是官社和官稷。还有一个先农坛,在天坛的对面,是祭农神的,好像和社稷坛的“稷”重复了,这是汉代所没有的。推原它的由来,当出于周人的“郊祀后稷以配天”。地坛祭地,先农坛祭后稷,社和稷都有了着落了,为什么还要立社稷坛?原来社稷一名已习用为国家的代名词,其本义已经送给地坛和先农坛了。
本期排版:小高
公众号推介


红楼梦学刊

[/b]

微信ID:hlmxkzz    

联系邮箱:481331683@qq.com

红楼梦学刊微信订阅号”是由红学研究权威刊物《红楼梦学刊》创建的,着力于推广、普及《红楼梦》的阅读。内容以红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资讯、书讯、专著论文简介、人物赏析、红学家介绍、红楼梦音乐美术等欣赏为主。 欢迎大家关注。


    关注 经学文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