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调说唱 粤港澳南音名家汇——陈丽英的平腔南音

 

年过七旬的陈丽英老师在努力传承和传播广府地区的南音说唱艺术。...



       广府南音于上世纪初,红遍珠三角。瞽师与师娘于茶楼及烟花之地献唱,电台亦时有播放此本土曲艺,属当年的流行音乐。但随着社会发展,南音日渐消逝于主流文化之中。近年,南音独有的地方特色及艺术价值重新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肯定,更先后被列入《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月3日晚,一众曲艺名家将偕同广东音乐曲艺团的一班青年演员们亮相广州中山纪念堂,为大家献上一台“粤港澳南音名家汇”的南音盛宴。

香港阮兆辉、澳门区均祥、广州陈丽英,还有梁玉嵘、何萍、刘志光一众加盟,更邀请被红线女指定为“红派艺术传人”苏春梅女士参加演出。
今天我们介绍南音说唱中
来自“平腔南音”世家的陈丽英老师


陈丽英生于平腔南音世家,十一岁从艺,迄今已逾一甲子,自幼耳濡目染,深受祖父陈鉴及父亲陈大妹在艺术方面的熏陶,陈丽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整理平腔南音曲目及钻研其风格与韵味,务求掌握其祖父原曲的风格来演译。

历来唱南音者多为男艺人,纵使间有女艺人者亦只以平喉演唱。为了不失原有子喉发声,又要保留平腔南音特色,她不断探索介乎子喉与平喉之间的发声方法,以真假声结合,使之悦耳动听。经多年推敲琢磨,仔细理解其祖父纯朴唱法,发挥了平腔南音旋律及唱法的独特风格。她的演唱音质明亮、发声自然、吐字清晰、行腔优美,尤其是处理人物感情,更是匠心独运,腔情结合,有其祖父风范。


2014年9月21日,广州番禺沙湾,平腔南音返故乡


主持人陈健光采访“平腔南音”传承人陈丽英老师



2014年11月16日,广州南沙,“陈丽英讲演粤讴之特色”
回顾《韵味岭南》2014年专题
《粤韵南音 薪火相传》片段
品味一下陈丽英老师的“平腔南音”
今年3月4日晚,
“粤港澳南音粤乐薪传音乐会”,
陈丽英演绎《大闹梅知府》,
一起来回顾。
曲目欣赏

《大闹梅知府》

演唱:陈丽英

陈鉴的平腔南音
陈鉴(1892-1973),字贵德,沙湾沙园村人。他3岁患眼疾,逐渐双目失明。乡中人传说陈鉴虽失明,但天资聪颖,少年时已能游泳和爬树,还能拆开座钟后按原样装好。他11岁跟失明艺人黎荣师傅学唱南音,凭着惊人的记忆力,唱一个多小时的长曲听几遍便可唱出。不久后,他便到大户人家演唱,赚取生活费。起初他用椰胡伴奏(自弹自唱),报酬较低,知道以筝伴奏才能提高身价后,他便买了一个十弦小筝苦练筝艺,连师傅听后也赞叹不已。自此,陈鉴左手打板,右手抚筝自弹唱,他的两指弹筝法可称一绝。
陈鉴除了继承师傅曲艺的精髓外,还融进自己的创作。他说唱的南音与如今粤剧粤曲艺人唱的有所不同,他从清末流行的粤讴中吸收了部分旋律素材,创出别具一格的南音板面,并据词句长短或情绪的表现在丁板(节拍)中作或增或减的变动,在行腔旋律中也与前辈处理有所不同。因此,人称他唱的南音为“鉴叔南音”或“陈氏南音”,他与家人则认为称为“平腔南音”较妥,曲坛遂以“平腔南音”称之。

陈鉴的南音艺术为其后人所传承。1949年以来,陈氏一门三代致力宣扬平腔南音,对平腔南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责编、音频、图片:陈健光(DJ肥光)

视频:广东音乐曲艺团

素材:部分图文源于网络


    关注 韵味岭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