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启动,宁都老城的最后一抹记忆将彻底消失……

 

宁都老城棚户区改造正式启动,那些老街小巷将彻底消失...



随着城市的发展
旧街小巷逐渐流失
儿时的街道
走过的印记
一道道门槛
一座座门楼
甚至是祖一辈所雕刻的花纹石
也将随着城市建设只能温存于脑海
日前,宁都县房地产管理局棚改办发布关于《宁都县老城区城市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与补偿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公示,棚户区改造区域包括宁都县城老学坪、电灯巷、建国街、大井巷及小东门等老城区,标志着规划讨论许久的棚户区改造正式启动,同时也意味着那些历史悠久的小巷和古建筑即将消失。



近日,宁都县委书记王四华到梅江镇调研指导老学坪、建国街棚户区改点工作。





说起宁都的老城,目前保留最完整的当属建国街了。不过这次棚改名单中,建国街也在里面,也就意味着建国街的旧街小巷即将消失。今天,小鲜就带你去那最后的宁都老城-建国街看看:



坐落在宁都老城区东北一隅的“建国街”,是宁都县城区至今唯一保存下来的一条历史最久的小街,主街长不足一公里,街宽仅有六七米,其间横穿着若干条巷道。其风格全部仿用粤北客家群居建筑,两层砖木结构,清一色木栅吊楼。





打开尘封的历史,建国街是一部厚重的奋斗史,是一本励志教育的“百科全书”。建国街居住的都是当年社会底层人群,裁缝、泥瓦匠、木匠、铁匠、石匠、剃头匠、锡匠、吹打(唢呐)师傅以及蒸水酒、炸米粿、小商贩等生意人囊括了建国街的全部,建国街几乎成了“手艺人”、“生意人”的代名词。有句古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区区小街,居然人才辈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火石;三次被美国著名杂志《时代》周刊刊登、曾在SARS病毒和禽流感工作领域作出巨大贡献的病毒学专家管轶。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名人俊杰,只是掀开建国街人才的冰山一角。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小街竟然成长了30多位小有名气的“文人” ,其中就有7位笔耕不辍,成绩斐然的知名作家。他们是出版过15部长篇小说、人物传记,电视连续剧《大唐歌飞》的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邱恒聪;出版《入世》《草园集》等著作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罗荣;出版七八部文集,电视连续剧《大明奇才》的编剧,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杨遵贤;以及省作协会员温红森、黄尔炽、赖水生、杨玲娟等。他们以饱满的创作热情,紧贴时代脉搏,在文坛上成就事业,硕果累累,成为文乡诗国里的文学典范。





每一座城市都曾有棚户区的存在,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破烂平房正逐渐从城市中消失。坐落在城市边缘的棚户区虽然老旧,却残存着每个城市最后的记忆。
订阅\\投稿
① 搜公众号:nd07970797
② 投稿信箱:2456602009@qq.com
③ 有奖爆料:有机会获得20-100元现金红包
爆料投稿合作
微信、电话:13033243392
宁都新鲜事 ∣一个新趣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宁都新鲜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