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游成都·每天10000步#生命不息变化不止

 

8月25日晴间多云有热风走路第786天。太古里附一层最新排队的地方是一家冰淇淋店。我下午路过,先看到...



8月25日  晴间多云有热风

走路第786天。

太古里附一层最新排队的地方是一家冰淇淋店。我下午路过,先看到十几二十个人在排队。凝神注目,是之前已经在几个美食公号里看到广告的韩国冰淇淋店。

店铺大小不到10平米,柜台前挤了十来个人。店外一侧是已经吃到冰淇淋的幸运儿,一对情侣正手持“战利品”自拍。冰淇淋的颜色黯淡,倒回去十年,很难想象有食品企业敢用这样的色彩。

北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我向往的城市。大学时第一次去,天安门旁的麦当劳是朝圣的食点。工作以后第一次去,朝圣对象变成了哈根达斯。在那之前,作为时尚生活方式的一种标志,哈根达斯频繁出现在我看的《中国青年报》、《新周刊》和《三联生活周刊》里面。一颗种子被埋下,通常是会发芽的。大众传媒历来是消费社会里的播种机。

后来呢?你问。后来,真是一言难尽啊。单就非中式食物就餐点这个系列:麦当劳和肯德基被必胜客代替,必胜客被本地新兴或外来品牌的咖啡厅牛排馆西餐馆日料店韩国烤肉馆代替。哈根达斯当然早就不吃了,冰淇淋从来非我所爱。

中国的食客善变。准确来说,70后以降的中国食客,越来越善变。我仔细思考了这个问题,倒未必是因为我们比前几代人更薄情,而是食物快速的更新迭代,是从我们成长为消费主体开始的,那是1990年代的中后期。到现在,1990年代出生的人群已经开始买单,餐饮业则进入了令人目不暇接的更新阶段。

午饭后,跟来屋顶樱园的两位客人聊了会儿天。她俩说20年前就讨论要开一处自己休闲为主顺带做些经营的空间。我本想回答说,除非找到合适的职业经理人,否则很容易陷入各种琐事。把前半句话吞回去的原因,是觉得这种小规模的店,老板的个性本身就是特色之一,哪可能托付给职业经理人?!

我们恰好都熟悉新开在花牌坊的无里,觉得从小通巷和u37到无里,新开的这批店明显到位:产品和颜值都好。8090后愿意到樱园这样的店吗?y姐质疑。

我答:屋顶樱园开业后,新增客人的主体是7080后。80后的人群中,心智和消费偏成熟的群体对我们认同度较高。

我又说:我是喜欢新东西的70后。但将心比心,我还是更乐意到樱园这样的店,有亲切感。

这两年在观念上最大的改变是:生命不息,变化不止。人只要活着,随时随地可能发生变化。有了这个认识,我再不会为名校毕业生表现远弱于野鸡大学毕业生的现象感到惊讶。因为很可能,名校生在考进名校的那一刻停止了学习,野鸡大学的学生却从进校伊始从未放弃过努力。我也不会认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小帅哥变成大肚男属于奇异事件。说到底,人始终会变,要么向上,要么向下。

写走游日记的时候收到老同事的微信,她上初一的女儿需要完成的一项暑假作业是“职业体验”。老同事本想安排女儿去自己单位实习,00后的小朋友却执意来樱园。

李想想生于2010年,今年夏天爱上了屋顶樱园的冰薄荷柠檬水、冬瓜汤和果汁牛肉干。她今天点薄荷柠檬水的时候问我,樱园哪些人会做这个水?我告诉她是阿秀、欢欢和丹丹。她仔仔细细打量了三个姐姐以后,端起她的饮料喝了一大口。

潮流变化莫测,人性里却有好多基因,是人从进化完成后就没有改变过的。

下午回答y姐8090后会不会来樱园的后半段,我说,90后也会长大嘛。

跟年轻世代相遇的最大可能性:是他们已经长大,而我们青春还在。既然生命不息变化不止,这种可能性就会存在。

守住想要的这点美好,一天一天慢慢成长吧,樱园。

微信运动10384步。

PS:樱园新丁小马今天又过了一个星期四,她写juliana’s的这篇,明显得心应手了。点击原文链接,看看小马同学的变化。


    关注 每天10000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