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都叫他小竹,但没人敢小看他写的诗或者他说的话。

 

何小竹是成都文化生活最平易近人的那部分,那些诗歌轶事,好多都有他的影子。...






年纪渐大的好处之一,是再也不怕问幼稚的问题。开樱园的好处,是可以把中意的人请到自家馆子来喝酒吃饭,认真地问些浅问题,再把观感和答案分享给同道中人。是为【请问一哈】——熊燕



我跟熊英两个人去吃火锅。

立秋后的成都正式进入高温天气,唯有吃火锅对付秋老虎。

我俩好久没有单独在一起吃饭,是在口味地道店面清静的重庆嘉陵老火锅。之前订了餐,红彤彤的九宫格火锅已经摆在桌上,正中央放了一束绿油油的香葱段。

我忽然想起了在大洋彼岸“吃方便面都觉得是打牙祭”的何小竹。有比较的幸福更让人轻松愉快。一轻松就想聊天。我告诉我姐:何小竹的文章我快写完了。



诗人 何小竹 
我姐问:你什么时候采访的他?

我答:他人在美国。我把问题发给他,他把答案传回来给我。文章就有了。

我姐问:回答得怎么样?

我说:这取决于我提问的水平。你晓得的,我既不懂诗又不懂电影。但是至少有信息嘛。

能够提供其他人不知道的信息,文章也就有了价值。我现在只需要再写一段“为什么我要采访何小竹”,文章就完整了。

桑格格这几天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开讲座。对华语文学爱好者们推荐她心仪的当代作家,其中一位是何小竹。


作家 桑格格 
我私信给桑格格,问她推荐的理由。桑格格的回答相当抽象。(桑格格说:某种程度上,他是超越语言或文学的。他极其旁若无人。我表示太抽象了。格老师又补充道:他在旁若无人又极其准确之间,用语言,又消解了语言。)我彻底放弃了跟专业作家探讨文学的念头。

我问熊英:你喜欢何小竹什么

我姐想了想,回答:他不会因为自己是诗人就给自己不遵守规则的理由。他是为人守规矩的诗人,友善,可以合作共事。他跟中茂(注:李中茂,资深媒体人,素人画家)是好友,两个人的共同点是都是谦谦君子他的诗歌全是大白话,但是浅白的文字聚在一起就有了诗意和深意。我特别喜欢看他接受访谈,答得特别好。你看他的小说,尤其是随笔散文类,文字真好。

我问:桑格格说最喜欢何小竹的诗,你最喜欢他哪一类作品?

我姐又想了想,答:访谈或者是类似访谈的随笔,反映出来的人与文是我喜欢的。

我爱看书,但基本不读诗。认识何小竹的人在前,读他的作品在后。我对这个人最早的兴趣,在于我对成都文化生活的兴趣。何小竹是成都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最平易近人的那部分。从1980年代开始的诗歌轶事,好多都有何小竹的影子。而故事流传了二三十年,故事中那个人的模样却依然像个青涩少年。
诗人 何小竹 


真正生出喜爱和敬意,是参加了几次读书见面会。何小竹当嘉宾。回答问题时既温和,又有立场。成都的文化圈小,抬头低头都是熟脸。何小竹却能做到朋友归朋友,批评归批评。温和的态度之下,是锋芒毕露的观点。我时常为被他点评的作者感到痛快:是去盲人按摩院时被按到穴位时的感觉,既痛且快。

第一篇专栏发布后,编辑问我下一个人写谁。我当时笑而不答,心里已经有了一个人选。

对,我想借写专栏的机会,问问何小竹。诗歌界历来是江湖,帮派林立。何小竹可能是成都诗歌圈人缘最好的男诗人。朋友们都叫他小竹,但没人敢小看他写的诗或者他说的话。

但我其实没太大把握。写何小竹的文章太多了,他的人生经历,诗歌和小说创作,不少专业作家都写过。我也没能力问他关于文学创作的专业问题。那就问他一些关于电影的问题,因为何小竹新增了一个身份:十诗人电影公司的运营总监。

何小竹

重庆市彭水县人。1963年生。苗族。从事过乐队演奏、政府公务员、广告文案、夜总会总经理、杂志主编等职业。80年代参与“第三代人”诗歌运动,“非非主义”代表诗人之一。曾出版有诗集《梦见苹果和鱼的安》、《回头的羊》两部。1995年开始小说创作,著有长篇小说《潘金莲回忆录》、《弥》及中、短篇小说《圈》、《天堂旅馆》等。自1999年起,主编《中国诗年选》。2000年与杨黎、韩东、乌青一起创办“橡皮先锋文学网站”。现居成都。
熊燕对何小竹“请问一哈”  
01
何小竹与美国


看你的微信,日程大致如下:7月23日出发,24-25日在韩国首尔,26号到华盛顿,30号在旧金山,31号到芝加哥。8月到佛蒙特州小约翰镇,9号到纽约。

1.好像是和吉木郎格一起去参加由某基金会赞助的文化交流活动。能说说此次美国之行具体内容吗?机会是咋来的?访美期间除了写那封感谢信外需要做些啥子事?

答:是的,这次去美国是和吉木狼格同行。这次机会是多年来翻译和研究我们诗歌的一个美国朋友达恬地,看到美国佛蒙特州艺术中心(VSC)有这么个艺术家驻留计划,对诗人特别优待,可以由某基金会提供全程赞助,建议我们申请,这是去年的事,一申请就通过了。驻留时间将近一个月,期间没硬性任务,就是自己写作,然后凭兴趣参加一下别的艺术家的作品展示活动,我们自己也会参加一次诗歌朗读活动。总之,来了之后才感觉到有点无趣,一是这地方太小,各种不便,尤其语言不通,饮食相异,度日如年。

(我上网百度了佛蒙特州 (VT) 和佛蒙特州艺术中心的信息。Vt位于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是美国人口最少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州。

百度无法打开vsc的网页链接,只能通过百度快照显示首页。首页显示:vsc是美国最大的国际驻留中心,每个月接待超过50位来自世界各国的视觉艺术家和作家。

至于何小竹“度日如年的小约翰镇,2013年参加过这个交流项目的中国诗柳思是这样描述的:长度百米多些,房屋百间少些。两家小酒吧,一家福建人开的中餐馆。所有地方加起来,半小时走一圈,足够了。)


诗人 何小竹
2.在飞越太平洋的航班上,你看了哪几部电影?旅途中看的电影和在家里看的电影,从类型上讲有没有不同?

答:成都到旧金山坐的是韩国飞机,有中文字幕的片源很少,我记得看了两部美国动作片,片名不记得了,连剧情都很模糊不清了。从类型上讲,旅途中我一般选择不用太动脑筋的片子。

3.在美国期间看了哪些电影呢?会不会特别想看中文对白的?

答:在美国一部电影都没看,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没想到要看,反而是在阅读器上看了一些书,也是不太动脑筋的那种,比如《简明欧洲史》《现代日本》《民国通俗演义》等。

4.微信背景换成了《缺席的人》的海报,你喜欢比利·鲍勃·松顿?还是这部电影?原因?

答:喜欢这部电影,这种冷调子的叙事风格是我所推崇的。
02
何小竹与电影


1.看对你的各种采访,当作家是从小开始的梦想。拍电影的念头是啥时候开始的?第一部有印象的电影是啥?看的次数最多的电影是哪部?最喜欢的导演是谁?

答:我其实到现在自己做导演的兴趣都不大,但如果做些服务工作,比如监制什么的,是没问题的。为什么兴趣不大?是因为我觉得做导演太辛苦了,那么多人要协同一致完成一件作品,很累。

但我确实很喜欢电影。第一部有印象的电影,我想应该是《地雷战》之类的吧?看的次数最多的电影,当然就是吉木狼格导演《借客》,我是监制,前段时间跟他一同在北京为这部片子做后期,你想想要看多少遍?最喜欢的导演,如果只准说一个的话,就是科恩兄弟。


诗人 何小竹
2.2010年1月8日到2010年7月23日,何小竹在南都周刊每周一期电影专栏。——这样高密度写影评的结果,对你与电影的关系(爱好变成工作。看过就完的电影变成看过还要深思才完。)有没有改变呢?

答:那次是应约写专栏,确实是苦差事,写到后来都不想写了,因为整个期间看电影都不是一件愉快放松的事。其实现在也一样,看电影就会去看用光、机位、场面调度、演员表演等等,带有分析研究和学习批判性质,不像是娱乐。

3.“在中国,这几十年没有一个诗人不是靠自己劳动养活自己和家人的”。(影评《活着是不对的》。评日本电影《维荣的妻子》)——这说明中国的诗人生存能力特别强还是说明中国适合诗人们生存?

答:其实恐怕在全世界都一样,诗人不是一个职业,要靠别的工作养活自己。所以,中国诗人也不是生存能力特别强,中国也并非特别适合诗人生存。我前面在专栏里的说的那个话,可能当时的语境似有所指,好像是借此反驳那些说诗人是寄生虫的人吧。
03
诗人拍电影


1.诗人拍电影,跟小说家拍电影相比,以写故事为主的小说家拍电影显得更直接和顺理成章。是诗人们先有想法还是资本方找到诗人促成十诗人电影公司成立?

答:是诗人们先有了想法,成立了公司,资本方觉得这个概念好,会给中国电影带来新的气象,新的可能,于是介入投资。

十诗人电影的核心创作团队绝大多数不仅是诗人,也是作家,都有小说写作的经历和成就,所以讲故事也好,电影的文学性也好是没问题的,比单纯的作家更有优势。

2.真正的作家电影是以“关注社会和人心为出发点”对现实作出反应,为未来留下记录。以此标准评估《借客》和《在码头》,是否符合作家电影的定义?

答:我觉得是符合的,一个是古代背景,一个是当代背景,题材不一样,但都与当代社会和人心关联牵扯,不是为娱乐而娱乐的电影。
何小竹 《纸上风景》 


3.《借客》在7月6日开始后期剪辑。你在拍摄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亲身经历了一部电影的拍摄后,对拍电影有啥新认识?

答:我做监制,就是为导演做幕后支持,现场补漏。亲身经历了一部电影的拍摄后,我觉得拍一部电影太辛苦了,是个体力活,不像写作和绘画那么单纯,那么好玩。

4.如果把你的小说或诗歌以蓝本,最有可能拍成电影的是哪一部?

答:我觉得有很多都可以,就看最想拍哪一部。让我自己选,条件合适的话,先改编我的《动物园》吧。(注:我去年在网上看完了何小竹的这部小说《动物园》,看完后的冲动是坐公交车去成都市动物园看看。3号线开通后,从屋顶樱园去动物园更方便了)。


屋顶上的樱园
我在北京时间8月16日下午4:48把问题传给了何小竹。他在北京时间8月17日凌晨2:04把答案传回给了我。我当时刚吃完小龙坎火锅走在凌晨成都的街头,街上到处有人吃宵夜,空气湿热。我一边走路一边看完了何小竹的回答,看得满心欢喜。据何老师说他那边是下午,在下雨,冷嗖嗖的。我打算让樱园的厨师钻研一下,做好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牛肉面,对月底回成都的何小竹表达谢意。
   文 | 熊燕
图  |  来自于网络
  编辑 |+33


美食穿肠而过,英雄永留于心
保罗·奥斯特其书其人 : 是遥相呼应,也是面面相觑 |洁尘书话
画画,是我人生的暂停键  |  Yoli专栏
直接点击以下关键词
宫廷糕点|太古里 | 环太古里 | Line | 最贵餐厅
健身工作室|轰趴馆 | VR游戏 | 健身 | 花园餐厅 | 酒店泳池 
潮流地 | 154 | 总统套房 | 鬼饮食 | 大保健 | 手冲咖啡
日料 | 成都博物馆 | 甜品 | 烧烤 | 米酒 | 苍蝇火锅
苍蝇馆子 | 烧鸟 | 冒菜 | 小吃 | 芝士 | 重庆小面 | 商场
婚礼 | 建筑 | 签证 | 冷门景点 | 贝加尔湖 | 私人造型 
男神餐厅 | 3号线 | 医院 | 谭警官 | 套套 | 跑步 | 羽毛球
商务合作:028-86969547
投稿邮箱:cdfer100@huaxi100.com
或者你还可以加范儿姐的个人微信


    关注 成都范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