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日本的传统瓷器修复技术残--金缮

 

用金缮修复,多数人看到的是金漆的装饰效果,很少有人关注漆在结构基础上起的作用,漆的粘性大,稳定,关键是这样...



用金缮修复,多数人看到的是金漆的装饰效果,很少有人关注漆在结构基础上起的作用,漆的粘性大,稳定,关键是这样的天然黏合剂没有化学污染。用金漆修复一般周期在20天左右,最后金漆的部分大约5天可以完成,之前的漆的基础部分要花半个月左右,而这部分工作是隐藏在光鲜的外表之下,不容易觉察到。



[金缮]: 日语中称为“Kintsukuroi ”,将瓷器碎片由天然大漆黏合,表面再敷以金粉或者金箔,装饰性较强。和中国传统瓷器修复技术—锔瓷类似,金缮是源自日本的传统瓷器修复技术,本质上是漆艺的范畴。金缮修复有很广的适用范围,用作于瓷器和紫砂器居多,除此以外也可以用作于竹器,象牙,小件木器,玉器等。
金缮的本意在于面对不完美的事物用一种近乎完美的手段来对待。虽然用金不是太多,但是金代表一种姿态,一种态度,用世上最贵重的物质来面对缺陷,精心修缮,面对缺陷不去试图掩盖,欲盖弥彰,坦然的接受生命中的这份不完美,在无常的世界中恪守心中那份对美的向往。

以下所举实例皆是我本人修复过的物件,既是修复,实际上也是一次艺术创作的过程。


这件南宋龙泉胆瓶口沿有一块缺损,大约还留存了一小半,幸亏有这部分可以作为修复的依据,不然就很难推敲出本来的样子。金缮有时候需要把漆堆得比旁边稍微厚些,有一种“包住”的感觉,然而这件不可以这样,而是需要做到和瓷器的线条完全一致,平滑无碍。缺损部分的左边釉面上还有两条长短不一的冲线,我在思考如何处理这个位置的时候忽然想到了宋徽宗的瘦金体,所以这个我用这样一种书法的笔画来表现,也斟酌了笔势和整个金面弧线的关系。整个修复过程约40天,先用杉木做胎,然后用漆灰黏合杉木胎和胆瓶缺损处,等漆干燥后再上金。


这样的薄胎瓷器是修复者的噩梦,物主早先曾送去锔瓷,但是被退了回来,因为太薄了,无法下钉子.作为金缮也是很难处理的,胎壁过薄,接触面有限,要想保证牢固度就有困难,而且木头无法做到这么薄,何况还有曲线弧度.我最后选择用绢做了夹苎工艺,绢的面积比缺口略大,这样可以增加接触面积,虽然漆层薄,不过还是很坚固的.缺口下端还有一段冲线,所以我处理成一片仰着的荷叶,杯子的另外一端还有一条冲线,我把上端稍微点了一点,有点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意思


这是一件五代或者北宋时期越窑的素烧瓷器,一件圆茶盒,盖子没有了.再重新配一个瓷的盖子颇有难度,我决定给它配一个漆的盖子,做漆器得先做胎,最适合此物的莫过于夹苎了.先做一个泥的圆胚,用漆灰涂抹,然后裹上夏布,再反复上漆,等漆干后将其置入水中,泥就化掉了,盖子就成型了.黑色的漆和灰色的瓷,古代的和现代的,种种矛盾如何调和?最后我发现瓷圆盒上有划出的标识上下相扣的记号,所以我在漆盖上也划了两道,最后填金,这一抹金色一下子就把这些矛盾解决了。




    关注 收藏之趣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