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茶记  盛名之下的武夷山大红袍

 

大红袍之所以特别引人关注,不仅因为神话有趣,更因为始终十分神秘。它的神秘,首先在于它的稀贵。历史上的大红袍,本来就少,而如今公认的大红袍,仅是九龙窠岩壁上的那几棵。满打满算,大红袍最好的年份,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



昨日 ,上山采九龙窠肉桂,途径大红袍, 碰巧遇见人群攒动在大红袍母树下围观 ,说母树开采了,我当时还纳闷:母树都禁采十年了,怎么突然要采摘 。赶时间拍了张照片发给朋友求证后就上山了。



一天跟山下来已经是下午三点了 护送着“龙肉”下桶,才有时间坐下来吃午饭。

刷了会儿朋友圈,母树开采的消息爆屏,同时也得到朋友回复说只是日常科学技术管理, 对茶树枝叶进行适当修剪,有利于茶树保护和良好生长。并没有像网友发布的“采摘母树大红袍并精制茶叶”。



武夷山大红袍母树生长在九龙窠的岩壁上,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自从2000年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成功后,武夷山大红袍母树就被《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2003年,武夷山市政府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现有六株(有两株为无性繁植所生)大红袍母株投保一亿元人民币产品责任保险。

2006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名录,从2007年10月10日起,不再采摘,最后一次采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树大红袍茶叶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母树大红袍虽然已经停止采摘了,但在每年的五月都会对母树大红袍进行养护性修剪管护。

修剪是凭借茶树拥有顶端生长优势的特性,对于母树大红袍这种茶树界的“老人家”来说,采取合理的修剪方式可以解除它的顶端优势,让根颈部的潜伏芽得以萌发生长,重新形成生活力旺盛的新树冠,最终达到全株更新的目的。

我是这么理解的,这样做应该是为了延长母树大红袍的寿命吧……

大红袍之所以特别引人关注,不仅因为神话有趣,更因为始终十分神秘。它的神秘,首先在于它的稀贵。历史上的大红袍,本来就少,而如今公认的大红袍,仅是九龙窠岩壁上的那几棵。满打满算,大红袍最好的年份,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



我有一回拿了一泡茶去朋友那做客。喝茶的时候,说到大红袍,这哥们就开始讲了:“你这大红袍绝对是假的,现在市面上哪有正宗的,一共才6棵树!”

我暗笑,哥们还懂得挺多的。也难怪在中国所有茶中,最有争议的,也许就是武夷山大红袍茶了。争议本是好事,但是理不辨不明

为什么很多人会有这种”仅有6棵茶树”的观念?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大红袍共有6个品系(皆由种子发芽长成)6株茶树,不是同一个品种,叶型、发芽期等都不一样。武夷山政府在推介大红袍的时候,为了让大红袍增值,也就大力的宣传这6株母树大红袍。这也就是大家误会的根源。



由于禁止采摘,后面出现的纯种大红袍指母树大红袍中的某一品系无性繁殖,取枝扦插繁育而成。此大红袍也不能称为二代、或三代大红袍,因为无性繁殖不存在代数。所以从科学的角度来讲,纯种大红袍拥有母树大红袍的特性,算是“克隆”,不属于“母子”关系。

当然,武夷岩茶还有很多品类。比如肉桂、水仙等等。武夷岩茶这几个字在教科书里面算是专业的叫法,但是认知度不高,武夷山市政府为了推广方便,干脆所有的武夷岩茶都叫大红袍。于是现在大家说见到的大红袍,就是所谓的“商品大红袍”。这种做法不是只有武夷山的大红袍这样做,很多茶类为了便于推广也都用同一个名称。此举见仁见智,但对于外地人来说,整那些五花八门的岩茶名丛、品种名都没用,一个“大红袍”足以秒杀市场。(苦笑)



大家经常还会听到一个词语,叫做拼配大红袍。

那么拼配大红袍是作假的吗?大红袍的拼配,与酒的勾兑技术一样,都是为了保证质量稳定及口感的必要技术。这种拼配的技术含量,是比较高的。所以,只存在拼配的好不好的问题。

由于大红袍的拼配越来越开放,可以说,只要是武夷岩茶,都可以自行脑洞大开地进行各种混搭,类似鸡尾酒的概念。品种的概念逐渐被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商品大红袍。

本地农民说,“大红袍就是火锅,羊肉牛肉都可以往里放”

 当然,大红袍毕竟是大名鼎鼎的茶,即便是商品大红袍,国家还是为其订立了标准。拼配可以,但是品质要过关,别拉低了大红袍家族的整体逼格。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没有假的茶叶,就像没有假的人一样。

他们会有品质的区别,种类的区别等等。

年轻时喜欢上茶是件幸福的事。
生活茶,放心和好喝就已经是她的全部了。
-Miss Lulu, 献茶


关注了你也会爱上大红袍哟~


    关注 献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