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高港柴墟的历史往事(一)南宋抗金

 

口岸港古称柴墟河口,由于它是泰州及里下河地区的出江门户,历史上不管遇到什么性质的战争,总是...



前言

口岸港古称柴墟河口,由于它是泰州及里下河地区的出江门户,历史上不管遇到什么性质的战争,总是敌对双方争夺的目标。谁去占领它,控制和利用它,谁就掌握了地方战略主动权。从南宋抗金至近代民国末期的解放战争,历代志书和史书的记载均表明这点烟硝纷飞的战争亮点。

南宋抗金


北宋晚期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靖康之乱”,亦称“靖康之难”、“靖康之耻”,开封城陷落,徽、钦二帝被金军俘虏,部分金军南犯,原有柴墟城廓“靖康之乱,金人毁焉”。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知县马尚临危上任,为预防金兵再犯,采取御敌之措,“筑城增陴”重建了柴墟城池。建炎三年春金军犯柴墟,守城军民早已严阵以待,“严起率军民拒之”,民团首领严起,对周边地情、民情熟悉,组织城里城外的民团相互策应,打得金兵昏头转向,迫使金军撤离,由此严起受到朝廷褒奖,被诏授“保义郎閤门抵候”。



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再犯柴墟,这年八月金兵围攻承楚二州,高宗帝提拔“岳飞为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担当江北抗金重任。八月十九日从宜兴誓师北上,二十六日到达泰州城,为救楚(淮安)保泰,岳飞率兵三千,经三墩(三垛)开赴前线,承楚二州沦陷后,宋高宗“诏飞还守通泰”,“岳飞从承州(高邮)北炭村旋师”,后以“泰州无险可守退保柴墟”,按传统贯例在柴墟城外扎营。金兀术率兵数万随后赶至泰州,前锋营屯于南犯柴墟途中南壩塘之南壩桥,隔天然屏障“环溪”两军对峙。岳飞奉旨“如不可守,且于沙州保护百姓,伺机掩击”,为防金兵追击,岳飞于十一月初三,对屯于南壩桥金军前锋营进行突袭,歼敌数千,挫败了敌军锐气。十一月初五岳飞掩护柴墟及两淮难民撤离,安全抵达阴沙(靖江),将难民交给知县段傅和民团首领严起,由他们担当守护之责。初七岳飞率部渡江屯兵于江阴军沙。柴墟陷落后,金军在长江北岸探察军情,仍有渡江南犯迹象,朝廷一阵惊惶。高宗令岳飞驻军江阴“极力捍御金人,毋得透漏”,岳飞遵旨行事。

岳飞驻守柴墟虽然很短暂,但在赴泰抗金的历程中,却重重留下了光辉的印迹。



    关注 高港论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