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槌沟的传说---人参小故事

 

闻名于世的"人参之乡"抚松关于人参的传说和故事数也数不清,再有名气的民间文学家也搜集不完。今天再讲一个...



闻名于世的"人参之乡"抚松关于人参的传说和故事数也数不清,再有名气的民间文学家也搜集不完。今天再讲一个流传在抚松县的人参故事。古时候,抚松县城叫“双甸街”,又叫“甸子街”。那时只有几百户人家,家家都用黄花松劈成的大半子夹杖子。互相间往来得少。只是每逢年节到“仙人洞” 求签卜卦、烧纸焚香时,才显得人多一些。
有一天,一名中年妇女带着两个小孩来到仙人洞的关帝庙,求道长为她的孩子看病。不看还好,这一看可坏了:孩子双目紧闭,面色蜡黄,只往外吐气,不往里吸气,眼见得是气息奄奄,危在旦夕了。道士们大都得懂得医道,一看便知道了八、九,这是要命的病--伤寒病,现在的学名叫克山病,又叫“窝子病”。不得病则已,一得就是一家弄不好就绝户。道士们尽心尽力,又是灌药又是祈祷,折腾了半天也不见效。孩子的妈妈眼见孩子不行了,便向道士道声谢,把孩子抱出了庙门,放在东边的小树林里,满面泪水掩袖而去。
这悲惨凄凉的情景被庙里一名叫李可善的小道士看见了,便偷偷地把孩子抱回来,藏在大殿的雕像后面。孩子虽然没有死,但却不能说话,迷迷糊糊地只是昏睡。到了晚上,李可善急得睡不着觉,左思右想的没办法,半夜时又悄悄地起来去看了看小孩。这一折腾就是多半夜,快天亮时迷迷登登地打了个盹。忽然看见“仙人洞”东边的山沟里,有一个大姑娘在向他招手,这姑娘红袄绿裤,头顶上戴着五朵通红通红的的红花果。姑娘说,我这里有一棵百年老山参,能治好这个孩子的病,你快来采吧,救人要紧!李可善正要问个明白,一着急蹬了被,睁眼一看,原来是个梦。
李可善为人心地善良,救孩子心切,也顾不得寻思这梦灵不灵,趁着天刚放亮,又加梦里的情景还没忘,撒腿便往山沟里跑。他依照梦里的样子,钻进了庙东边的一条小山沟,一气跑了十多里地,气喘吁吁地来到了一座山崖下,抬头一看,嗬!石崖上通红一片人参,长得正旺哩!棵棵水灵灵的。李可善乐了,都说抚松的“四大岗”是老棒槌营子,出大山参,可都比不上这里的山参多。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看到这么多的山参。可是,采哪棵好呢?哪棵是百年参王呢?李可善一时愣住了,低头细看,有一棵略高的山参微微晃头,似有点头之意,头上顶着一串参籽,杆上有七片叶子,比别的参多。李可善便把这棵大山参小心翼翼地挖了出来,抠块青苔藓包好,一溜烟跑了下山来。
回到庙里后,李可善急忙用水洗净了山参,放在砂锅上文火煎好,找个小木匙一口一口地喂这个要死的小孩。说来也怪,一小碗参汤才喂了多半碗,但见孩子双目圆睁,炯炯有神,面色由黄变白,由白变红,一下子坐了起来,顶得殿堂后的案子直响。这孩子懂事,立时泪如泉涌,叩头拜谢。这可把李可善东乐坏了。大声嚷了起来,惊动了庙内的众道士,问明了原由后,都替孩子高兴。吃完午饭后,李可善向道长请了假,下山送孩子回家,见了家人自然又是欢喜高兴一番。
从此以后,凡有病人来庙上求医治病的,道长便吩咐李可善去山上挖一棵人参,配上其他中草药,包治百病,参到病除。这件事越传越远,这条山沟便也由此得名“棒槌沟”。
这棒槌沟虽说出了人参,但还有个说法,除了庙里的李可善,其它人谁也别想挖到山参,即使告诉了你详细地点也是枉然。多少年了,不信的也信了


    关注 通化豫隆食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