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日报2016.09.10】生活:三年岭南情

 

作者:游优(游优,岭南学院2012级本科生,成绩优异,擅长运动,国家游泳二级运动员。)我是...

作者:游优
(游优,岭南学院2012级本科生,成绩优异,擅长运动,国家游泳二级运动员。)


我是岭南学院12级的游优,高考中的奋力拼搏让我在2012年9月有幸同一批优秀的同学进入了岭南学院。三年的时间,在这个被誉为“华南第一经济管理学院”的地方,我不仅收获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历。回首三年,岭院给了我太多意想不到的历练。

2012年岭南学院本着人文精神、全球视野的理念全面开启了博雅教育改革,而刚入学的我们正好搭上了教育改革的首班车。“博雅”这个词在当时的我们看来是那么的陌生,以至于看着培养计划上中文写作、东方文明、全球社会等课程名称,我甚至怀疑自己走错了学院。商学院的学生刚入学不学经济类课程能行吗?带着这样的疑惑,我走进了课堂。出乎意料,学院聘请的来自人文社科领域的教授们轻而易举地就把我们拉入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我们时而讨论国际形势,时而谈古论今,时而展开联想写出一篇篇创意写作。曹家齐教授带我们鉴赏文物,蔺志强老师叙述一段段奇幻绝伦的古希腊神话,费晟老师更被誉为“男神”,他的每一节课不仅全员到齐,其他学院的同学还会进入教室旁听。博雅课程有大量的时间给我们进行讨论,考试也没有标准答案,培养的是一种批判性思维。这些课程看似与经济学科毫无关系,但作为一名理科生,我能感受到自己确确实实从高中的那种定式思维中解放出来。现在遇到问题,我能够建立一个体系去分析,也能够很清楚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博雅教育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意识到原来文学名著,哲学思想是那么的有趣,直到现在我还会在学习之余翻一翻经典著作,因为这已经成为了我的一个兴趣。

有了第一年的铺垫,学院从大二开始加重了专业课的比例。教材与西方优秀商学院同步,老师上课也以英文为主。此外,学院也竭尽全力为我们寻找提高国际视野的机会。2013年10月,我通过层层选拔入围了学院的“雅礼-岭南全球领导力项目”。入选后,我和来自耶鲁大学的学生组成了研究小组,针对一家美国社会公益企业的运营模式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探讨了其进入中国市场的可操作性,并利用学院的奖学金于2014年2月飞往美国和小组成员们一起将课题展示给耶鲁大学的教授,还参观了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2014年8月,学院又给了我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公费交换一学期的机会。在这四个月的时间里,我和美国学生一起上学,一起讨论。不仅提高了英语水平,也学会了怎样跨过文化差异与外国友人自如交流。这两次国外游学的经历拓宽了我的国际视野。以前总觉得发达国家的教育那么遥不可及,觉得国际合作只存在于新闻联播里,就连和外教交流都有些怵。但真正经历过后,我发现自己能够流畅地回答外国教授的问题,也交到了许许多多不同肤色的外国朋友。我变得更自信了,现在的我已经高分通过了语言考试以及美国商科研究生考试,正在积极准备毕业后赴美深造。值得一提的是我并不是个例,每年我院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前往明尼苏达大学、华威大学、哥本哈根商学院等高等学府交换,并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扩大。

学院的学生组织多种多样,老师很少进行干预,常常把决定权交到学生手中。三年来,我作为项目负责人举办了学院学生会的“博雅文化节”,作为参与人见证了岭南通讯社新一期“岭之南”杂志的出版,作为篮球队的一员和“岭篮人”一起在赛场上拼搏厮杀。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压力自然不小,特别是大二大三课程增多时能够利用的课余时间并不多,但我还是努力做到了兼顾学习与社团活动。一个原因是因为身边的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自由切换状态,学院也为我们提供了格致书斋、伍舜德图书馆等岭院学生专属的学习场所,保证我们的效率。另一个原因则是一种信念。犹记每场篮球赛前,风雨球场内响彻的岭南院歌;25周年院庆时来自世界各地校友的祝贺;学院集齐三大认证后朋友圈中骄傲的刷屏。这些难忘的瞬间给了我一种归属感,在这里我不仅仅是一个学生,我还是一位“岭南人”!而我相信这种岭南情会伴随着我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原文出自2015年《下一站岭南》

岭南通讯社供稿


    关注 岭院信息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