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美 情美 韵美

 

《滕王阁序》这篇文中之所以传诵千古,很大程度上因为它的形式之美---骈体文。真正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是内容和形式...



《滕王阁序》这篇文中之所以传诵千古,很大程度上因为它的形式之美---骈体文。真正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只有华丽词藻堆砌,内容空洞无物或者思想虽然深刻,但语言浅白烂俗的文章都无法经受时间考验,富有长久的生命力。

《滕》文,绘秋景,可谓独步天下,抒真情,奏响时代强音。除去一些过于谦卑和俗套之辞,可以说具有摄人心魄的美感。这种美至少表现在景情韵三个方面,下面主要结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加以赏鉴。

音韵之美。作为骈体文,整篇文章基本句句对仗,四六句交错使用,富有整饬的美感。如“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句不仅有形式之美,还有音韵之美。“遥襟甫畅”是平平仄仄,“逸兴遄飞”是仄仄平平。“爽籁发而清风生”是仄仄平仄平平平,“纤歌凝而白云遏”是平平平仄平平仄。虽然没有前面四字句平仄相对非常严谨,但在首句和尾句的音韵上都是平仄相对的。通篇来看,上句的尾字和下句的尾字,基本都能做到平仄相对。平仄在句内的交错和上下句的对应,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给人音节上美的享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仄平仄平仄平平”对“平仄仄平平平仄”,音律铿锵,抑扬顿挫。

融情之美。这句历来为人赏爱的原因多是在其描绘秋景的美不胜收。其实“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不仅仅止于表达王勃对眼前秋景的喜爱之情。联系后文来看,这句看似纯写秋景的句子交织着王勃复杂的情感:悲叹中有奋进,饱满里有哀伤。《滕》文,从“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开始直接抒情,抒写宴游与会的豪兴,“兴尽悲来”转入到生命难以把控的悲凉,继而因报国无门而忧思,为怀才不遇而叹喟,可以说悲愤于自己的命途多舛。但初唐的王勃“处卑位而思有为”,强调“老当益壮”,“穷且益坚”,不管在生命的任何阶段,也不管处于人生的何等境遇,都要壮志不坠,执著奋发,极富刚健之气象。

这种情绪思想,也投射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中。景纵然很美,但一个“落”字,一个“孤”字,已足以让我们见出哀伤与愁怨。读这句,总让我联想起“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两句诗来。宇宙无穷,生命有限。天高地迥,个体渺小。“落霞”对应的是衰亡,“孤鹜”对应的是流离。“秋水”对应的是悲凉,长天对应的是渺茫。然而这句的景是绚丽多彩的,阔远无边的,物是流动的。霞光散飞,孤鹜振翅,生命在这里是有张力的。这幅秋景图,秋凉中见苍劲,悲意中见振奋。

景象之美。构图的美感,至少表现在意象之美、色彩之美、动静之美、虚实之美和空间布局之美五个方面。首先在色彩上,霞光色彩饱满,大片的橘黄,绚丽夺目。秋水本是无色的,但因为长天倒映水中,才会“共色”。秋天傍晚的天空,呈现出湛蓝色。“秋天空气清新,天显得很高很蓝。”“像蓝宝石一样的天空中,飘浮着像雪一样的云,它们在天空中无忧无虑地飘动。”。“孤鹜的颜色以绿、褐、紫等为主”,但在强烈的霞光的映衬下,颜色较暗。色彩丰富,明暗对比,加上漂浮的云朵,极富层次感。

意象之美。有人说,王勃的这句脱胎于庾信《马射赋》中“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句。但一加比较,就会发现,在意象的调用上,境界的营造上,王句明显高于庾句。“落花”与马射队伍中绘着芝草的车盖齐飞,画面荒败,缺乏想象。而王句,落霞、长天等意象真实自然,优美动人。

动静之美。秋水与长天相对是静态的图景,落霞与孤鹜则是动态的。落霞是自上而下的运动,孤鹜可以是从左到右或从前至后的飞行。秋水也不完全是静止的,长天上有云,也是漂浮的。这幅图,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有蓄力,有活力。

虚实之美。飞动的落霞与孤鹜,湛蓝的天空与静谧的秋水都是眼前之实景,何虚之有?因为有秋水,就如同有了一面明镜,长空中的落霞与孤鹜就会倒映在水中,形成虚幻的镜像。这样就如同有了三个层次,实景与虚境对称,虚像因为是投射在水中的,就像经过了淘洗一样,比实像有更洁净的美感。

空间构图之美。即便把这幅图看成是一张静态的照片,王勃就像是一个技艺精湛的摄影师,为我们拍出了极富美感的影像。你看,天空高处的孤鹜,地面之下的秋水,有高有低。作为映衬背景的晚霞,既是远景,也是阔大的“面”,而飞翔的孤鹜则是近景,又是渺小的“点”。可谓有远有近,有点有面,有大有小。而且,在画面中心位置的孤鹜,是聚焦点,其后的长空,其前的秋水,交相辉映。王勃像是一个利用景深的高手,让平面的画面表现出立体多维的空间感。


    关注 匡河边上正在发生着的青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