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拾萃——坊间联话

 

有内涵当能娱雅俗,无规矩岂能成方圆...






对联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有约定俗成的规范,即一定的格律。这格律传至当代仍然遵循,所以对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有格律需要遵循,就是说并非任何两条字数相同的语句挂在墙上便是对联。“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也适用于对联。作对联要遵从特定的格律,正如用脚尖跳舞方是芭蕾舞的道理一样。

一副对联包括上下句,即上联加下联,行话称为上下比。其特点是上下比字句相等、彼此对仗、平仄相协、语意相关等。

中国楹联学会总结有《联律通则》,详述了对联的格律。本文参考《通则》结合笔者个人看法,简而述之。

字句相等,包括字数与句数相等。字数相等,这容易理解。句数相等,指有些对联两比各有两句或多句,其句数是相同的。字数相同而句数不同,当然不是对联了。
上下联彼此对仗,这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对仗是对偶的进一步发展。对偶这种修辞方式是用对称字句加强语言效果,其特点只是对称,没有平仄相协的规定,如“言必信,行必果”、“亲贤臣,远小人”等。对仗则是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律诗的三四句、五六句就有对仗的特点,因此能写律诗的诗词爱好者作起对联来是轻车熟路的。

对联的对仗特点有三:一是上下联相应位置的词类相同、语法结构相同或大体一致;二是上下联平仄相协;三是上下联一般没有不规则重复字,特殊的是有些衬字性质的虚字(如“之”、“于”等)允许在相应位置重复(当代对联已少有),这在律诗颔联、颈联中却不允许。

上下联平仄相协,“协”有协调和谐之意。除了对仗词的平仄相协外,还有句脚与联脚(上下联最后一字)的平仄要相协。仄韵律诗的韵脚是仄声字,与对联不同对联的联脚则在明清时约定俗成是上联仄脚下联平脚。如果出一比联征联,出句的联脚是仄声字则是征下联;出句的联脚是平声字,则是征上联。至于每一比有两句或三句,上比每句后面一字(句脚)依次为“平,仄”或“平,平,仄”;下比相对应是“仄,平”或“仄,仄,平”。四句以上对联的句脚多是灵活掌握,但上下比联脚则必是上联仄下联平。

由于对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故涉及字的平仄声,还是应按传统平水韵所定的为准。



监制:松必青

主编:颜锦堂

技术编辑:卢泉有


    关注 岭南诗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