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风采——陈子壮留迹广州城

 

洛墅东皋雅集多...



明末广东的爱国诗人在抗清斗争中,牺牲得最壮烈者,首数陈子壮。今天在其故乡沙贝(今属白云区金沙洲)设有陈子壮纪念馆。但是,陈子壮在古越秀地区的切磋诗文活动却鲜有人提及。

洛墅名花骚客栽,从戎抗暴势如雷。

豪雄正气传千古,最是临刑斥蠢才!

这首《咏陈子壮》诗,首句提及的洛墅就是位于今越秀区元运街的古名园。

元运街位于东川路西侧、新河浦涌北面,东起东川路南段,西至元运新街。此街古称元运里,晚清已称元运街。明代的名园洛墅,乃陈子壮所建及曾经居住之地。洛墅有茂密的花树,精致的房屋,有大湖名玉带湖,斜跨的弓桥名九曲桥。湖中还有名“此花身”的游船,可航于湖中,其命名取于唐诗“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原是此花身”。湖边精舍门额刻“虫二”两字,乃“无边风月”之意。陈子壮被崇祯皇帝罢官回广州后,常在洛墅大集名士作雅集,谈诗论文,一时称盛。到清兵侵入广东后,洛墅风光不再,而陈子壮却投笔从戎,成了叱咤风云的人物。
陈子壮(1596—1647),字集生,号秋涛,籍贯广东南海沙贝村(今属广州白云区),出生于广州城内九曜坊(今在教育路)。其父陈熙昌乃饱学之士,母亲是知书识礼的大家闺秀。陈子壮家学渊源,自小勤奋读书,7岁能诗,20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并在殿试中获一甲第三名(探花),后任翰林院编修。当时太监(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结党营私,朝野怨恨。天启四年(1624),陈子壮出任浙江乡试主考官,他出了一道题“论历代宦官之祸”,乡试结束后还拟文论证,历数各朝宦官的祸害,呈献给皇帝,朝中有正义感的官员感到痛快,但令魏忠贤痛恨。魏忠贤想拉拢他,却被他严词拒绝。因此,不久后,他与任“吏科给事中”官职的父亲均被罢官。直到崇祯皇帝登基,魏忠贤被法办后,陈子壮才复职,任至礼部右侍郎。但到崇祯八年(1635),他又因直言而获罪入狱,次年才出狱回广州。

陈子壮回广州后,除在洛墅与文人雅集外,还在其兄子履的东皋别业(遗址位于今东皋大道)组织东皋诗社,吟诗论文。又与黎遂球、陈子升、黄圣年、欧主遇、张萱、何吾驺等12人,在南园恢复南园诗社,振兴岭南诗坛,世称“南园十二子”。

到南明时期,陈子壮曾在弘光帝朝中任礼部尚书,却因奸臣当道而无所作为。隆武帝继弘光帝延续明朝大统后,封陈子壮为兵部尚书。但陈未到任,隆光帝已被清军俘虏。随后永历帝续南明后,封陈子壮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在清军攻占广州后,陈子壮和弟子升、长子上庸等,倾家筹资,在九江组织义军,力抗清军。后来,陈子壮联络顺德陈邦彦、东莞张家玉等地义军,合力攻击清军。与强敌作战中,子壮退守九江。在坚守九江战斗中,陈子壮长子上庸牺牲。后来张家玉、陈邦彦先后战死,陈子壮仍率部在高明力抗清军。终于,清军攻陷高明,陈子壮亦被俘。他面对原为明将投降清军后为主将的佟养甲时,拒绝佟养甲的劝降,力斥佟卖国求荣是民族败类,气得佟下令把他以锯刑处死。在广州临刑时,刽子手无法下锯,陈子壮厉声斥道:“锯人需用板呀,蠢才!”陈子壮终于被锯死,年仅52岁,但其豪雄正气感动无数后人。他与陈邦彦、张家玉被誉为“岭南三忠”。永历帝追赠他为忠烈侯,谥“文忠”。

陈子壮留下遗言:“书可读,不可试;田可耕,不可置。”其乡中子弟均引以为戒。陈子壮所著《练要堂集》和《秋痕》,后人汇刻为《陈文忠公遗集》。陈子壮留下的诗都是抗清前写的,其中不乏忧国忧民之作。《有狱中杂咏》14首,则表现了直臣的志节。那是崇祯八年的事,身为礼部右侍郎的他,反对皇帝大封宗室子弟为官之事,上疏指出这会导致宗室子弟横行不法,提出“五不可”,因此触怒皇帝而下狱。他在狱中感慨万千,因此写诗14首。其中一首如下:

瓶粟无多搅夜声,东方劳傍气楼明。

而今硕鼠穿牗惯,三尺花猫黯自行。



监制:松必青

主编:颜锦堂

技术编辑:卢泉有


    关注 岭南诗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