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逻辑 6个镜头讲故事,交代2个场景1个隐喻

 

​用导演的视角去推理和切割镜头和场景,你一定不难发现编辑的奥秘。...



之前的《美国人》系列更完之后,收到最多的两个问题是,

上下文到底是怎样的逻辑?

往下你还写什么?

别急,《美国人》的视觉逻辑还会在今后的课程里和大家一起详细探讨。如果你还记得我曾在《扫底⑤》中说过的,罗伯特·弗兰克是用了电影蒙太奇的方式来编辑组照,那么下面这段35秒的视频里,六个镜头告诉你什么是蒙太奇。

最简单的蒙太奇就是把一个场景里的镜头打乱,重组,并利用这种重组的剪辑刻画人物并交代事件的发展。

往下的场景一,两个人看底片,如果是个烂片儿,基本上一个机位就能拍完,但是这里用了两个机位,后期正反打,并加入视觉特效来凸显故事的隐喻。

先来看这段视频。



去掉前后暗场出入,一共约35秒。镜头六个,场景两个。

第一个场景是非典型正反打。非典型是因为,这里并非双人切换对话,而是通过正反镜头的剪辑切换,对观众解释两个人在底片上的发现和进展。

1、第一个镜头,看;



眼睛这样对着放大镜去看底,虽然不一定真实,但这个动作意味着,下一步的操作是仔细观察底片。视觉上,眼睛在观察窗上已经形成了底片的模样。

2、第二个镜头,底片;



跟着就切换到男主看的底片。两个人在讨论所谓的细节。

一只手拿着笔指指点点,表明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3、底片和人物同时出现;



导演利用了玻璃反射,把手、笔和胶片同时跟人物对话放在一起出现。

但是,讲真,有人用过这个看胶片的东西么?放大镜离那么远难道不是要映出倒着的图像了?(物理学的不好,这段儿说错了求放过。)

4、第四个镜头继续切回底片,但这时出现了后期暗角突出画面内容:



暗角的内容最后定格在水上,并渐隐出现流动的水。

流动的水和下一个镜头里的俯拍池塘相融合。(这是一个静态镜头和动态镜头叠加融合的特效)

景别(底片-水池)融合相当好,小瀑布造成水纹流动仿佛底片里那样。简直怀疑底片是特制的道具(不小心说走嘴)。

典型剪辑类视觉逻辑。

(这一段的特效很简单,我在IAN大师班的作品展示里用过)

5、第5个镜头来到第二个场景,隐现一个俯拍的水池。



如果你仔细定格画面,会发现航拍镜头里男主脚下一直有胶片的序号。

更重要的是,这个镜头的切换和剪辑上,模仿了从胶片到显影的过程(视觉逻辑的强调)。

也就是导演在这里对观众做出的隐喻:“真相在水中”。

6、最后一个镜头切换并拉近镜头看到男主在观察照片,也就是刚刚的底片。(男主身边的物品位置在切换场景后也靠近了很多,这骨朵可以忽略)



如果这是一组静态照片,通过这个动作,可以回到第一个镜头,并开始无限循环。(不信你试着点开图片连续翻看以上截图)

电影里通过剪辑把视觉效果做得相当流畅的桥段,这段儿能算商业片儿的典型了。

用在静态照片的视觉逻辑的编辑中,不一定会有这样的连贯和明显,但也不会太偏离这样的(故事)概念。

“你看,这段底片里有一片奇怪的水。

我要去寻找这片水里的秘密。”

所以,你看到了,蒙太奇的剪辑就是把一个简单直白的画面,或者故事,用一连串有逻辑的镜头去隐喻。

打个比方,你想拍一个二战老兵的贫困生活。

你可以选择拍一张肖像,然后用一整篇文章去阐释或者书写。

你还可以选择拍一组:

1、二战遗物;

2、黑白老照片;

3、人物面部特写;

4、人物生活场景;

5、历史剪报;

6、偶像(领袖)雕塑、海报;

7、肢体特写;

8、老人在战友墓碑前的背影。

至于其中贯穿的视觉逻辑,不如你再翻看一下前面的六张照片?

9、以上纯属虚构。

相信我,用导演的视角去推理和切割电影的镜头和场景,你一定不难发现摄影和编辑的奥秘。


    关注 羽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