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思维之外,有时也需要一些“蝼蚁”心态

 

你我本来皆蝼蚁。...



上周“盛世中的蝼蚁”刷屏,我很想写点什么,又不愿意凑这个热闹。前两天看到一个圈里朋友的公号更新,他那篇文章的名字叫“强者思维:‘蝼蚁’从不在字典里。”

站在你我人生经历的角度,我很同意他的说法:“要像从来没被伤害过一样的无畏;像从来没有失败过一样的尝试;像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微不足道一样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做最强大最超能的自己……”

这让我想起有一次去淄博出差,采访客户当地销售团队。办公室坐落在偏远郊区,那天空气质量很糟糕。两个上海人于是就很惶恐地买口罩,裹围巾,唠唠叨叨地跟采访对象抱怨嗓子疼。聊着聊着,柴静的《穹顶之下》又被提起,被采访的大哥轻轻笑了笑,说:“这也就是城市人的看法……关闭污染严重的矿产企业,你知道会有多少人因此失业吗?一个工人一月收入几百块,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没有了工作,你说这个家庭怎么活下去?”

世界的复杂性往往超出我们最蓬勃的想象力。所谓的“强者思维”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但现实中,“蝼蚁”的确存在。

我在怒江边的高黎贡山上遇到过一堆傈僳族父子。儿子刚一岁时,母亲去世了,父亲因为受刺激影响到神经系统,开始浑身抖个不停。他没有钱去医院治疗,在我们看来,应该是帕金森症。这位大哥看起来四十来岁的样子,上身只披了一件薄薄的单衣,汲着双泛黄的旧拖鞋,而我们当时的装备是毛衣加羽绒服。他的手不停地在抖,频率相当高,幅度也不小,就好像少了刹车功能的汽车一样不可控制。家徒四壁是在想象之中的,可是家里既没有像样的床更没有被子,据同村的人介绍,他们父子俩晚上就睡在火堆旁边。除了这间十几平米近乎草棚的小屋之外,家里再也拿不出钱来供儿子读书。今年18岁的儿子是个文盲,也不太会说普通语。为了改善家里的状况,儿子几年前也曾去山东打工,可是据说每次父子通话,当爹的都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毕竟,要一个病情日益严重的帕金森病人独自生活实在是太难了。儿子出去了一年只好回来,靠他种地那点收入,父子二人的平均月生活费大概在200元左右,连吃饱饭都困难。

“他们家这样的情况,他能讨到媳妇儿吗?”我问。

“讨不上,没人愿意嫁到这种人家。”村里人很肯定地答道。

我跟同去的小伙伴之前说好要留给他们500块钱,虽然不多,但或许能够让父子二人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多吃几顿饱饭。我嘴笨,把钱塞给男孩的时候,也不知说什么好。那个孩子当时一个劲儿地往回抽手,嘴里终于蹦出几句含糊的普通话:“不要!不要!”接着就哽咽了,眼泪哗哗地流。他越是这样,我们也就越难受。

这是同情的眼泪,看到一个正值最好年华的孩子面对无边暗夜的同情。500块钱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我给了他,他收下了,这让我觉得自己有用了、尽力了,满足了一种对自己善良的认同。几年前去丽江拉什海旅行的时候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况。给我牵马的姑娘邀请我去他们家吃年夜饭,拿出最好的零食水果来招待客人,可那只小孩拳头大小、干瘪皱皮的苹果还是让我惊着了。这是贫穷带给我最清晰的震撼之一。我心生怜悯,立刻觉得该为他们做点什么,用我多出他们几百几千倍的财力。可是在一个瞬间,我忽然意识到这种怜悯与同情又何尝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的衍生物?这就是同情心(sympathy)与同理心(empathy)的区别。说实话,在意识到自己优越感的那一刻,我就有点讨厌这种自上而下的同情心了;可是,要拥有真正的同理心何其之难!

好几次去云南支教,团里都有不少老外,常常是一对夫妻带着两三个大小不一的孩子。第一次去的孩子很自然地会对当地恶劣的居住环境流露出抗拒、厌恶,而那几个很骄傲地告诉你已经来了六七次的小孩却早已入乡随俗地玩起来了。我后来跟一个年轻的上海妈妈聊起此事,她第一反应就是---我绝对不会让我儿子去吃这种苦,带他去欧美开开眼界还差不多。

与那些山上田间的“蝼蚁”相比,他们好像是天生的优越者,理所当然的享受者。

记得第一次去纽约,走在第五大道。两边栉比鳞次的高楼齐刷刷地从地面拔起,几乎把头顶上的天空硬生生切成一条狭长的丝带。人站在高楼、窄天之下,我忽然就有种巨大的卑微感。回来后,在博客上贴照片,我还记得那篇博文的题目叫《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我变成了蝼蚁》。





你我本来皆蝼蚁,大概是一个晦暗得近乎残酷的真相。

在浩瀚的说不清边界的宇宙里,所有的骄傲和优越感都是虚妄的,甚至是可笑的。但我又不愿意否认所谓的“强者思维”--- 如果所有的蝼蚁都被动地接受渺小又无力的现状而不争取改善,那人类世界大概早就灭迹了。我只是觉得,这二者或许是在不同境遇下需要经常切换的思维。天生环境恶劣或是处于人生低潮的人,当然需要一些“强者”的动力(这里的表达又显得那么轻飘飘。对于那个高黎贡山上3000米村子里的少年,强者动力又在哪里?!);而一直处于优越环境的人,或许也应该时不时去寻找和感受一下“蝼蚁”状态,才不至于过分的自以为是、自我中心。当我们认识到自己和周围的人一样,不过都是些微不足道的蝼蚁时,我们才可能摆脱过分的独立要求,凝聚成一个不分彼此、不可分割的整体,才更可能互敬互爱,守望相助。

今天城市里的孩子,鸡汤已经喝得太多,或许更需要一些“蝼蚁”心态的训练。


    关注 就那点小破事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