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是目前古文献中关于七夕的最早记载。
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记载:“织女,天女孙也”
织女的身份奠定了这段不凡的爱情,在与凡人牛郎相爱后,遭到了天帝的阻止,不料真爱诚天,喜鹊用身体在银河间搭起鹊桥,让两人相见,天帝无奈,只得允许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个自古感动了无数人的故事,不仅是当时社会人们对男耕女织的生活渴望,也鼓励了人们对自由情感的爱情向往。
宋 李嵩 汉宫乞巧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乞巧节自古是女性大节
登高许愿 向织女乞求得巧 也是风俗之一
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
于案前焚香礼拜后,登高,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少女心事,诚心许愿
五代 佚名 乞巧图   大都会博物馆
五代 佚名 乞巧图 大都会博物馆(局部)
《乞巧图》描绘唐宫乞巧的盛大场面
宫女衣着艳丽 双眼含笑在准备乞巧宴会
足可见当时乞巧节的重要程度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



明 郭诩 乞巧图
明 仇英(传)乞巧图卷 (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



清 雍正帝行乐图-乞巧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 陈枚 月曼清游图册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

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记载:“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仿佛今日女孩绣十字绣一般,穿针引线,赠与佳朗
袁耀 七夕图
文嘉 乞巧图
穿针风俗的变体,盛行于明清两代。七夕前一天,取井水、雨水各半盛于碗中,先在露天过夜,再等正午暴晒,直至水面结上一层尘灰。这时,将绣花针放在水面,浮而不沉,即可观察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
《乞巧图轴》 清 任颐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最后hhhh
【七夕】祝大家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也祝我国奥运健儿们在【巴西】实现自己的梦想


*小石山房為分享平台,轉載文章均註明來源,圖片cr logo。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您聯繫我們,我們會第一時間及時處理并刪除。


    关注 小石山房StoneGallery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