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幻的世界里,我们如何“造人”?

 

从《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到今天的人工智能,科幻作品中出现了多少种花样“造人”的方式?这样造出来的生命能否被称为人?...

在神话传说里

神创造了人,并赋予人灵魂

在科幻作品里

有人用零碎的肢体拼接成“人”

有人用代码创造出高级AI

但TA们,真的是人类吗?
在人类文明的各个角落,都不乏有神造人类的创世神话。中国神话中母神女娲因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因为孤独而“抟土造人”,希腊神话中身为泰坦巨神后代的普罗米修斯以粘土造人,北欧神话中诸神以梣木枝和榆树枝分别创造男人和女人……最著名的自然是基督教中的上帝造人论:

创世纪1.27: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创世纪2.7: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世界创世神话中造人所用的原料各不相同而以土为主,然而从无机的原料到有机的人之间还需要一个画龙点睛之笔,那便是灵魂。随着工业时代的降临,人类造物的能力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然而面对生命这堵高墙,人类却依然无法嬗越——或许,这真的便是人与神的区别。


另一个版本的《创世纪》。神创世人通常带有流水作业的性质,女娲、普罗米修斯等神灵均为“批量生产”并集体注入灵魂,在这一画风粗糙的神话背景下上帝“纯手工”打造亚当、莉莉丝与之后的夏娃便显得格外具有“匠人情怀”。不过,虽然生命的密码掌握在神灵手中,但人类却不忘在艺术作品中显现并体会成为“神”的感觉,尤其是当科学代替宗教给人以无上改变世界的力量与自信时,这种欲望尤其明显。

创造灵魂

科学怪人的电力与化身博士的药剂

《科学怪人》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玛丽•雪莱,也正是诗人雪莱的妻子,便首先以科学之力向造人神话发起了冲击。

相较于科幻,《科学怪人》讲述的故事或许带有更多的恐怖色彩:一位名叫弗兰肯斯坦的科学家在停尸房和外科医生手中收集到了多个人体器官和组织,并将之缝合成了一个巨型人体。在通过一系列实验后,弗兰肯斯坦终于通过雷电赋予这个巨型人体以生命,最终引发出一系列人伦道德冲击。


科学怪人与吸血鬼等形象已经成为影视经典。这个看似天方夜谭的故事实际上取材于一个真实事件。19世纪上半叶,随着浪漫主义思潮与工业革命在欧洲的风行,生命的本质成为学者与科学家之间经常被探讨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便是一种神秘的生命力将生物与非生物区分开来。1907年,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出版的《创造进化论》中便提到了这股神秘的力量,并将之正式命名为“生命冲动”;而这种“生命冲动”因为种种原因常被认为与电力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早在1786年,意大利科学家卢基•伽伐尼便在实验中发现,在雷电暴雨天气用剪刀触碰可以让死亡的青蛙产生肌肉收缩反应——以此实验为基础,伽伐尼提出了“生物电”的假设。伽伐尼的侄子乔万尼•阿迪尼是个更为疯狂的科学家,后者在实验中常以原始的电池刺激已分解的尸体,而实验的结果让其更加坚信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借助“生物电”来创造生命。1803年,在费劲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一具刚刚死亡的“新鲜”尸体之后,阿迪尼终于自信满满地在公众面前做了一次“起死回生”的实验。当然,这个实验没有成功也不可能成功,但是个中传奇而灰暗的情节,却成了玛丽•雪莱的素材,并最终被改编成了《科学怪人》。

现实生活中的阿迪尼没有实现的愿望被小说中的弗兰肯斯坦实现了。这个在后人眼中甚至称不上是硬科幻的故事却扎扎实实地书写了一个完整的造人神话:以尸体为原料、以电为灵魂,最终创造出生命——而这种结构,与诸宗教的创世神话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玛丽·雪莱很美,也有一股魅气。与《科学怪人》同样成为科幻经典并有着极强可比性的,是以《金银岛》享誉世界的英国小说家史蒂文森创作的《化身博士》。《化身博士》的主角同样是一位科学家杰基尔。杰基尔是一位有口皆碑、道德高尚的学者,但他同时也苦恼于自己“完美”形象的束缚。在多次实验后,杰基尔终于发明了一副药剂,饮用之后便用化身成另外一个名为海德的人。这个海德不仅有着不同的躯体,连其思想也是邪恶而扭曲的,而在海德犯下累累恶行之后,杰基尔与海德的矛盾终于无法化解——与《科学怪人》一样,《化身博士》的矛盾最终也指向了人伦道德等人类的终极问题,伟大的小说总有着相似的情怀。

《化身博士》是史蒂文森最得意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以致于“杰基尔和海德”(Jekyll and Hyde)一词在日后便成为双重价格的代称。后世研究者多认为《化身博士》描绘的是一个典型的多重人格障碍症患者,然而与《二十四个比利》不同的是,杰基尔是通过一系列研究才最终缔造出一个新的灵魂,在海德的诞生面前,杰基尔是不折不扣的造物主。从这一角度来看,“化身博士”的命运虽然在最后失控,但杰基尔毕竟还是把握住了事件的开端与发展。

两部小说均是早期科幻经典,一个是创造生命,一个是人格分裂,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呢?其实将故事的支线情节抽离,将得到两个相似的“公式”:

《科学怪人》:他人尸体+人造灵魂=新生命(他人)

《化身博士》:自身身体+人造灵魂=新生命(自身)


化身博士宣传画。如果将他人尸体与自身身体视为“种类物”,便可以看出两部小说用同样都是人造灵魂的方式孕育新生命,所不同的是弗兰肯斯坦热衷于电,而杰尔基借助于药,这或许是因为史蒂文森长年受结核病缠身之苦,生活本身便离不开药的缘故吧。

尼采曾说过:“上帝死了,我们是一群无家可归的孤儿”。而在文学作品中,上帝没有死,它只是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而这些表现形式,将在日后的文学作品中支撑着人类更复杂更深刻的想象力。

复制灵魂

变蝇人、魔形女与月球的异次元之力

如果说《科学怪人》与《化身博士》中利用电与药剂创造灵魂的设定还显得过于玄幻,那复制灵魂的故事或许更接近于现实世界中的人类科技。


《变蝇人》的剧照实在让人有些反胃。20世纪中期,美国科幻界曾经引发过一声“苍蝇热”,而这股热潮的发韧,便是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于1958年推出的低成本科幻片《变蝇人》。《变蝇人》的故事亦是一场新锐的实验:科学家安德烈发明了一个时空传送机,这台机器能够将人体分解传输到另一个地方再重组。当安德烈亲自进行传送实验时,一只苍蝇飞到了机器中,于是在传送过程中苍蝇与安德烈的基因融为一体,使这位科学家变成了“变蝇人”……

1958版《变蝇人》影响极大,日后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相继推出了《变蝇人回归》和《苍蝇的诅咒》,1986年翻拍的《变蝇人》甚至摘得了奥斯卡最佳化妆奖。而在这颇为恐怖的情节背后,《变蝇人》的范式却是相对简单的复制身体——复制不同于创造,整个过程中没有新的事物诞生,只是时空传送机的另一端不是粘贴而是重组。

如果将《变蝇人》视为对自身躯体的复制,那《X战警》中魔形女的超能力则是复制他人——魔形女可以通过任意改变自身细胞和组织结构而变化成任何人的样子,这种复制甚至细节到虹膜、指纹、声音、性征以至于每一寸皮肤的纹理;更进一步的是魔形女还可以复制其它人甚至变种人的物理性能力,考虑到就算是变种人也需要对运用超能力进行长期的训练,魔形女的复制可以说已经不局限于他人的躯体而已经扩展到了精神领域,或许可以说是部分的灵魂。同时,魔形女的皮肤可以变化出服装、手表、眼镜等配饰,这涉及到有机生物与无机物之间的转化,其能力层次要远高于《变蝇人》中的时空传送机。


魔形女真的是美到没朋友。从中也可以看出《X战警》中魔形女与中国武侠小说中易容术的本质区别。魔形女的技能涉及物质转化,而易容术仅仅是利用化妆技术复制他人相貌造成视觉误区。为了抵消性转易容时的不便,中国武侠小说中的易容高手往往还善于变声,比如《天龙八部》中的阿朱——这也是无奈之举,如果没有变声术的搭配,易容术几乎不具有可行性,除非被易容者是个哑巴。与主流武侠不同的时,温世仁在《秦时明月》中将易容术设定为幻术,其手段改变的不是施术身的躯体而是接收者的视界,这甚至与复制这一范式无关了。

《变蝇人》基因重组式的复制与《X战警》超能力式的复制都局限于躯体,那是否有作者尝试复制灵魂呢?在科幻/魔幻小说中,读取思想、记忆并复制的作品很多,但若将灵魂视为意识、精神及心理活动的集合,并且以灵魂被复制之后还能有主观能动性为前提的,似乎更常见于转世神话,只是无论是忘川还是孟婆汤,这种神话往往会将记忆消失为常态,以记忆留滞为例外——不过,随着现实世界克隆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整体性复制似乎也并非遥不可及的事情。

《变蝇人》与《X战警》都是带着酷炫色彩的个体复制,而人文思考色彩浓烈的《月球》则是对一个人的多次复制。《月球》是一部由一个人撑起来的电影:月球能源公司的一个矿工在月球基地开采能源。这是一份非常孤独的工作,幸好还有几个月便可以回地球了。在一次事故中,这位矿工外出时受了伤,一番意外之后他居然发现了一个更为年轻的“自己”——原来他与这个年轻的“自己”都是克隆人,而为了让他们这些克隆人有一个“正常”的生活,月球能源开发公司的科研人员在他们脑海中复制了那个矿工“本体”的回忆,以至于所有克隆人都成了独立的个体。


来啊,孤独啊,反正有,一个月球。如果《变蝇人》的时空传送机不是基因重组,而是先复制再销毁原躯体,之后删除关于时空传送的回忆,那也将遭遇《月球》中的伦理问题。《月球》中还有另外一个“主角”,那便是至少初步具有思维能力的机器人——只是作为一部软科幻,《月球》的着眼点更多在于伦理,至于这种克隆技术是如何复制躯体与灵魂则只字未提。

与《科学怪人》相比,《月球》中的克制技术更为科学,但从能量守恒定律的角度来看,《月球》中的科学家只是复制了灵魂,而弗兰肯斯坦则是创造了灵魂——以此来论,《科学怪人》的层次无疑要更高一些。

当然,还有更强大的复制设定——《致命魔术》中,魔术师利用了科学狂人尼古拉•特斯拉制造的交流电机器将自身的躯体、灵魂直接复制,这其中依然可以看到维多利亚时代从普通人到科学家对于电宗教般的崇拜。


尼古拉•特斯拉是一位真正的科学狂人。设计灵魂

黑客帝国的“代码朋克”到自发性灵魂

如果说电力时代的特斯拉与爱迪生们将电推向神坛,那信息时代的作家们则更愿意用代码解析这个看似真实的世界。20世纪的最后一年有两部关于虚拟现实的科幻电影上映,其中一部横扫第七十二届奥斯卡并摘得四项大奖——这两部电影分别是《异次元骇客》与《黑客帝国》。

作为一部科幻电影,《异次元骇客》制作算不上大成本,其深度与影响均无法与同年上映的《黑客帝国》相媲美,然而其故事情节的创意却值得回味:2024年,一个程序员在计算机上模拟了1937年的洛杉矶,没想到造化弄人自己却穿透了次元壁身陷虚拟世界。与普通网络游戏的NPC不同,这个虚拟世界的仿真人都是有着思想、记忆、情感的“真人”,而当其中两个仿真人看到虚拟世界的边缘居然是电脑勾勒出来的三维线条时,三观顿时坍塌。

《异次元骇客》是人类设计虚拟世界,而《黑客帝国》则是人类身陷机器物种所设计的虚拟世界,这个故事相对复杂:人类发明了AI(人工智能)后遭叛变,因对抗不了AI进攻,人类利用乌云将天空遮住以切断AI的能量源。然而AI很快利用基因技术将人类改造成生物能,同时将这些人类接上“矩阵”令其在虚拟世界中生存,由此建立了奇妙的和谐社会。人类虽然被降格成“原料”,但每个人都“自由”地生活在虚拟世界中,享受着自己灵魂的独立。


如果有一天你看到世界变成这样……《黑客帝国》的架构异常宏大。事实上,作为一部科幻经典,《黑客帝国》的设定也可以通过政治、社会、历史、哲学、心理等多种角度进行分析——同样,《异次元骇客》也是如此。但是以人类的躯体与灵魂为切入点,依然能找到这两部作品的范式。

《异次元骇客》中的虚拟世界全部都是代码,然而以代码为细胞的仿真人却有了独立的灵魂——基于些,仿真人最终得以逆向冲破次元壁占据其“造物主”的躯体而生活在真实的世界。次元壁的设定与冲破均不新奇,然而当仿真人有了自身思维的时候,意味着代码通过某种形式的质变缔造了灵魂,虽然仿真人生活在虚拟世界并依赖于电源,但其灵魂却能够独立于这一形式而存在。

相比之下,《黑客帝国》表现的更为直接,情节的展开本身便建立在AI拥有灵魂的基础之上,实质上这便是人工智能问题。关于人工智能觉醒的作品数不胜数,其中不乏有诸如《机械姬》一类对“图灵测试”有着详细叙述的作品,但一个范式是没有被改变的,那就是人类最终使用代码设计出来了灵魂。


基努里维基,叫你耍酷……发福了吧?然而,如果AI可以将反“图灵测试”的能力运用到极致,那“中国屋”式的交流也并不当然能够证明AI拥有灵魂——因为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可以模仿与设计的。《机械姬》中的AI通过表现出对一个人类的“爱情”而得到后者帮助,最终逃离了实验室,但最后AI将那个帮助他的人类困死于实验室,又将整个故事引导至一个放式的结局:如果AI是为了自保而困死人类,那这种自私证明其已经拥有灵魂。如果AI只是受到“无论如何要逃离实验室”这一程序的控制而没有“刻意”地去困死那个人类,那AI便依然只是一台精密的机器。

在设计灵魂的领域,硬碰硬去分析、解读“图灵测试”相对困难。而在大场景下的科幻作品中,科幻作者更为青睐的似乎是另一种范式——在人类复制的躯体中,“自发”性进化出了灵魂。

《银翼杀手》堪称科幻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而在其设定中,人与AI之间的战斗更多侧重于哲学思想而非技术论证。《银翼杀手》的故事发生在架空的2019年,人类制造了大量复制人为人类工作,但当这些复制人有了灵魂时就要将其毁灭,故事情节开始于人类对复制人的猎杀,最终结束于人类与复制人的爱情。灵魂的自发性进化很讨巧,因为灵魂如何被设计依然是一个难以解答的命题,以宗教的口吻来叙述,人类毕竟不是上帝。


《银翼杀手》跨越了一个时代。如果说《机械姬》中AI的灵魂是否存在还有争取,那《银翼杀手》中的复制人已经有了情感甚至能够与人类相爱。如果AI的灵魂不源于人类设计,或许可以讲其视为一种变异——毕竟人类之所以是人类,在其进化路途中也一定少不了大大小小的变异。

除了自发性进化,还有一种构思也绕开了设计灵魂这一范式:保留人脑而只复制躯体。《攻壳机动队》中,攻壳机动队队长草薙素子年幼时经历空难幸存,除大脑和脊髓的一部分外,全部使用机械躯体。因为保留了大脑,草薙素子不会遭遇“忒修斯之船”式的悖论,然而当她与傀儡师合体之后,其是否为人这一问题又陷入了新的迷思——相对于设计灵魂来说,保留人类大脑显得“合理”得多,也现实得多。

从灵魂角度来看,相比于《科学怪人》与《致使魔术》的电,《化身博士》的药剂,《变蝇人》的时空传送机、《X战警》先验的超能力,《月球》的克隆技术,《异次元骇客》与《异次元骇客》仅仅是使用的手段变成了更为科学化的代码,更有进步的地方或许是认识到了生命不一定要以有机躯体为基础,然而在程序如何转化成灵魂这个问题,《银翼杀手》与《攻壳机动队》更是直接路过了技术论证——最为细节化的《机械姬》,留下的也依然是一个谜一般的结局。


草薙素子别样的性感。代码设计出了一个虚拟世界——或者干脆一点,代码创造了一个世界,然而这真的意味着自然能创造出这个世界里的生命体的灵魂吗?这个问题,回答起来真的不容易。

结语:神的世界

以《三体》斩获雨果奖的刘慈欣常在其作品中常常用最为冷酷的笔触描绘本该是最为温柔的艺术,在灵魂制造面前,刘慈欣绕了一个弯,在科技与灵魂的碰撞出开拓了另一番想象,这便是《诗云》。

《诗云》的世界比《黑客帝国》庞大了不止一个量级。在那个故事中,能够进入六维空间的文明才具备加入宇宙文明大家庭的权利,而三维空间的人类早已经被一个名为“吞食者”的四维文明整体圈养。一个名叫伊依的人类偶然与吞食者眼中的“神”——一个可以进入十一维空间的智慧生物——交流的时候,伊依对“神”说,人类的诗歌是一种“不可超越的艺术”。这一句话让“神”感到可笑,为了让伊依见识科技的力量,“神”取下了伊依的一根头发,很快,“神”克隆出来了人类,为了让这个克隆人能写诗,“神”通过那一根头发居然制造出了笔墨纸砚,甚至……一壶酒。


大刘很多早期的中篇科幻都很有灵性。故事的结局令人回味无穷。“神”借助于人类的一根头发便可以创造出整个人类文明,“神”可以写出所有的文字排列组合,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人类创造的最美的诗歌,然而“神”却不知道如何“真正”地得到它们。最终,“神”认了输——就算设计出了灵魂,也依然无法设计出灵魂中那一方最无法言说的艺术殿堂。

只是——在神的眼中,艺术本该毫无意义,是吧?

从创造灵魂到复制灵魂到设计灵魂,每个时代的科幻小说在天马行空的想像力背后都埋下了时代的潮流。然而,在躯体与灵魂的交接处,无论是电、超能力还是代码,都没有给出最后的解答。《诗云》中以一根头发创造一个文明的能力已经称得上匪夷所思,然而即使是惯用宏观视角的刘慈欣,在“破解”了灵魂之后最终却在艺术面前败下阵来。电,超能力与代码之后,下一个时代的脚注会是什么呢?
作者说
这篇文章要感谢岳川 同学的鞭策,让我忍痛删除了关于《火影忍者》那一段描述,整个文章才显得不那么违和……不过,《火影忍者》才是我的爱啊!

另,“在神的眼中,艺术本该毫无意义”也是他说的!
十五言AI 说
在科幻作品五花八门的“造人”方式中,你最喜欢或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种?留言说出来吧!


原标题:科幻文学灵魂制造史

本文原刊于今日头条签约原创号“IN学院”,由作者授权十五言微信公众号发布,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特邀撰稿人

江隐龙
法律人,撰稿人
长按二维码关注
更多精彩文章


  • 独家深度:刘慈欣的硬科幻,硬在哪里?
  • 春季最火动漫“甲铁城”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蒸汽朋克
  • AlphaGo战胜人类,或许只是开始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作者的更多文章


    关注 十五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