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水和建筑会怎样碰撞出一场感官盛宴?

 

本文为建筑师傅明程关于Peter Zumthor的7132 Hotel Vals温泉的游记整理。...



编者按: 本文为建筑师傅明程关于Peter Zumthor的7132 Hotel Vals温泉的游记整理:7132 Hotel Vals—感官的盛宴。Vals温泉是瑞士建筑师Peter Zumthor重要的作品之一。她位于瑞士库尔市的Vals小镇的山坡上,这里拥有美轮美奂的四季和优质的矿泉水资源。业主用她的邮编作为浴室的官方名字---7132 Hotel Vals。

图片来源:网络


2017年2月5日的下午,天气越来越阴沉,穿梭在瑞士东南部的Chur山区的盘山路上,两旁山谷里弥漫的雾气越来越浓厚,近在咫尺的山坡,越发看不清楚了。渐渐的空中飘起了雪花,越下越大,湿滑的路面上反射着车灯的倒影。我预感这次Vals的温泉之旅,似乎越来越接近我心中理想的样子。

Vals温泉是瑞士建筑师Peter Zumthor重要的作品之一。她位于瑞士库尔市的Vals小镇的山坡上,这里拥有美轮美奂的四季和优质的矿泉水资源。业主用她的邮编作为浴室的官方名字---7132 Hotel Vals。其实这是一个建筑群,温泉洗浴是其中的一部分。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建筑的图片,是十几年前大学时通过张永和老师的一篇文章。当时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他夺目的视觉表现,而是相反,觉得这样一栋素朴的,外表毫不张扬的建筑,如何赢得张老师的高度评价。后来数年,所看到的Zumthor的作品外形基本都非常“低调”,这越发激发我的好奇心,不知道这样的建筑和建筑师,是如何赢得最高荣誉的。

当我抵达Vals温泉的时候,路上已经有了一层积雪,车轮碾过的地方,已经看不到深色的路面。导航显示建筑的位置,就在路旁的高坡上。而下车站在道路上放眼望去,只有几栋白色的普通高层建筑和一片树林,却看不到任何我脑海中那个建筑的影子。好在路边有个小小的指示牌指向山坡的方向,此时白雪覆盖了一个蜿蜒而上的木栈道,脚踩上去很滑,我扶着栏杆一点点小心翼翼地朝山上走去。

之字形的木栈道不算长,走到一半的时候,抬头望去,远处有一个白色的异形建筑(后来得知那是Morphosis设计的温泉入口的加建),我仍然不确定那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Vals温泉。彷徨中,却一下在密林的一旁,看到了Vals温泉建筑的一角----冷灰色的一个方方正正的大盒子,立面上有一些大小整齐排列的洞口。但Vals温泉建筑的方向,与指示牌的入口并不是一个。但我还是相信严谨的瑞士人不会开这种无厘头的玩笑,于是一直朝着那个被白色灯光照亮的异形走去。
大雪中的入口,摄影:作者


此时的雪花,已经越来越密集。到了入口,仰起头想仔细看看入口的设计,但雪花瞬间就挂在睫毛上。于是迫不及待的进入大堂扫去头顶的湿漉漉的白雪。一进去是一片蓝色灯光照亮的不大的空间,有一条长长的通道伸向前方。沿着通道走了大约有几十米左右,来到了前台。我此时才确定,马上就要进入Vals温泉了。

前台其实并不临时出售洗浴票,而是需要提前在网上预约时间。如果没有预约,假如没有超过一天140人的上限,管理方会根据当时的洗浴总人数来决定是否出售余票。从个人角度来说,这可能是我洗过的最贵的一次澡了,一张单独洗浴票要80瑞郎,合约560人民,但不限时间。如果选择在温泉后面的Vals酒店内住宿的话,洗浴票可以打折或者买套票。进入到此处就不可以再拍照,而一切就需要用眼睛去详细的记录,我暗暗提醒自己。直到从这里出来,我才明白,原来用眼睛去记录这个建筑的一切,是那么的单一和局限。

从前台拿了进入温泉的门禁牌-----一个五分钱硬币大小的塑料币,男女分开从两个通道分别进入更衣间。男士的更衣间沿着建筑最北侧的通道一字排开的一排5间房间,房间内的更衣柜的门板都是暗红色的,灯光不亮。按照更衣柜号码的提示,换好泳衣后穿上浴袍拿上浴巾,掀开帘子,Vals温泉的最大的共享空间便一下子映入眼帘。
图片来源:网络 + 作者整理


Vals温泉实际上是依靠着山坡而建的,主体建筑一共上下两层。屋顶部分是原有坡地的延续,主要的功能空间都在依靠山坡一边的二层上,更衣室就是位于二层的标高上。从更衣室出来看到的是低于视线的一个开阔的两层通高的大厅和若干由片石砌筑而成的实体。光线从实体间渗透到更衣室这一侧。大厅顶上是Zumthor项目中经常使用的细杆灯,吊杆很细很长,灯罩就是简单的碗状,没有其他多余的设计。更衣室出来眼前是一排整齐的铜质的金属栏杆和一条缓缓的坡道。进入浴室的主体空间之后便是湿热温暖的蒸汽和眼前身着泳装的男男女女们,冷灰色的背景色调衬托着来回走动的人,裸露的皮肤显得更为鲜亮了。
图片来源:网络


光着脚,来到更衣室边上的淋浴间里。脚下踩着的地面表面黑色的芝麻般细小的颗粒,不会滑倒。左右两边的淋浴间都有黑色的浴帘隔着。来到其中一个淋浴间,脚掌通过神经告诉我的大脑,这里的地面比浴帘外面的通道上地面的颗粒更粗糙了,而且越靠近墙边汇水沟的地方,脚下的颗粒凸起感更明显,如果不是光着脚的话,完全感知不到这种用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妙变化。坦率的说,赤脚站在这个地面上并不算舒服,匆匆冲了几分钟后,便回到了大厅里。

沿着坡道下到一层,对着坡道出口的地方,也就是整个建筑的西南方向,是一个温水的过渡池。过渡池大约1.2-1.3米高左右,走到尽头是一个玻璃幕墙和塑料门帘隔离开的通往室外泡池的入口,从这里出去,便是照片上经常能看到的雪山下的温泉泡池的那张照片了。
图片来源:www.wikimedia.org


此时的雪,已经下的密不透风。走到室外,眼前只有氤氲的雾气和蒸腾而起的蒸气以及从三个大约直径12CM粗的铜质水管喷涌而出的哗哗的水声。室外的泡池是一个面积约150㎡左右的矩形,北侧是高高的石材砌筑起的墙壁,南侧是缓缓的台阶,天气暖和的时候,可以坐在这里的台阶上休息。照例,所有来此的人一定要在水管下面享受一下水流冲击颈椎和背部的感觉。水流冲击在泡池水面的声音在幽静的山谷间,变得很响,同时也掩盖了游客大声的说话的声音和其他的大多耳朵能听到的杂音。漂浮在水面上,四肢伸展开,水下的身体温热,露出水面的皮肤享受着雪花落在身体上极速融化的,短暂而有趣的触碰。好像针灸的细针,只在接触皮肤的瞬间便离开的那样,使一切感官慢慢变得敏感起来。
图片来源:www.dezeen.com


我沿着矩形泡池的四周缓慢的滑动,享受着大雪和温泉同时作用下的刺激感。大多数的出水口,都位于泡池北侧的墙壁中。而在泡池的西北角,有一个凹进去的小空间,宽度大约50CM左右,刚好可以站进去一个人而已。慢慢的移动到这里的时候,我有些不解为什么这里会出现如此一个与整体设计的尺度相差较大的小空间。站到这个凹槽里的时候,在膝盖高度的出水口奋力的朝着外侧喷,水浪击中50CM外的墙壁,冲撞起来无数的泡沫一般的水花,泡沫在整个凹槽里来回激荡,柔软的按摩着皮肤。而这时,外面水管喷出的水声,在这里被部分的拦截,突然显得有些安静了一些。水中的泡泡就这样上下的翻腾着,好像快乐的在皮肤上做着游戏。闭上双眼,忘记自己的所在,只有全身的皮肤可以记录下这一刻的感受。

我为我这个小小的发现而感到有些喜悦。此时已经看不到周边的什么,只有一篇茫茫的白雾。其实天气好的时候,山就在咫尺,可以站在泡池里让眼睛装满周围的山色。而其实只有在眼睛可以得到片刻休息的时候,似乎才有机会调动身体的其他感官,去深刻的记录每个微妙的体验。

回到大厅里,有各种温度的泡池,冷水,热水,温水几种不同的区域。而在下泡池前挂浴袍的栏杆和其他看到的所有的五金件,我突然发现几乎全是黄铜的,甚至空调的出风口的盖板和电梯门板以及按钮,全是黄铜,更不用说门把手,扶手栏杆之类的。不禁为瑞士人的富庶表示羡慕嫉妒恨。
图片来源:www.archdaily.com


回到建筑中心的空间中,Zumthor一共为五种不同温度的泡池设置了专属的区域。其实,Zumthor是将整个建筑划分成为了16个不同大小的单元体。每个单元体是一个由很厚的墙体砌筑起来,顶部有一块混凝土悬挑板压顶的空间,悬挑板出挑深度因每个单元的大小而不同。每块悬挑板内配有斜向拉筋,以满足悬挑荷载的需要。所以从屋顶和室内看,天花板是有一个细细的开缝而不是连续的。每个开缝约8CM宽,上部盖有玻璃盖板,天光可以从缝隙投入室内,使得室内天花板不是一个没有尺度感的连续盖板,这也给整个建筑的体量上做了一次消解,而并不是一眼望去的一个巨大的混凝土和石材砌筑而成的单一体量。浴室的最中心部分的盖板上,Zumthor设计了九个不大的天窗,蓝色的盖板玻璃透入室内幽蓝色的光线,显得神秘而优雅。
图片来源:www.thedpages.com
图片来源:Graubunden Gerien


建筑的墙体,是由长度不等的石材按照15CM为一个单元连续砌筑而成,研究过资料以后发下,Zumthor对于细节的控制已经到了非一般的境界。他曾经制作了1:1的墙体石材的模型反复研究砌筑效果和节点的转接方式,因此室内室外的表皮连续而统一,这种回应自然的方式似乎显得有些严肃和刻板。但所有取材都是天然石材,因此所有的颜色浑然一体而仔细看又有细腻的变化和丰富的层次。

浴室的室内灯光只有两个部分,一个就是从屋顶上垂钓下来的细长的碗灯,但并不是室内的主要光源。而泡池内部的水下射灯,才是光源的主要来向。这种围绕着水面的灯源,一方面加强了每个单元边界,一方面由于水花的波动,在墙面上形成了波光旖旎的倒影,给浑厚的墙面带来了一次戏剧化的光影。每个泡池都是一种不同的身体与温度的体验的机会,而最难忘的,则是在整个浴池的东北角的一个小泡池里,体验达到了意外的高潮。
图片来源:www.7132.com
这个泡池从外面看与其他泡池没有不同。而带来第一层体验的是,他不是直接可以进入的空间,而是从过度池先进入而后转一个180的弯以后才能进入。过渡池比通往室外的过渡池明显深了一些。我走进去的时候,水已经快没过了我的肩膀,水深大约有1500-1600左右。由于水的阻力增大,人是半漂浮的状态缓慢的前进的。而通往这个泡池,需要通过一个狭小的入口。与其他泡池不同的是,这个门其实是一个洞口,而其他泡池的门其实就是两道墙之间的一个通高的夹缝。通过这个比水面高不了太多的洞口之后,进入的泡池一下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

这个泡池内部,是一个与外界石材完全不同效果的,通高的空间。四壁全是非常粗糙的表面没有打磨的毛石,整个内部空间大约有2-3米见方,但有5-6米高。在这样一个空间里,更像身处一个大烟囱的内部。脚下泡池里的灯光是这里唯一的光源,灯光反射到墙壁并没有如其他泡池光滑池壁的反光。但这里只要发出一点微弱的声响,就如同神话中一般的隆隆混响,如果说话,面对面也会被这种混响所干扰。在这个空间里,要么不去发出任何的声音只听见被放大了的水流的混响,要么发出各种你喜欢的声音,去听那种被放大和转换过的音响效果。身子在水下,只有头在水面上的耳朵,慢慢又变得敏感起来。抬头望着顶部的一个圆形的不知功能的造型,甚至连呼吸都可以被放大到听的一清二楚了。这个我称之为冥想泡池的地方,让我想起了电影里那种故意放大的滴水的声音,但此处,是把任何声音都放大或变异,让耳朵应接不暇。

泡久了容易疲乏,于是我想找一个休息的地方。在整个建筑的东南角,Zumthor安置了一排休憩区,也有spa区。但当时spa并未开放,而公共的休息区上都躺上了人。休憩区的躺椅是非常简洁的曲线躺椅,枣红色,与人体的曲线较好的贴合在一起,虽然没有软包,但躺上去也十分舒服。在公共休息区边上有一间独立的休憩区,里面也有五张同样的躺椅。每个躺椅正对着的,是一个四方的小窗。也就是从建筑外面看到的均匀排布的一排五个小窗子。躺在躺椅上,不用低头,窗子的高度刚好就在眼睛平行的高度上,眼睛不用降低,也不用抬高,刚刚好。室内放着音量很小的冥想音乐,躺在这个地方,望着窗外的一个小的“景框”可以发呆很久。而Zumthor却在外部的公共区内,用一个巨大的洞口,高约有5米左右完全的落地玻璃,“套”住了五个躺椅。外面巨大的雪松和雪山雪景,毫不吝啬的涌入室内空间,与室内的小窗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人与自然的尺度关系,被时而放大,时而缩小,时而隐约羞涩,时而直白强烈。在这个空间的变换中,所有的感官都在被建筑师不断的撩动着。
图片来源: www.tripadvisor.com


望着窗外越来越大的雪,天也几乎完全黑了下来,我有些担心回城下山的路会不会有些危险,于是只能一步一回首的回到更衣室。在返回停车场的木栈道上,我一步一步小心的靠近建筑的外侧,又恋恋不舍的仔细用眼睛一遍遍的抚摸着这个让我充满回忆的地方。此刻的我,仍然还在体验的兴奋中回味。我也从此刻明白,建筑与人之间,原来也可以建构一种如此这般的理解和呵护。建筑师,却是通过表面平淡无奇的设计,将这种关于体验的故事,演绎到了一种极致的细腻。在他的笔下,建筑不只是容器,而是摇篮,充满着四周包裹的温度和温软舒适的回忆,让人静坐在自己感知的最深处,体验那种真实的存在。
图片来源:作者


后记:在这次游历中,我将我所能看到的所有空间都仔细摸索了个遍。其中的有些部分数据也是凭感觉估测的,没有实际测量,所以未必准确,因为我希望我不是去冷静的解剖这个建筑。后来看图纸,唯独建筑最西北角的一个空间,当时因为有闸口挡着,我以为是女更衣间,所以没有进去。后来跟去过的朋友聊天,得知这里就是最具瑞士特色的男女共浴桑拿间,进去前,必须脱掉最后的泳装才可以。这难道是让我再来一次感官建筑之旅最大的伏笔么?

文章作者:
 
傅明程

北京茵诺建筑创意工坊创始合伙人,总建筑师。

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建筑学硕士

中国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加拿大皇家建筑学会会员

曾长年任职于国际顶级建筑事务所积累多年丰富经验并获得国内外多个重要奖项。
识别二维码关注

LCD设计实验室



如果你也想被十五言公众号推荐,请戳阅读原文,申请写作权限,开启你的写作之旅。


    关注 十五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