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水素水”对身体好?科学根据何在?

 

近日来,水素水商品成了爆款,尤其是随着中国游客增加,日本商店里往往是断货状态。那些价格不菲的水素水生...



近日来,水素水商品成了爆款,尤其是随着中国游客增加,日本商店里往往是断货状态。那些价格不菲的水素水生成器成了“爆买”的对象。

这种现象让人想起了以前广泛流传的“负离子有利于健康”的伪科学宣传,也让人想起了曾出现过“含氢原子、氢离子水”的广告。这些宣传分别在2003年和2005年被日本政府禁止,并对相关企业做出了行政处罚。回想一下,最近是不是很少听到这类广告了呢?

在生产厂家的推动下,如今被媒体广泛宣传的水素水,是否真的有利于健康?是否又存在科学依据呢?

作为对水有30年研究开发经验的ENECO来说,很想对这件事进发表一点意见。因涉及技术说明,可能会有些枯燥,但是恳请有意购买水素水商品的朋友先了解后再做决定。

大家都知道,水分子是由氢和氧组成的。在日语中氢和氧分别称为水素和酸素,水素水实际也就是氢水的意思。这和“味の素”中的“素”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现如今所宣传的水素水,指的是在水中溶解了氢分子的水。我们先来看看广告宣传的要点:“氢分子具有还原性,可迅速与活性氧结合,消除活性氧对细胞造成的损害”。

这句话从科学理论上来讲完全正确。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活性氧,会造成细胞的损害和死亡。活性氧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与具有还原性氢分子自然可迅速结合。其实不仅是氢分子,具备还原性的例如维生素C等都可以减少活性氧的损害。

氢分子对于人体的作用其实正在研究之中,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也没有可靠的临床数据。日本医科大学的太田教授团队正在探讨氢分子的功效以及医学应用的可能性。这些应用都是特定条件下来研究氢分子对生物细胞的作用。

然而问题在于,氢分子如何w进入体内?又如何到达全身细胞呢?水素水能做到吗?

目前生成水素水的方式大致有以下4种。

1)氢气充填法

简单来说就是增加点压力拿着氢气往水瓶子里灌,能灌进去多少呢?在1个大气压下,1吨水能溶解0.98mol的氢气,换算成浓度才1.96ppm,百万分之一而已。并且,由于氢分子是宇宙中最小的分子,瓶子中的氢气能够轻而易举的利用其他物质无法通过的缝隙而流走。这类产品在日本已经饱受消费者非议,甚至掀起了共同抵制行动。

2)金属反应方式

拿个棒在杯子里搅一搅,或者放到瓶子里晃一晃,水素水就做好了,多么神奇方便。这种方式的原理主要利用了以镁金属为主的镁、铝、钙混合物质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Mg + 2H2O → Mg2+ + 2OH- + H2

氢气有多少能进入体内暂时不谈,这些有害的金属离子则必然进入体内,完全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3)保健食品方式

这可以说是最可怕的方式,生成氢分子的原理与上述2)是相同的,可是却把所有东西以胶囊的方式全都吃到肚子里,然后在肚子里去反应。实在是怀疑生产厂家的思考方式是否正常?

4)电解水方式

将两个放在水中的电极通电后,阴极就会有氢气、阳极就会有氧气产生。在阴极除了产生氢气外,也产生碱性离子。电解水制得氢气,原理很简单如下图。

2H2O + 2e- →  H2 + 2OH-

此时在阴极取出的所谓的水素水,就是以前常见的碱离子水、电解水之类的产品。

这种方式的确可以产生氢气,但是在水中能够安定存在多少有很大疑问。不过这种碱离子水对改善肠胃的功效还是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

不论何种方式制得的水素水,经过杏林大学平冈教授团队的验证,发现在实验室容器内,的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够减少人体内有害的ROS(活性氧)。但是通过对血液和尿液中追踪检测结果表明,水素水的饮用效果未能得到体现。

水素水中的氢气含量微乎其微,即便进入人体内,大部分也随呼吸排除体外,其余的部分在人体内停留时间极短,最多只有几十分钟,基本只是停留在胃部,很难到达大肠,更不用说到达全身细胞了。另外在胃部还有很多类似于食物、胃酸、氧气等等其他物质,这些微量的氢气在胃部很有可能未被吸收就已经和这些物质反应而失活了。

氢气对人体的功效仍在研究之中,目前还不能界定是否有效。而水素水中的氢气含量甚微,与其花不少费用来买水素水生成器,还不如多吃些水果蔬菜和维生素。


    关注 ENECO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