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从星爷的镜头下,我看到了什么?

 

我好像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我一定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不迷信,却常常感到冥冥注定;“西游降魔”毁誉参半,因为是星爷的作品,逃不出的类型“喜剧”;和以往一样,剧中充满奇思妙想,妖神鬼怪,还是星爷说了很多次的“西游记”主题,相比经典的《大话西游》三部曲们,我却觉得这部是集大成之作,其中的伦理却越来越深刻。星爷为何如此迷恋西游记,而且不断改编,用一辈子,我不知道,也没不曾听人提起过。



这部电影上映时,恰逢在人生的一个转折口,我从其中读出很多,不知道那是星爷想说的,还是我自己要说的。

魔有魔的因,善有善的果

 人的恐惧,往往源于伤害,慢慢地这种害怕感就会在内心盘踞,就是我们常说的“心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魔。这种心魔就像火山,至于死还是活,又或者半死不活,就看你自己。一旦心魔活了,总能表现出巨大无比的力量摧毁特有目标,且往往不自知。你看,

那河妖——被村民误解,抛弃,便回过来报复村民,那猪刚鬣——受到贪恋美色的妻子的背叛,就想惩罚那些贪恋美色的人;那猴妖——生来妖性孽重,却也有如来镇压五百年,战胜了驱魔界一等高手。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今天的烦恼,可能就是曾经犯下的错。

玄奘什么绝活都没有,只是有一颗信仰善良的心,怀揣一本《儿歌300首》就敢闯天涯降妖除魔,其他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各个身怀绝技,为名厮杀,即便是最不靠谱的道长也背了把剑防身装样,看起来,玄奘是最弱的那个,到最后了?除他外,全都命丧魔下,反倒是玄奘以“大善"渡人。有本领,争名利,只能决定你活的位置,看似那一剑下去,潇洒无边,却可能转身就命丧黄泉,好的心念也许让你活的看着很苦,却也在助人里,一路受助,装下快乐和大爱



傻傻玄奘让“女强人”段寨主倾心,因为他对真善美的执着追逐,遭她戏弄摆布时的木讷,对诱惑的克制,深深地融了她那颗要强的心,剧终的“失爱”将整段情推至高潮,更是激起了无数男女心中对爱恨往事,离合聚散的感伤,却有几人想过整段情中的各种错失——

段小姐:相中他是有眼光,帮助他靠技能,触动他凭得美貌,可舍命因为够爱,都齐了,为什么没能“在一起”?是玄奘的狠心,还是段小姐不矜持,怎样的一份深爱只能在生死离别时才被激发,结局是一方以命相换而来的另一方的痛苦。玄奘虽然在成佛之路上赢了,可他却也因为自我压抑和回避内心真实感受,还没来得及爱便失去,所以说人生其实没有真正的赢家,得失相伴,于生活的每一寸缝隙间,即便成佛又如何

你的眼睛-你的心,亦敌亦友

感知世间一切,最直接来源便是我们的眼睛,每每要证明一些事实时,常用-“我看到的”来佐证。

其实呢,你我所见的,有时候就是最大的假象,伤害只因轻信了某一刻的所见。所以,你若问我心的最大敌人是谁?我会告诉你——眼睛;又有时候,所见最贴事实,所做出的正确抉择又是因为对所见的绝对笃信,再问我心的最大朋友是谁?我会告诉你还是——眼睛。

开片,长生看见爸爸倒立在水里觉得很好玩,后来爸爸因为被妖怪拖住了再也没有浮出过水面,留下了血染的一片,她却喃喃自语了两遍“傻瓜”,是骂自己还是少不更事的乱语,想必都有吧,讥讽混杂着凄凉浓浓飘过…只有幼稚陪伴着的眼睛,即便透亮却也只能装下愚蠢,那就是所谓儿时的“单纯”。

村民找来道长镇水妖,施法过后,“妖鱼”现身,此时玄奘解释此鱼非真魔,却被暴打,为什麽?因为鱼长得确实怪异,真下水时,村民又迟疑了,要亲眼所见的安全,当道长助理被迫跳下后,人们纷纷入水欢歌笑语,结果引来河妖,一片伤残;斗妖中,人们看见玄奘用跳板的方式对付妖怪,纷纷挺身而出,为保卫家园出力。玄奘一首《乖乖小孩》惹得妖烦民乱,而段小姐的一阵拳打脚踢的暴力制服,引来赞叹一片,让玄奘陷入迷惘之中,不知自己哪儿错了,向师父哭诉自己的无能,伤心自己“不被相信”,但师父一番话语让他又振作,继续上路。其实就应该学会相信,相信什么不可怕,关键是要信对人。

再说,高家庄的桥段,猪妖惩罚得是贪恋美色的人,每个被害的都是因为只看到猪刚鬣的俊俏,却没有再往下看他的“猪真体”,玄奘和段小姐进去后,一眼识穿,便可逃脱。

段小姐率真,勇敢又可爱,她爱玄奘,召集兄弟姐妹想各种点子来整蛊玄奘,这其中也充满了欺骗和谎言,却好像成了整部剧中最欢快轻松的片段,因为背后的情很真。自然,这样的欺骗显得好玩,这样的相信只带了失落,这样的伤害那般无力,此时却成了情人间“打情骂俏”的游戏

生活也一样,真与假的交融,是与非的错综,才有了那些酸甜苦辣的生活味儿,有了那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看,是你的眼睛,你的眼睛牵系你的心,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或许道理自在此吧;对方的行为源于他内心;这世上哪儿有一模一样的两颗心,就算他的言语对了你的眼,那也只是一个巧合,不是心的重叠,当这样的时刻多了,我们就会恍惚,错觉,渐渐有了爱情,好像是这样吧。

  所以,只用眼睛去获取,那是对“真”的最高尊重,却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人可以做到绝对的客观,那是GOD,在圣经里,是佛,在传说中。我们凡人只能用自己的心去感悟,所以要“心净”

真男人需要懂得沉默

西方有谚:沉默是金,雄辩是银。你或许会问,这句和这部剧有什么关系,全剧形形色色的男人,妖魔鬼怪应有尽有,哪儿怕摊不上一句台词,也没有谁是被作为“沉默者”的形象去刻画。

那究竟什么是沉默呢?字面看是不说话,就此看,熟识我的人都知道,永远和沉默无关,至今都歆羡那些含情脉脉、话不多音柔美的女子,今生我已与此难续缘;不具备沉默属性的我来谈“金子般的沉默”是不是缺了几分说服力,但是我想说的沉默,是人性某个视角所理解和欣赏的某种品性。我喜欢“懂得沉默的男人”。
人与人,尤其男人女人之间,怎么可以沉默呢?若是两个人之间都不说话,怎么沟通,更是如何培养感情。事实上,这撑起-染了金色“沉默”的是什么?是隐忍,隐了那刻被羞辱的痛心,忍了那时被误解的愤怒;这样的态度源自何处——胸怀;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男人的成就取决于男人的胸怀,容得下痛,就撑的起天。

玄奘,心怀大爱,一路走来,从师父安慰他对“一到杀”的解读,再到关于吃鹅腿破清规的释说“我心中没有,吃了也没有,我心中有,没吃也有”;他恶语相向逼走段小姐,却又月下含泪相思,真正敞开心扉时,可以表白的只能是永远闭眼再也不会开口的段小姐了,那时关于“一万年”的回答,不过忏悔罢了,直到痛过以后,玄奘才请出了心中那尊由“真善美”化身而来的佛,才有了他最后跪在师父前的那番沉言:…有了牵挂,了无牵挂…;他心怀大爱地纳了天下人,却容不下一个深爱着他的女子,所以最后随他一起上路的只能是三个徒弟,倒是我也不敢想象如果玄奘是“背后都站了一个成功女人”的成功男人,剧情该是怎样的旋转了。
 话说,一个傻木头,什么都不会,蓬头垢面的瘦和尚到底是哪儿吸引了才貌双全的段债主呢?剧中也有交代,段和四妹对话时,神彩飞扬:觉得一个拿着《儿歌300首》就敢做驱魔人,是最有大勇的人,难道不是吗?前面我就有说过,段小姐有眼光。

而真正让她陷入爱的是玄奘的沉默:明明是他带领村民一起打败了河妖,最后他想唤醒魔心中善性,却被段小姐当众笑作“小孩子的玩意儿”,可他默默走开,是承认无能吗?在河边,他对段小姐动了心,段小姐大方处之,他却一言不发地逃开,是懦弱胆小吗?在寨里,因为听话符阴错阳差地惹出一段段的误会,受伤的,被误会的都是他,可他都不急于辩解,是表达能力不足吗?在树林里,段小姐气他,跑到空虚公子旁边演了一段戏故意给他看,可他转身上路向前,是真的不在乎吗?在石洞底,孙猴子趁教段小姐练舞之机,和其打情骂俏,可他眼睛瞪得再大,也是去了洞口,是真的无所谓吗?



光看表面,会觉得玄奘怎么对一个女子如此不懂怜香惜玉,而这般貌美如花的女子又为何对一个如此无视自己的人苦苦追随,甚至不惜生命?因为段小姐不仅有眼光,更有洞穿和包容,她能透过“沉默”看到背后的秉性和力量,由此铸起了如此一个可以修成正果的男人;却不知道这样一个男人的弱点在她自己身上,而她的痴情让自己注定成为他修行路上的牺牲品,所以一个真男人别太会沉默,只是需要懂得沉默。

每个女人都是可爱的

有喻说女人是水做的,一点也不假,都如水只是形态不一,有的似湖,有的像小溪,有的如河,有的成海,时而柔软如绵,时似洪水猛兽,无论怎样,作为男人的群就是缺不了,犹如每天都要八杯水一样。



细细忆来,剧中除了率真痴情的段小姐外,用了较多篇幅有意刻画的女性还是不少的。

起初,画面一出,河边的木板桥上坐着头顶两个圆辫辫的小女孩,天真无邪惹人疼,不喜欢了就哭,开心了就笑,不愿意了就喊妈妈,完全的真性情。一直在想这个女孩子的设置是不是有更深的意义。剧中大部分人都是没有名字的,连主角段小姐都没有全名,可是这个小女孩不仅有名字,还占了开场那么大的篇幅,用意何在呢?一直在想段小姐是不是长生的转世,来报答玄奘的恩情

再说长生的妈,把对老公-情分之爱,对女儿-无畏的爱,都用坚定、强大着力渲染了出来,质问玄奘“你死过老公吗”,手拿长矛跳进河里和妖怪叫嚣,那是女人被困境激发出来的勇敢,充满了力量感。相对比,那个婴儿的母亲,同样是自己的孩子落危险,她却只会躲在屋檐那里哭泣自己孩子,等着别人来救赎。此时,是坚强站出护卫的母亲,还是悲悲戚戚的母亲,谁更能赢得你的情感加分?

还不能忘得就是那个巨胖无比的女人的悲情一跳,把妖怪弹上了岸,形成致命一击,骤然让整个画面更添喜感,也暗喻:不要以貌取人,说不准哪儿天你最需要的就是她。

高家庄里,那个傻愣愣的小师妹,对师哥毕恭毕敬,奈何师哥要装逼,不懂得在身边时要珍惜,等到师妹移情别恋时,又变傻逼…

寨里的四妹,身材高挑,风情万种,带着男人跳舞,都能惹出祸来,而这也许是所有男人眼中的最迷吧,这一捧水比较独”。

最后说我们的女主角——段小姐,有才有貌,有地位,有田宅,放到今天的社会上,就是我们俗称的“女强人”,曼妙身材却不解风情,有了让人称羡的一切,仍为情所困。

所以说女人是水做的,因为那一水深情,每个女人这一辈子都在为情所困,别说你没,那是在对外宣称自己不正常,因为18岁前不被允许 ,18岁以后 你就淡忘了。

直觉爱上感觉,生活便陷入纠结

     这个世界原本一片空白,因为有了生命的存在而变得鲜活,有了人类的思考而变得丰富,却总显得不够丰满;好像人生的每一秒面对得都是一个选择,而每种状态的产生又都是由选择引发的结果。

生活中,常会看到-有人面对一件事情时,显得烦躁,或沉闷,不管什麽表现,出发点只一个,无从选择,这背后的具体原因可能很多,本质就一个,患得患失;这种纠结从何而来?就是直觉爱上了感觉,从此纠结的人生也就好像一张全是选择题的考试卷,好像永远都做不完。

说到现在,你也许会问,直觉和感觉到底有什么区别?不是双胞胎吗?如果这里用维基百科上的定义来解答,只会让问题变成更多的问题,拿剧中玄奘和段小姐之间的事一说,你肯定就明白了。

影片里的一段爱很简单,没有三角恋、四角债的迂回曲折,也没有分分合合的辗转反复,就是一见钟情,倾心到底;段小姐义无反顾地爱玄奘,玄奘却一直回避,直到为他而丢掉性命时才忍俊不禁,痛苦流涕地承认“第一次看见你就爱上了你”,这也一定让很多观众为之遗憾,为何最初不在一起呢?

一见钟情的爱情有如仙境,让人神往之,又有些担忧;

美,却遥不可及

醉,却摇摇欲坠

觉得和现实有了太远的差距。每每听到这样的故事时就会对当事人平添几分羡感,也生几丝质疑;那么,一见钟情到底是怎样呢?那是爱情的直觉,你所历经的过去有意无意地不断沉淀、累积,在遇见某个人时瞬间爆发,惹出了当下那一刻的欲望;感觉却往往发生在直觉的后面,是感性与理性的博弈。

所以直觉是站在理性肩膀上的感性,感觉是理性站在对面和感性拉锯
再回到这段简单的爱情,两个人因为直觉一见倾心,接着却分道扬镳,段小姐依旧行走在那种直觉里,但是玄奘却是一个转弯,进入爱的感觉里,一去不复返。

我们没有标准来评判,源于直觉的决定,相比依赖感觉的抉择,哪个更正确?因为未来永远未知,当下永远不清晰;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你的直觉爱上了你的感觉,你的生活便直挺挺地陷入了纠结。

也许,你要用你的生活实际反驳我的武断,质疑我的说法:

你明确地告诉我,从来不犹豫,总是很果敢,我也相信,如果你已经三十岁了,那样的你要么天真无邪,感谢父母对你无微不至的呵护,要么成熟无敌,感谢命运赏你不同寻常的历经;

你也可能说我的生活一年之中就那么不超过五次的纠结,平时都很安然无恙,我也相信,如果你已经三十岁了,那你一定有一个爱你的人和一个你爱的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生命之旅,且行且珍惜。

你或许赞同我所有或者部分的陈述,觉得活着确实充满了纠结,连在快餐店点餐都有些难,选择恐惧症常伴。我也信,这样的你,要么太不相信过去那个难堪自己;要么太憧憬未来那个光鲜的自己。

其实,无论现在是何样的你,你都需要处理好直觉和感觉关系,分配好直觉和感觉的位置,直觉和感觉的存在必须有序,倒不是说你的感觉和你的直觉不能有爱情,若相爱了,就要有1+1>2的爱情,否则爱得糊里糊涂,痛苦的只能是你自己,倒不如分开他们,老死不相往来的痛快了去。



人一生,对自己是路,对别人是录

动笔写这部电影的论述以后,思如泉涌,脑门一热给自己定了“七篇,万字文”的目标,但写完第二篇时,就想结尾了,我很清楚那是惰性引来得“想放弃的念头”在作祟,受到一朋友的提醒,“dig deep”,于是又恍恍惚惚地继续。

闲逛微博时看到一篇关于思考的博文,又触发了我写下去的新感动:“思考的魅惑力”推动了一切,每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引发当下独一无二的思考踽踽独行着自己脚下那唯一的路;所以-人注定孤独,因为不会有第二个“你”存在,却也不必叹息,这样才有你可能与众不同的位置

纵观整部片像是在讲述玄奘成佛路的,剧中安排了多少角色,请来了多少演员,没想过要关注,搜罗一下,核心显然是那和尚玄奘,和他最近的是一个师父三个魔,还有一个准老婆,再往外圈去——他救的,挡他路的,误会他的,就都是所谓的配角了;全观,又似乎谁都是自己的主角,别人的配角。但这样题材的一部电影只可能有一个主题,讲完整一个大故事。

电影全名“西游降魔录”,而这也是直到昨天整理包,翻看一张被揉烂的纸,想确认有用否,才被我发现的;此前从来没有特别注意过影名最后还有一个“录”字;琢磨一下,西游交待背景,降魔点了任务性质,为何后面还要添个“录”字了,却也不是这个“路”?不禁又是一段思考。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没有关注到电影全名的最后有这样一个“录”字,看似无足轻重,却是鲜明地彰显了主创对电影的定性。为什么展示观众的是要用这个“录”?

试想,如果用了此“路”,就是直接定性整部电影围绕玄奘如何降妖除魔收了三个徒弟这样一个完整的故事了,其中的每个角色都可能因为这一个字而被赋予了鲜明的是非色彩;但用“录”,则完全不一样了,古有“录,记之具也”一解,现代生活里常见的体裁有语录、纪录;显然,录只是一种记载行为,更多的去还原事实,记得刚从影院出来,和我们家一妞聊起影片,她说了一句:星爷已经把他的个人体验融入到他独特的风格中去了;我也大胆地想象着,这里的“玄奘”就是星爷的化身。对这个“录”的一番静思过后,我似乎更加确信了这一点,此片只是对一些事实的记载,也恰巧更好地解释了此前听到的关于故事情节烂,突兀的评论,对于每一个观众而言,你们来看得的只是一段纪录,真正的“路”在剧里,在作者的心里。

同样,你的生活是你自己唯一的路,路的前方是什么,谁也看不清楚,但允许有一个梦想的存在,谁都无法掌控得了未来,但可以享有“一颗心”的幸运。而这一路的是是非非,情雨纷飞,不过是住进你心里的“选择-放弃”所指引的。

  我好像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我一定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关注 罗马人的故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