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得刚好

 

师徒掐架了,要怎样才能过得刚好呢?...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姿势~

这几天郭德纲和他的徒弟曹云金掐到一个高峰,先是郭德纲发微博称清理门户,并公开了德云社的最新家谱,除去了何云伟、曹云金,然后是曹云金发了长微博《是时候了,也该做个了结了》,从他的角度讲了与郭德纲的来来往往。

相声作为一门传统艺术,这行的师徒关系属于非常亲密的关系,作为外人,即使看到动情的声明、有力的证据也难窥探全貌,更难进行评价。

这事让我想到之前看过的郭德纲的书《过得刚好》,以及合同与人情的矛盾。

《过得刚好》这题目是用了双关,挺巧。里面一部分讲做人做事,一部分讲相声行业,还有其他一些随笔。

我对相声的了解大多来自在在电视、广播里听过的相声。从这书里,我对相声这行多了一些了解,比如关于相声的起源发展、代表人物。

穷不怕先生(朱绍文)把相声完善之后,代代相传,到相声八德年间,相声达到了一个很繁荣的位置。当初,有一批德字辈的演员,最著名的是相声八德,这个门长叫裕德隆,他是旗人,外号叫瞪眼裕子,眼珠子大。当时还有一个相声万人迷,李德钖。之后就是寿字辈的,张寿臣、李寿增、尹寿山等,相声泰斗张寿臣是张文顺先生的师爷。接着是宝字辈的先生,相声大师侯宝林、单口大王刘宝瑞等。宝字辈下面是文字辈,侯耀文、张文顺、邢文昭、李文山、刘文亨、魏文亮等,名家辈出,很多高人。

比如对相声要吃透经典、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这让我都有想去看看这些提炼的包袱和技巧都有什么。

“由打清末到现在一百多年,这么多老先生,把中国语言里边能够构成包袱、笑料的技巧都提炼出来摆在这儿了,你无论说什么笑话,这里边都能给你找出来,有现成的你不用,你非把它抛开了,单凭你一个人,你干得过一百多年这么些老先生的智慧吗?你没有这么大的能耐。好比说厨师炒菜,你可以发明新的菜,但最起码你要知道什么叫炒勺,哪个叫漏勺,你拿个痰桶炒菜说是革新,那谁敢吃啊?”

他还介绍,同样的段子,不同的相声演员讲效果就不一样,甚至换身衣服去讲都可能不同。

相声的市场也是残酷的,要讲的好,要能持续地吸引人,才能让人买单,否则观众就不进场,或者进了也扭头出去。能靠嘴皮子把人吸引过来花钱,这本事真是不小。

 “定场诗也是艺人必须要会的,上场的时候说几句诗把观众拢住,但跟唐诗宋词是有区别的,我们的定场诗里必须有包袱,诙谐幽默。”

    

能对传统艺术多一点了解,我还是受益的。

曹云金的长文里反复提到了钱,有学费、生活费、住宿费,更有演出费,保险金等,中间有很多矛盾。这种开始是师徒,后面又广泛参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他们的利益怎么分配呢?不像父子,不像老板和员工,也不像客户和供应商。

中国的人情里不爱谈合同。许多事做得说不得,说得写不得,总是模棱两可,靠着人品和经验去平衡。可如果一方或者双方出了分歧,就变得很难操作。所谓谈钱伤感情,谈感情就伤钱。

从这点看,也不能和亲人做生意。在商得言商,在家得言家,如果互相混了,那既难得到利益最大化,也难维持好和家人的关系。

希望我们都过得刚好。

    我争者人必争,极力争未必得。我让者人必让,极力让未必失。真放肆不在饮酒放荡,假矜持偏要慷慨激昂。万事留一线,江湖好相见。

英雄,来扫一下嘛



    关注 久久归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