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玉】“80岁爷爷街拍”引发的话题

 

有时候我在家待得闷了,就说:“老伴,走!拍照片去!”...

---Tips:点击上方
蓝色【Color咔乐】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Color咔乐
咔嚓人生    l     快乐摄影
“80岁爷爷街拍”引发的话题


最近图虫网发了80岁爷爷老卢的街拍作品,引起不少摄友关注。今天的【他山之玉】,我们就看看老卢的系列作品,以及同学们为此而引发的一场热烈讨论。



来自老卢的一段自述

我是老卢,今年80岁,在杭州生活的上海人。

在70岁的时候,孩子们怕我得老年痴呆,就给我买了台数码相机,让我拍照片锻炼身体和脑子。结果我越拍越来劲,10年拍了10几万张。

我也不知道自己拍得怎么样,也不管那么多,因为拍照片是件很快乐的事,顺便也达到了强身健体多目的,我现在耳不聋眼不花,高血压也稳定了,除了摔了几跤。







街拍部分









我有一个会拍照片的同事,是苏州摄影家协会的副秘书长,我去找他,他问我,你是想拍得奖的照片呢,还是就拍自己喜欢的?我说我这么大年纪还得什么奖啊,当然要拍自己喜欢的照片。

结果他说,那你不用跟我学了,你就拍自己熟悉的、身边的人和事,一个月以后,我帮你看看。于是我就直接上街了,后来越拍越来劲,10年拍了10几万张。

林路老师看了我的照片后很感兴趣,当时他要出一本书,叫《老年摄影专业导读》,介绍了6个摄影家,把我也算作一个,我很不好意思啊,那里面都是弗兰克那些很有名的摄影家。

但他鼓励我说:“老卢,你70岁学摄影,并不晚,你也会成为摄影家的。”

《苏州老城》部分




我还是喜欢拍小街小巷,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就跟我的生活一样。而且我有优势,小人物拍小人物嘛,再加上我岁数大,人家不防备我,年轻人一拿相机,老人家容易抗拒。我会跟他们聊天,也是老人之间的相互鼓励。

《苏州老宅人家》部分







《新苏州人》部分







我喜欢街拍,因为街上什么都有,就像社会的万花筒,遇到有触动的瞬间,我就拍下来,也不管这些照片有没有用。

我有时就带点干粮,中午不回家吃饭了。因为到那些老房子去,里面很多户,进去就不想出来,中午他们吃饭的画面我拍上也正好啊!有时人家喊我吃饭,我说不用不用,我有干粮,有口水喝就很好了。老伴是摄影好助手







有朋友看了我的照片问我,你搞美术的吗?我说美术我真不行啊,数学还可以。

有人问我,觉得怎么拍是好的。我觉得一句话:从你内心情感出发,就一定能拍到好照片。因为拍照片其实就是拍自己,是情感的流露和发泄。

有时候我在家待得闷了,就说:“老伴,走!拍照片去!”回来了看看还有几张能琢磨琢磨,有时跟影友们专门去拍个什么东西,反而回来一张也没有。

我拍的时候从没想过照片能干什么用,不过我现在想好好整理整理。没什么用的话,就都留给我的小外孙吧。
以上摘录自图虫网
咔 乐 交 流 园 地
微信讨论参加人:

宋刚明摄影研修班  孙斌 /大哲/宁军/张劲松/李巧/金铭勇


宁军-----随心随愿

很欣赏老人的坚持以及多拍,特别是闷了的时候,就去拍片,那感觉多好,多拍就是王道,今后我也会仿之。

喜欢那些透过玻璃反光与现实结合画面,梦幻虚实,那些美妙的瞬间自拍也特别有味道。

欣赏没有功利性、目的性的拍摄心境,随自己的心愿。

前些日子,我一直在纠结自己的拍摄风格以及为没有任何的提升与改变而郁闷着,现在似乎脑洞开了,原本就是无功利因喜欢而去旅行去拍片的,那么就应该随心所拍,欢欢喜喜去享受摄影的过程,这种喜乐的状态才是我需要保持和坚持的。

●●
孙斌-----“然并卵”

80岁的退休老人,拍成这样应该说拍的好,特别是在构图上,擅长将立体的世界在平面化的图像中形成的趣味,说明他具备了摄影的方式来观察世界的能力。

但是,我最欣赏的不是那些趣味的构图游戏,而是新苏州人那三张,很直接的告诉我们那些年轻人的状态和环境,这才是摄影的真正意义。



可惜他自己没有意识到,只是拍拍而已,继续沉浸在技巧和构图的趣味里自得其乐。业余爱好者和摄影艺术家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艺术家有强烈的主题意识,他们对世界有自己的看法,首先解决这个哲学问题,然后通过专业的技法去完成表达。

而爱好者首先看到的是表面技巧,以玩弄技巧为荣,因为浅显的技巧容易得到大多数人的喝彩,更容易得到满足感,而真正的艺术家只想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我思故我在,你们喝彩不喝彩我不在乎。

讲究那些光影、构图有个屁用。

我现在真的认为:摄影,然并卵!
●●
李巧-----摆脱束缚

我喜欢活泼有生命力的东西,不拘泥,充分表达自我,不端假大空的架子,是我们这些不靠摄影吃饭,而用摄影表达三观的人的优势。摄影时不用装,不用套现有的路子,我喜欢这种感觉。

这篇图文的编辑相当用心,文中开篇是几幅构图趣味很明显的抓眼球作品,但这“抓眼球”,也蕴含着很深厚的内涵。

例如第一幅,利用人眼的误读,让建筑立柱的空隙成为主角,而且是一对对默然而立的规规矩矩的良民形象,图片下端的隔离绳,更是画龙点睛之笔。虽然里面充满了“构图的趣味”,但老卢没有停留在“趣味”上,而是将趣味升华到了内涵的高度。

卢老这十年,执着的走到了苏州的街街巷巷角角落落,走访了多少不同的拍摄对象。而且,针对不同的拍摄对象,他采取的表现手法也是不同的。

但无论是何种表现手法,都看得出他是在这些拍摄地点,与拍摄对象有了充分的交流,在与拍摄对象熟悉的基础上拍摄的。他的拍摄是客观的,是基于生活实际的,是经过了思考的,他思考的不仅是关于摄影的表现形式,还有作为他几十年对人生的经历与体会。



中国人往往喜欢崇拜被传统观念、或者所谓权威机构认可的东西,例如文凭,例如“专业教育”,例如各种奖项,但是我们也要看清这些东西对人束缚的一面。一物有所长,必有所短,所长便是束缚它发展的所短。

当然,人难免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会不由自主的认可自己所拥有的。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世界观不同,大家都是在不同中寻求共同点吧,毕竟我们都是人文摄影的拥趸,都希望通过摄影来表达自我,交流共识。
●●
张劲松-----合适的关系

每个人接触摄影时的切入点、自身需求和对摄影的期许值不一样,摄影态度就不尽相同,人们对摄影的认知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我认为,摄影之于人,人之于摄影,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不要单单将摄影看作一个简单的视觉表达工具。

有的人期望通过摄影来改良社会,而有的人则仅仅是为了自娱自乐。一种是侧重于观照众生,另一种则侧重于观照自己。放在一个更宏大的视野中,其实都是关照人性本身,天下苍生不也是由每一个个体组成的么?那么谁就一定比谁更重要更有意义?



人们有时候赋予了摄影太沉重的枷锁,束缚了自己,其实摄影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记录与再现,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着拍摄者的思想,仅此而己, 其它都是外界认知叠加的意义。

社会尤如万花筒,记录当下社会生活现状,聚焦特殊族群的也好,聚焦普通群体的或者个体自身的也罢,都无妨,几十年几百年或者更久远之后,都会成为历史。

这是当今摄影人对后世的一份贡献,是否深刻也许没那么重要,就好像人主导摄影的观念,摄影也能成为个体的一种生活方式、审美方式,反过来影响人的世界观和生活状态,相得益彰,这就是一种合适的关系。
●●
大哲-----触动的瞬间

我们对别人片子的解读两种形式,一是光线啊构图啊、这个角多一个人就好那个角少一只狗就不行的;另一种读图是挖掘照片本相后面的意义,以自己的阅历和对拍摄者阅历的臆想来解读。

这两种读图方式对我们来说经常混在一起使用,也就成为了一张片子因人而异解读的理由。

曾经和同学讨论过拍摄的方式问题。我们现在出去拍片,要么相机举得高高的,要么贴到地上了,很少有人用正常站姿通过取景器拍摄的。

回到卢老爷子“碰到心灵触动时按动快门”来说,其实当时的画面是眼前的,如果相机高举低就,第一失去了触动的瞬间,第二失去了打动心灵的角度,高举低就只适合等拍、摆拍。



再一个,"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拍得不够近",这个也成了一个误区,导致我们的片子一大堆大头(一般为了艺术只有半拉头)和远处小头的对比。照我的理解,离得够近是要融入拍摄的情境当中去,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卡帕拍的中枪的战士也没有把镜头对着战士的鲜血淋漓的伤口拍。

我们看别人的片子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对自己的片子有一个中肯的评价,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狂妄自大。其实最了解自己的不是别人,最了解自己的还是自己。
●●●
金铭勇-----检讨初心

孙斌说的不是摄影的构成、街拍,而是他眼里看到的全部是社会与人生的痛苦,他觉得我们把人生看到这么有趣,就是不对的。他是悲观者!

孙老师最不赞成的事情,一是用经历说作品;二用情怀说作品;三用小意淫说作品。

我们有时候要检讨一下初心,对照一下原点。我的初心跟孙斌有点像,想看到真实的世界。孙斌未必也看到真实的世界,他有思考人生的冲动。

但是,痛苦和快乐是相对!比如我现在在欢场,你说我是痛苦还是欢乐呢?

人的一生都是堕落的过程。堕落等于浪费、妥协、放逐、世俗等等一切负面的内心要克服的、不愿意承认的东西。

---END---

主编:李巧     副主编:张劲松

编辑:鱼儿孙斌马文超艾又生 张萍 浩子

本期编辑:浩子



长按二维码,可以关注我们哟!

咔乐,color,英语“色”的读音。色,音近“摄”,表现形形色色的世界,乃摄影之本;怀揣喜悦之心去咔嚓,乃摄影之乐。


    关注 Color咔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