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生活】008你会生气吗(160919)

 

愿您少生气,开心快乐每一天。...



文/任若水

生气为人之常情之一,又有谁不会生气呢?可能在此时此刻的当下啊,就有人正在生气呢。可是你真的了解生气这回事吗?下面我们来说说四种人的生气,分别是常人之气、君子之气、大臣之气、君王之气。

常人之气:引发人们生气的原因有很多,大概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都是由外而来的气。父母责骂,恋人吵架,工资太少,房价太高,下雨没带伞,上厕所没带纸。诸如此类生活中的琐事不胜枚举。更有甚者,听闻夫妻二人因挤牙膏的方式不同而生气,丈夫喜欢由中间挤,妻子喜欢由尾部挤。还有夫妻会因马桶盖的问题生气,丈夫用了不放下,妻子用了不扶起。要说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这个气可以像气球一样越吹越大,以致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由此看来,生气不可不谨慎。有气自当生,生了自当放。
君子之气:那常人如此,君子会不会生气呢?当然会啊!因为君子也是人嘛。是人者,孰能逃脱七情六欲,不过君子所忧者当不与凡人同者。所谓「忧道不忧贫。」「无一朝之患而有终生之忧。」若我不思德不加修、道不加进,那也不免为常人而已。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见君子之生气,亦异于常人也。孔子说,颜回可以做到「不迁怒,不贰过。」记得以前学习傅佩荣老师的讲解时,说到这六个字的落实,他说,我如今六十多岁了,可以说能做到「不迁怒」,但尚不能做到「不二过」。可见学问的落实有多么难!难怪孔子说「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意思是「中庸」这种人之本心本就具足的尽善尽美之道,只因人心被蒙蔽太久了!很少人能做到了。上周六,国学小组在论学交流中,也谈到过「不迁怒」,当时,忽然有了新的领悟,即没有人能做到绝对的「不迁怒」。一般来讲,我们很容易将怒气撒到最亲近的人身上,比如父母、配偶,以及子女,有时还会迁怒到宠物身上。关键的地方是,在迁怒的同时,我们心里是否会有一个觉察,而事后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歉疚之情。如果执迷不悟,就必然是迁怒于人了。


大臣之气:最有名的两个历史故事莫过于三国时诸葛亮三气周瑜,及满清入关时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了。且说周瑜,想当初,小乔初嫁,羽扇纶巾,意气风发,一表人才,年纪轻轻就被孙权委任为大都督。这样一个青年才俊居然被诸葛亮给气死了。其实,我们平时生气时,经常会说这么一句口头禅——气死我了!想不到还真有人给气死了。
这里笔者也不便去作考证,但依据常理,身居高位之人定当不会太小肚鸡肠,所以此事也就是文学作品为了情节引人入胜,而做的笔法罢了。
我们再说说吴三桂,此人手握重兵,在去见李自成的路上,遇到从京城逃出来的家人,于是有了下面一番对话:

「我家里人好吗?」

「被闯王抄家了。」

「我父亲好吗?」

「被闯王拘捕了。」

「陈夫人(指陈圆圆)好吗?」

「被闯王带走了。」
这时,吴三桂勃然大怒。厉声说:「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有何面目见人呢?」遂调头引清兵入关。这件事笔者倒是深信不疑,因为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自古多少帝王,不爱江山爱美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为了爱情,凡人尚能拔剑相向,更何况是手握重兵的吴山桂呢?
君王之气:《孟子(梁惠王章句下)》里齐宣王和孟子有一段对话,背景是齐宣王向孟子请教国事,孟子说,大国对小国当大度,小国事大国当恭敬。齐宣王听了说:「先生说的不错啊!可是我这个人呢,脾气不好,一遇到不听话的小国就爱动粗。」孟子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 」意思是你是王啊!你不要耍小脾气,动不动就拔出剑来吓唬人,要生气也要陪衬你一国之君的身份。你看人家,「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文王看不惯恃强凌弱,一生气就一统天下,救生民于水火,使天下百姓都能享受平安幸福的生活。不知齐宣王听了孟子这番话,是不是又生了一咕嘟气?

总之,气大伤身,气淤则病,愿诸君少生气、多大气;少叹气、多心气(儿);少皱眉,多欢颜,开心快乐每一天。


讀 感 文 摘


    
共讀而感異  情殊而人同 



编辑:任若水(微信号:cgxt001)

邮箱:648611721@qq.com


    关注 读感文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