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博会之行】(一)  李明强:协同创新,破解学校发展之痛

 

教师风采:北京教博会之行  协同创新,破解学校发展之痛山东省菏泽市开发区佃户屯中学李明强教师风采:北京...



教师风采:北京教博会之行

协同创新,破解学校发展之痛
山东省菏泽市开发区佃户屯中学  李明强








教师风采:北京教博会之行

  

协同创新,破解学校发展之痛
山东省菏泽市开发区佃户屯中学  李明强


一、 痛点描述

三年以前的这个时候,根据菏泽一中与菏泽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的协议,菏泽一中对于佃户屯中学实施了托管,所以佃户屯中学也被称之为“菏泽一中第一附属初中”。受菏泽一中的委托,我担任这所托管学校的校长。在这之前,我在菏泽一中是一名中层干部,还没有管理一所学校的前期经验。同时,由于不同的隶属管辖,所以我对于佃户屯中学并不了解。基于上述情况,在没进入岗位的时候,我就感受到了工作的压力。

当然,更大的压力还是来自实际接触这所学校之后。这里举两个例子。

案例1.生源之薄弱。按照划片就近入学的原则,我们佃户屯中学的学生来自佃户屯中心校所属的各个小学。在我来这所学校之前的那一年,也就是2012年,学校招生八个班,其中数学分数在10分以下的就占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我的前任校长为了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把分数低于10分的学生组建了两个班,这两个班的学生数学入学平均分只有7分。在我们的小学生源校中,有一所小学2012年小学数学结业成绩只有平均分15分,这些学生都别无选择地进入了我们这所学校。佃户屯中学就是这样一所“有教无类、兼容并蓄”的学校,生源的质量之低,给老师的教学与管理带来巨大的艰难。

案例2.条件之落后。在我来学校之前,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教研室组织教学比赛,外校的老师由于对于学校内部的地形不熟,所以把车开进了一个泥坑,而这样的泥坑之深是外来人员没法想象的。他开足马力,试图把车开出去,但是还是出不来。后来,善良的佃户屯学生帮忙,他们找来了拔河用的绳子,然而绳子还被拉断了。

那个不可预知的泥坑,以及那根并不结实的绳子,就是学校实况的一个缩影。学校恰恰处在这样的泥泞之中,它的发动引擎能否带领师生走出艰难的境遇?它的外力是否像是那根并不给力的绳子?这些都不得而知。

2013年的那个暑假,于我来说前途未卜。



教师风采:北京教博会之行

 

二、 痛点分析

1.改革是唯一的出路。尽管我校生源薄弱,但我校教师从来就没有停止付出的脚步,只是他们认识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策略需要调整。从前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与真实的学习需要,需要改革。从前那种以简单说教为特征的德育,需要改革。从前那种高高在上、远离实际、难以落实的管理,也需要改革。

2.审慎是必要的态度。不改革是一条死路,改革是一条生路,同时也是一条险路。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有改革的勇气,还要有改革的智慧。经验证明,改革成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所以在改革的路上,我们始终提示自己:“改革有风险,出招需谨慎”,这并不妨碍我们投身改革的进取心。我们花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对于国内教学改革较有影响的九大流派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后来我们通过网站,了解了合学教育。2015年初,在办事处党委副书记、人大主任张继争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北京,跟李景龙老师、张素兰老师深度交流,后来我们约两位老师为我们的老师做报告,跟老师们座谈,在绝大多数老师认同的基础上,我们和北京合学教育研究中心建立了签约关系。通过这一过程可以看出,我们致力于改革的信心是坚定的,我们的选择是慎重的,我们的步伐是稳健的。

教师风采:北京教博会之行

 

三、 解决方案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来到佃户屯中学之后,我和一起来到这里的时维魁副校长首先做到的,就是要放低姿态。我们把学校变革的希望寄托于这里的老师,寄托于上级领导,寄托于外部的专家,寄托于各个创新主体的相互协同。

1.与上级领导协同,营造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

三年以来,对于我们支持力度最大的上级机构,是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办事处把民生放在首位,直到现在,佃户屯办事处仍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房子,但给学校投入却不惜重金。有了他们的支持,学校的办学条件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三年以来,办事处为我校投入两千多万元,在我们去申请资金的时候,没有一次予以驳回,没有一次“减量支付”。领导的信任与支持,让我们如履薄冰,我们不敢有半点懈怠。

2.与外部专家协同,充分做好智库的转化工作

我们不低估专家的能量。我们的合学教育专家有着跨地区工作的丰富阅历,有着跨地区、跨学段、跨学科指导实验校的成功案例,所以我们对于牵手北京合学教育研究中心这一选择倍加珍惜。我们从干部做起,在校园里营造尊重专家、信任专家的良好风气。这一气氛的营造,对于合学教育的成果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也不过于高估专家的能量。跟其他教育流派相比,合学教育已经是最接地气的一个分支。所以在合作中,我们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策略与抓手,我们获得既细致入微又方向明确的课例分析,我们探寻出了协同变革的整体方案。然而我们也认为,专家不可能解决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所以我们的合作是协同创新,而不是见方抓药。我们常常把不同点摆在桌面上的,一起研究一起解决。这样的定位与做法,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彼此的创造力。

3.与内部员工协同,最大限度地释放潜在能量

做法一:理顺管理,让管理释放出最大限度的生产力

鉴于层级管理的诸多弊端,我们在一年以来开始逐步尝试扁平化管理。对于我来说,扁平化管理是一个新生事物,所以我们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改进。

起初的时候,我们分管德育、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张联刚、时维魁在保持纵向管理职能的同时,也进入年级,成为年级主管,分别管理一个或两个年级。扁平化管理的实施,实现了事件与决策之间最短距离的对接,这是我校成绩稳步提升、快速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5—2016学年度,是我校中考成绩跨越最大的一年。(成绩           )在这一年里,年级主任徐龙春的表现尤为出色,他成为老师们公共认同的一个领军人物。所以,在暑假之后,我们聘徐龙春老师为校长助理。至此,两名副校长、一名校长助理各自主管一个年级的格局初步形成。

然而,如何实现纵向指导与横向管理的有效对接,如何让扁平化管理进一步落到实处,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做法二:双线并行,让常规与创新并行不悖

在保留原有学校管理部门的基础上,我们设置了德育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这两个委员会的成员没有“行政品级”,委员会成员由校长聘任,聘期为一年。

参照北京合学教育研究中心的建议,我们力求做到“常规工作流程化、创新工作项目化”,常规工作与创新工作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结合,我们在优化常规的基础上抓创新,并不断地把创新成果纳入常规。这样,常规工作与创新工作就构成了攀援而上的双螺旋结构。

在工作安排上,我们的做法是:处室主要负责常规的优化与落实,“委员会”负责创新工作,起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作用。

学校能够稳步发展,也得益于职能处室各司其职精益求精,得益于职能处室跟德育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有机结合。

由德育委员会牵头,先后以项目研究、项目推进的方式,解决了卫生、纪律、校园欺凌等疑难问题。由学术委员会牵头,先后解决了学科教学建模、优质教研常态化、学生能力培养等重要领域的关键问题。

做法三:微观建模,让课堂有据可循

这里所谓的“建模”,就是给学科教学一个抓手。由于学科之间存在差异,我们不做学校层面的统一建模,而是把这一事情交给学术委员会。在学术委员会的引领下,结合合学教育倡导的教学策略,目前阶段我校各个学科初步实现了新授课的教学建模,其他课型的研究还在进行之中。分学科、分课型的教学建模,目的是让更多的教师,在更多的课堂实现教学优化,进而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当然,这些微建模也将随着老师们的进步而不断更新。

做法四:沉淀智慧,让老师们踩着自己的肩膀攀援

在北京合学教育研究中心的帮助下,我校已经连续两年以教育年会的方式开启了新的学期。对于大城市的优质学校来说,这也许无足轻重,然而对于我们这样一所位于成像结合部的学校来说,却是一个壮举。以刚刚结束的这次教育年会为例,我们以“沉淀与瞭望”为主题,先后有近20位老师登台演讲。实践证明,老师们以这样的方式迎接新的学期,比新学期的校长讲话好得多。校长退步,能够给老师们带来更多的进步机会。通过教育年会我们看到,在我们这所学校,不只是校长在创新,而且有很多老师在协同创新,老师们已经成为创新的主体。



教师风采:北京教博会之行

  

四、 实际效果

1.成绩提升。

没有成绩过不去今天。可喜的是,我们所有的变革,都和质量保证体系融为一体。在刚刚结束的那个暑假前夕,我校参加开发区统考,90%的科次位居第一,其前提是我们的生源最为薄弱。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的这一生源状况也不会得到大的改变。

也是在这个暑假,我校初三毕业生取得突出成绩。以考取一中的指标生分数线为例,我校跟菏泽市最牛的学校只差0.5分的差距。这些数据现实,我校已经成为菏泽地区名副其实的优质学校。

在历年的初一入学之际,我校与当地最好的初中大约都要拉开40分的平均分差距。用一年的时间,我们就能够反超10分。在这背后,我们不只是在拼体力。

2.负担下降。

以刚刚送走的这届初三为例,我们的学生在晚上9:30左右就能入睡了,最迟时到9:50,而城里所谓的“最牛的学校”,学生在晚上12:00入睡的并不稀奇。

负担指数的下降,让我们看见了可持续的未来。我们坚信,只有成绩过不去明天。

3.生源回流。

从前,我校除了生源差这一现象之外,辍学和外流现象也很严重。所以,从初一到初三,学生数量总是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向。及时是我们学校自己的老师,如果他们能把自己孩子的孩子送到别的学校,也坚决不留在这里。

今年暑假,我校的教书子女成绩出现了明显对比。那些留在我校的孩子,成绩普遍高于被送到外校的孩子。现在,我校教师的子女与亲属,能回来的都回来了,没有命令,没有强制。他们这样做,完全是因为对于学校的信任,是因为他们对于学校变革的前景坚信不移。

教师风采:北京教博会之行



感谢您关注菏泽市开发区佃户屯中学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1.请点击标题下方的“菏泽市开发区佃户屯中学”关注我们 2.长按最下方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进行添加。



    关注 菏泽市开发区佃户屯中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