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观雨

 

听雨观水,并不一定要有“一叶扁舟”,​也并不一定非得“断雁西风”才能体验到“江阔云低”的那种苍茫。关键是心中要有一道暂时将尘俗阻隔的栏。...



秋天的雨总是不期而至。昨晚的雨其实已经下的很透了,早晨上班的时候,路面已经都是干干的,本以为天会放晴的。但雨还是又来了。坐在背对着窗口的办公桌前,身后很响的雨声让我不得不起身来到窗前,凭栏观雨。

雨下得非常的畅快,每一滴雨点都以饱满的状态直直地冲向了地面,溅起不小的水花。平整的水泥地上很快就有了积水,滴雨在完成了一个个逐渐扩大的水圈之后,义无返顾迅速地消失在它们自己创造的世界里,然而那些此起彼伏错落的水圈却在我的视野里留下了生动的图景。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细密的春雨见出的是温柔和缠绵。要是在夏天,这么大的雨一定伴随着低低的浓云,阴沉沉的,不免让人感到压抑。而秋天里这样的大雨则显出了它的一份明丽和爽朗,因为天是亮丽的,树是青绿的,尘埃荡尽之后更能显现出秋雨的个性。
“君子逢水必观焉”,无论是雨水、江水还是湖水,水总是能触动人们敏感的心灵,面对或蜿蜒,或汹涌,或平静,或跳跃的水,文人墨客都从来都不吝啬他们的情感。《诗经》中就有许多关于水的诗篇:“关关睢鸠,在河之洲”,“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李白高歌“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煜低吟“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提到水,诗人们的内心都泛起了淡淡的哀愁,不单是因为逝者如斯的感叹。也是因为《诗经》中关于水的最初的意像。青年男女之“大妨”,往往是通过水来阻隔的。因为那个她在河之洲,所以辗转反侧。所以水的意像总是和爱情与忧伤有关。

“观水”之观,并不是看,甚至不是欣赏。准确地说是关照。是心灵与自然对象之间的融通和共鸣。所谓的“比德畅神”说的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美学关系。“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正是如此。观水并不是欣赏水的自然形式,而是关照自然对象内在精气神。水的清澈象征着高洁,水滴石穿象征着坚毅,水没有固定的形态,它只是蜿延曲折地流淌着,象征着智慧和安祥,那淙淙的水声又显示出一丝的浪漫。观者总是能根据自然对象的某种特质达成与内心情感和品格的一种比附,从而实现与自然的息息相通,同时也赋予对象世界人的色彩和意义,也许只有这样才能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亲近自然还真不是找个名山大川,到此一游,按个快门那么简单。要“东篱采菊”开个车去就是了,“复得返自然”可还是得有一段心路历程的。说是凭栏,并不是玉栋雕栏的那个“栏”,也并不是有着美丽倩影的那扇浪漫的小窗,其实就是办公室里防盗的铁栅栏。话又说回来,即使透过锈迹班驳的铁栅栏,只要你愿意,同样是可以畅神的。听雨观水,并不一定要有“一叶扁舟”,也并不一定非得“断雁西风”才能体验到“江阔云低”的那种苍茫。关键是心中要有一道暂时将尘俗阻隔的栏。


    关注 滚滚微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水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