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古代人是怎么考试的,你知道吗?

 

大家都知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直备受推崇,而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也为之感到自豪。然而如今的我们受到现代文化的...





大家都知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直备受推崇,而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也为之感到自豪。然而如今的我们受到现代文化的熏陶,对很多传统文化接触的不多了。你知道古代人是怎么考试的吗?
1.关于古代的选拔制度

在汉代,有一种选拔制度叫做察举。顾名思义,就是考察、推举的意思。主要是由地方官吏推举给上级,经过一系列的考核,给予官职。李密在《陈情表》中说:“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而这个孝廉,就是察举的一种。也就是孝顺父母,处事清廉公正的意思。这种方式比较主观,多由权贵来决定,并不很公平公正。
接下来是大家最熟悉的科举制度。它从隋唐开始,一直到明清,持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种。考试内容以四书为准,格式为八股文。

院试又叫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程序。也就相当于如今的入学考试。并且在当时是不限制年龄的。通过的称为生员,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秀才。
乡试是每三年一次的考试,因在八月举行,又称秋闱。由皇帝任命主考官。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也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考试,因在春季举行,又称春闱。皇帝任命考官,各省的举人和国子监监生都可以参加。共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由皇帝亲自监考或者委派大臣主管。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就是连中三元。
看来古代人想考功名也是要经过层层筛选的,再加上有些权贵贪赃枉法,收受贿赂,一些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也常常被埋没,比起来,如今的我们已经很幸福了呢。


    关注 滁州儒林外国语学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