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 与翻转课堂共成长

 

翻转课堂,是被当作“救命稻草”、“最后的希望”请进北京市第五十六中校门的。...



翻转课堂,是被当作“救命稻草” 、 “最后的希望”请进北京市第五十六中校门的。而经过两年多曲折的实践, 他们真的成功了,实现了与翻转课堂的共成长。

学校最后的希望在翻转

“鞠老师你好,我是卢新莹的家长,跟您说件事儿,这也开学一周了,我家小卢怎么啥 都没学到呢?”2013年秋季学期,作为学校 翻转课堂实验班的老师,鞠老师接到很多家长类似的问询电话。

鞠老师是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的初中数 学老师,这所学校始建于1955年,辉煌于上 世纪80年代,衰落于90年代末,其后十余 年间,生源、成绩跌落形成了恶性循环,到 2013年,已数全区末流,或许今年,或许明年, 就可能被某个更好的学校并掉,几十年校史就将烟消云散。

翻转课堂,是被当作“救命稻草” 、 “最后的希望” ,请进五十六中校门的。而做出这个决定的就是2012年调入五十六中担任校长的王旭明。

2013年8月暑假, 学校召集全体老师开会, 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传达改革精神,统一老师思想,并动员任课老师。会后,教学主任段富刚找到物理老师蒋老师,作为说服的第一个目标。哪知刚开口就碰了钉子。这只是一个开始。一路钉子碰下来,段富刚也想明白了 :这些明星老师的课上得是好,但学校这次大动干戈,

拿出家底来搞翻转课堂,是孤注一掷,指望破旧立新,重构教学,杀出一条生路,求得未来。值此关键时刻,万一这第一炮打不响,折了改革的锐气,学校的未来会更加迷茫。

于是,在征得学校领导同意与支持后,段富刚朝固执的老师们拍了桌子 :翻转课堂,各科老师必须配合,哪怕是形式上也得做!

春风化雨解偏见 

整个暑期,北京四中网校的教研员与五十六中的领导和一线教师都没有放假,一系列的培训,演练占用了整个暑期。

8月,又是一届新生到。五十六中初一、 高一两个翻转课堂班的学生这时都知道了这是网络实验班,也知道了他们以后的上课形 式会完全不同。军训之初,这52个孩子就按 6人一组作了划分,让他们从军训开始相互 熟悉配合。日后的翻转课堂上,他们就要保 持这种编配,以6人围坐的形式,相互协作, 完成各种学习活动。孩子们在操场上汗流浃背,喊口号、踢正步时,大概不知道,这会儿,他们的老师也在另一种训练里煎熬 :翻转课 堂的教学培训。

开学后,北京四中网校的教研员们越发奔波忙碌。经过一系列培训后,他们逐个去听老师们的课,主动跟他们交流。教高中语文的石老师,语文功底深厚,个性强烈,但基本不懂信息化手段,甚至不会做PPT,典型的“信息技术盲” ,她反感高度依赖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另一边蒋老师的课堂上,教室里的情况跟石老师那边一样,学生倒是按当初的小组编配围坐了,但老师的教法还是老一套。北京四中网校的教研员耐心地跟蒋老师沟通 : “分组是为了小组合作,让强帮弱,充分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也提供给他们展示的机会。 ”石老师又来找教研员,她实在很讨厌用什么信息技术做什么课件,她问教研员: “我多讲,不做,行不?”网校的教研员却和石老师一起准备了一节读写结合的课,用心帮她准备了一个图文并茂、色彩丰富、搭配协调、视觉效果鲜明亮丽的PPT,石老师一看就喜欢上了,痛痛快快地拿着PPT备课去了。

这节课在校内推出后,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反响不错,提起了石老师的兴趣。她又把学生写的文章发到了在线教学平台上,强大的平台统计分析功能,为她分析出一系列数据,还帮她把学生分出了不同层次。石老师拿到这套分析结果,也是惊讶万分。她现在也不算完全的“信息技术盲”了,但这套数据和结论还是有些超出了她的想象。再去上课,她底气十足。

初效成果普及难 

第一年里,学校上下都忙于为翻转课堂凑齐一条逻辑链,指望这根链条成为引发全校 蜕变的DNA。他们在假期培训老师,北京四 中网校的教研员帮助他们设计学生六人围坐的形式,要求老师修改自己的教学流程……他们宛如从零开始研发一款前所未见的新产品,一环一环地拼凑着这根链条。

他们凑齐了预想的各个环节,整个流程的逻辑也能说得通,他们将这一切嵌进了学校,想象着,在两个实验班的辐射影响下,其他班级和老师会被感染,逐渐主动加入翻转课堂尝试的行列。但事情没按他们想象的来,结果让他们有点失望。试运行一年下来,其他的课堂、老师、学生变化不大,看不见生命力的辐射,看不见活力迸发的迹象,看不见一个鲜活的教学模式在整个学校层面生根、蔓延、蓬勃生长, 也看不见考试成绩的明显上升。

时间流逝。留给五十六中的时间不多了。校长王旭明承受着巨大压力。他意识到,要想 以两个实验班52个人为辐射核心,带动整个学校的变革,还必须额外设计一套牵引机制。他们本来只想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结果却发 现必须完成一场深刻的教育理想运动。

事到如今,他们也身不由己,推进翻转 课堂的脚步不能停。2014年,学校又拿出两 个年级推行“翻转课堂”;到2015年9月新学 期,翻转课堂已经覆盖了新初一、新高一两个年级所有学科,以及初二、高二、初三、高三的部分科目。

评价体系成亮点 

学校引进了北京四中网校“爱学课堂”的学生评价体系并改成适合五十六中使用的标

准。趁新一届实验班学生入学,意识到问题的网校教研员和老师们,开始主动摸索合适的评价方法,一点点地记录、更换、填补,不断累积起来,迭代此前发布的评价体系标准。他们实在很难接受,当有朝一日高二学生再升上高三,课堂上老师还要奖励他们“小笑脸” ,或者夸他们 : “你真棒!”之类。对于高年级学生,他们会换一套激励语言,比如这样 : “这么有难度的问题,你能回答得这么好,不错!”

学校也开始尝试把德育体系嫁接到翻转课堂上,全面推行积分制,学生在校所有重要表现都有相应的正负积分,课上回答特别精彩、小组合作良好、主动帮助同学等,都有一定额度的正积分,相反则为负积分。正积分有奖励,不同积分档可以兑换不同的实物,如本子、水笔、夹子乃至学生所喜欢的书,等等。积分制一经推出,翻转课堂的课上氛围立刻一振。少男少女们都很聪明,实实在在的激励摆在那里,他们自然不吝于活跃一下。变化就这样自然发生了。

脱胎换骨见风采

无论如何,被逐渐完善的翻转课堂模型推动着,学生们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第二年开始,段富刚再去串教室听课,他很欣慰地看到,这些姑娘小子身上,浮现出一种叫做“风采”的东西。曾几何时,他们被叫起来回答问题,还畏畏缩缩、语无伦次、手脚发抖,而眼前这些学生,踊跃抢答,仪态大方,口齿清晰,思路周正,甚至时而有神来之笔,令他眼前一亮。

而他们的考试成绩也开始明显攀升,超出普通班。2015年1月,初二年级的一个实验班与普通班相比,数学平均分高出6.61至 22.32分不等; 语文平均分高出4.24至8分不等;作文平均分高出1.55至2.16分不等 ;英语平均分高出14.83至24分不等。

或许这些学生自己也没发现自己身上的变化,他们的脱胎换骨是潜移默化的。老师们的自我感觉相对清晰一些,经过革新洗礼,他们早非当初按部就班、浑浑噩噩混日子的状态了,凡是带翻转课堂班的,都建立起了强大的自信。这批老师代表了五十六中当今的教学水准,段富刚判断,他们如今足以去区里任何一所名校任教。

快速攀升的教学质量,有声有色的教育改革,令五十六中在北京市西城区声名鹊起,不但摆脱了合并之忧,而且借助北京四中网校在全国的200多家分校,将自己的模式和经验辐射到了全国数千个网络教学点,听课教师和学生数以万计。任何革新必付出过代价。五十六中的成长变化,是以早期那些粗陋的翻转课堂、先行老师的煎熬、那一堂课动辄半个多小时茫无头绪的“浪费”为祭品换来的。

学校这场豪赌,终究是赢了。普通班的老师们,主动模仿加入的正越来越多,实验班的各种形式、手段、评价制度,纷纷被他们引入自己的课堂。段富刚与校领导们当初望眼欲穿的“链式反应” ,就这样出现了。

至今仍然固执不变的老师也有,段富刚跟他们争论时,话也说得很直 : “我不否认你的课讲得很好,但基本属于自我陶醉,你的课现在是孤芳自赏。你在学生面前自赏什么?” “现在教育观念变了,我们做任何事都得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别太自我了!”

不过,对于那些四五十岁的老教师,学校也并不强求他们改变,希望他们在各自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

(本文摘选自《我们要建设怎样的课堂》)
— THE END —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 在线学习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