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从“为我所用”谈起

 

一些偶尔想到,并且来得及记下来的。...







这是近期一些偶尔想到、并且来得及记下来的。欢迎在文章底部留言交流,如果你对某个话题感兴趣。

为我所用。阅读非虚构类作品的终极目的是“为我所用”。此前的一切都应该是为“为我所用”打基础:开始读、读懂、分析和质疑、认同或否定、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往自己身上套用(设想可以应用的场景)、为我所用。为我所用才是最高境界。

不喜欢标题党。根据很多中译本书名、电影名和网络文章标题风格来看:如果《从0到1》改名为《硅谷创投教父在斯坦福大学的14堂创业课》,单从书名角度,或许销量会更好。国人把印度电影《3 idiots》译为《三傻大闹宝莱坞》,可见为了抓眼球,已经无所不用其极。有篇网文《姑娘,我不希望你太懂事》,内容逻辑混乱、三观错位,但点击量非常火,是不是一些读者只读了标题就无法自持,必须先点击再转发而后快。现在,一旦看题为“你必须知道的……”、“不看你注定后悔:……”的网络文章,都相当抵触。

“坚持”这个词害了很多人。几年前学到了一个道理:靠坚持,是坚持不了多久的,弹簧都有极限,到头来总会崩溃。所以永远不要告诉自己、也永远不要鼓励别人:“你再坚持一下”。想持续地做一件事,要靠“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而然的事,就完全不用坚持了。最近又听到了一个新说法:叫“不做会饿”。李笑来说:读书和思考不仅是他的习惯,甚至已经到了不做“大脑会饿”的情况。从坚持,到习惯化,再到不做会饿,如果换个思路看“如何持续做一件事”,真是一念一世界。以我最近这两年的经历,读书这事,真有点“不读会饿”。因此当别人说我读书真有毅力时,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

坐在电脑前,不代表在工作,很可能是在闲聊。坐在电脑前专注地工作,也不代表有效工作。看到过一个说法:自从发明了电脑,人们似乎都认为坐在电脑前一整天,就代表这一天一直在工作。要站起来,要走到人们中间,听听同事和客户的声音,想想有什么能改进,想想如何可以让工作效果更好。电脑,只是一个工具。逃离电脑,逃离电子邮件,逃离电脑前看似专注但实际毫无成效的自己。

偶像。孩子是粉丝,父母是他的偶像。看我在地板上做俯卧撑,儿子也过来学,像模像样。之前我教他唱《小芳》,他现在差不多自己也能唱出来。和孩子在一起,做给他看,便不需要刻意地去教育。粉丝也终究会推翻偶像,做父母的要小心:是因为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想法?还是因为自己根本就不配再做偶像?

突破自己就获得新生——新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这不也是新的生命状态吗?我有个主管,是个小姑娘,胆子很小,说话声音也小。但也还是要带团队,于是我总在鼓励她,带着她,要她突破自己。突破是靠行动的,那咱们就从一点点的行动做起:怎样思考能更清晰,怎样说话能更干脆,怎样写邮件更果断,该沟通时主动约别人面对面谈……这个过程对她并不容易,但我希望她能因为工作的磨炼去突破自己,获得新生。在这个过程里,我将看到一个人如何越来越勇敢,这件事对我也意义非凡。

当一个人在朋友圈里开始发些很奇怪的话时,这个人快完了。马总如是说。结合观察,我觉得马总讲得有道理。

推荐阅读过往文章:

写公众号以来的一些总结

升级观念,走上正确的路。

想法03: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

如意同学:分享读过的书,或想法。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


    关注 如意同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