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荐美学 穿越古今的“吟唱”

 

乐荐美学|穿越古今的“吟唱”...





乐荐美学

我们一起谈谈

音乐与美学的

那些事

 穿越古今的“吟唱”

中国民族乐器撷趣之旅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音乐发展史中,唯有丰富多彩的乐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遗存,这也是传统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特征。每件乐器都承载着一个民族和时代的非物质的音乐文化情致。

中国少数民族乐器是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和载体,以数量大、形制繁、材质多、工艺巧等特点著称,被公认为世界音乐文化中的珍品,是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财富的完美结合。




悠久的历史

long history

相传女娲氏造笙,伊耆氏制土鼓。这些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何以发明乐器?任何乐器都不是少数智者凭空创造的,而是人类在劳动中由生产工具逐渐演变形成的。人类很早就开始用乐器来表达思想感情了,在狩猎之后,常敲打石片、吹牛角和弹弓弦,来为集体舞蹈伴奏,这便是原始的乐器。后来人们渐渐发现,把质地细腻的石犁铧片挂起敲打,清脆悦耳;用陶土做成有孔的空心圆坨吹奏,音乐动听;把兽皮蒙在空心木头上击打,声音洪亮。这都是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磬、埙和鼓。


骨笛

远古边棱气鸣乐器

这是一支来自8700年前的笛子,它的出土改写了中国音乐史起源的时间,把由文献记载的5000年文明史向前提前了3000年。远在8000年前的先民就已经运用自然属性的七声音阶。
1979年起,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舞阳县北贾湖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时期遗址的墓葬中,陆陆续续出土了一批在世界文明史上都十分罕见的竖吹骨笛,共25件。以飞禽中空的尺骨制成,可以演奏出近似七声音阶的乐器。外表呈浅土色,琢磨精细,光泽明亮,制作规范。

从贾湖骨笛出土的位置和保存的情况可以看出,骨笛应该是墓主人最为珍贵的器物。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乐器。它源于远古人类对未知自然认知的深入、情感的多重表达。

舞阳贾湖骨笛的学术价值已远远超出它的地域范围。这些乐音关乎对自然的爱与敬畏,对生与死、爱与恨的感悟。


泥哨

苗族泥哨造型吸取了传统雕塑和雕刻艺术的美学理念。不管是栩栩如生的雄鸡、美丽动人的孔雀、手法夸张的猫头鹰等,都简练雄健,用对比强烈的颜色重彩浓绘,以黑色为底,大红大绿勾勒。



泥哨,又称陶哨、葫芦哨、水画眉。流行于我国西北、西南地区。用黏土和泥捏制而成,也可经焙烧制成陶哨。外观呈鸟雀、鸡鸭、猴猿等不同动植物形象。

陶器的出现与使用通常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而陶制乐器的出现应是陶器在功能属性上的一次飞跃。



黄平苗族泥哨,是苗族艺人在传统泥俑、陶俑的基础上,根据苗族传统艺术创新发展起来的。无论是造型,还是设色、绘制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作品离不开对自然艺术形象的借鉴和升华。作品中的《十二生肖》、《斗鸡》、《小羊羔》等,是传统民间文化的一种形式,彩绘诠释人生、解释自然的表现。表达着对吉祥幸福的追求和愿望。

在装饰上,以传统的民族刺绣、挑花、蜡染图案装饰。泥哨与绘画紧密结合也是“黄平苗族泥哨”的重要特征。


自然  乐音

云南各少数民族,在乐器制作方面都崇尚自然、应用自然,艺人们用生活中自然的材料,自制自己喜爱和熟知的乐器。

佤族用木头做木鼓,傣族、布朗族用木棉树仿大象腿做象脚鼓、水鼓。另外,口弦、树叶、芦笙等,样样乐器都是原生态的产物。




八角鼓

一种拍击膜鸣乐器,因鼓身有八个角而得名,又称单鼓。演奏技巧复杂,主要用于为说唱“单弦牌子曲”伴奏,由说唱者自打自唱。


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传统乐器,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用于独奏或自拉自唱。

它是由共鸣箱、琴杆、琴头、琴码、琴弦和琴弓等部件组成。琴体饰有传统的民族纹饰,极具特色。琴体颜色多采用单色、双色或渐变色。琴弓的形态如马尾的造型,洒脱飘逸。整体给人厚重、沉稳的感觉。


    关注 风行港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