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测试

 

乌托邦故事的套路是:不相信基于评分系统的世界,根本上还是不相信设计评分系统的人。...



测试:最想测的永远是不能测的东西。

有一种经典的微信标题套路,利用数字特别是测试引君入瓮。

如果是健康话题,哪种鞋底证明你已经老了,你的心态会造成你早死多少岁;如果是情感话题,则是“男友送不送口红”,诸如此类。

中测试的招,轻则花时间做一个没什么意思的测试,中则收智商税养活水水的自媒体,重则赔了夫人又折兵——测试忠诚度,派美女或帅哥去勾搭自己的伴侣,最后发现基本上都上钩。小测怡情,大测伤身啊喂。

也许,测试癖源自于人类的焦虑。虽然业已走上生物链的顶端,觉得世间所有动物都是萌萌哒——人类还是很有危机意识地焦虑着。难得出几个特别乐享生活的民族或年代,也要在强敌环饲改掉或灭掉。

  • 男友送不送自己YSL口红。
  • “友善度”不够就没有白领工作,乘不了飞机,被整个社会歧视。(《黑镜》)
  • 群发微信,测试有多少好友把自己删掉了。
  • 某些公司对部门领导和个人开放的评分系统,在申请转部门时会参考。
  • 时刻监测人类的戾气,有戾气的会找不到好工作,甚至被枪杀。(《Psychopass》)
  • 不友善行为即不尊重知乎用户及其所贡献内容的行为,删答案主要针对政治和人身攻击的内容。例句:“友善度我不要了!”
  • “对转发假新闻的用户进行某种程度的信用分的处理。一旦信用分低于某个阈值呢,就会在朋友圈时间线的排名比较靠后,如果更低的话,那就有可能被关几天禁闭。”(某大V)
  • 在人人搜索人会显示人气值,甚至可以改成按人气排序。
每一条都有无数bug,因为测试无法凭空产生,它来自于一个主观的判断,却用一种纯数字的方式标榜自己的客观。

在每一个测试中,背后的理念都比前台的数字更重要。

并不相信基于评分系统的世界,根本还是不相信设计评分系统的人罢了。

这是乌托邦故事的套路。


    关注 万物理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