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冯潇 :再访丛柏庵

 

或许有一天,我还会回到这里来,静静地参悟人生的来处与所归。丛柏庵静默不语,只有钟声在山间悠长地回响。...



去费县丛柏庵是突然想起来的,原本打算去一个古镇,比如济宁运河上的南阳,比如淄博的周村,但手机上的GPS实在不靠谱,连鱼台在哪也找不到。讨论了半天,快过午了,且就近转转去吧,平邑的天宇博物馆就不错,那里不止宝石繁多,化石更是气势恢宏,那些硕大的古石背后,还满盛着丰厚的历史,够看上一天的。

石说,那就去那儿吧!

我原就是没有方向感的人,这位把方向盘的也是一个路盲,没有导航仪做指引,只有手头一个似是而非的手机导航,这倒真像两个瞎子出门哈!管它呢,或许歪打才能正着呢!凭着我模糊的印象,我们从沂蒙路歪歪扭扭地走滨河大道、双岭路往平邑方向而去。可是走到高速公路口我就晕了,平邑是不是走这路啊?我还真说不准了,但我能确定,这是去费县的路。

石说,哦,那就去费县好了,费县有什么好去处?



好多呢!丛柏庵、许家崖水库、塔山森林公园、石林、指动石等等,反正很多。大约我还真是一个念旧的人,又一下子动了向佛的心,提起费县,第一个就想起了丛柏庵。其实,距第一次去丛柏庵已过去了六年,六年前的沐雨山行竟依然那样清晰,仿佛那一枝静静的雨荷,依然在山间水塘边守候。



原本去费县的路很顺,因这个县城离临沂才三十多公里。但为了找到丛柏庵,我们还是停了好几次车问路,奇怪的是有些老乡并不知道丛柏庵,旁边有人提示说,就是八卦连环洞吧!我有点迷糊,难道庵里几年不见,又发现了溶洞?

循着锈迹斑斑的路牌,盯着山顶安宁庄严的佛塔,我们好歹磕磕绊绊地找到了丛柏庵。丛柏庵依山建在一个山谷间,红墙黛瓦,佛音缭绕,细细看去,感觉它似乎变了,也说不准到底是哪儿变了。庵前的路边上摆着村民们的小摊子,有现烙的煎饼、新煮的地瓜、熟梨、鸡蛋,也有成包的干菜、药材、小玩具,还有晒干的碎地瓜皮、地瓜叶,大约是城里人又要吃忆苦饭的吧。最是那油煎饼和烤肠,也不知用了什么香料,香气飘了满山,杂着庵里袅袅的香火,却是分外有凡尘的烟火气息。



庵外收费的栏杆没变,栏杆内的院墙没变,院墙中间的大门没变,朱漆门上的匾额没变,匾额上的字也没变,却又分明感觉一切都变小了许多,莫不是我长高了不成?踏进院门,窄窄的穿堂,壁画依稀有唐卡的味道,这是第一次来没注意的。院子是真变小了,进门左手是几间耳房,沿山墙根摆放着四五张长条桌,桌边是三两个不锈钢菜桶,桌上是两三个大饭筐,右手是那棵千年银杏树,虽是依然繁茂地挂满了祝福的红绸条,却逼仄地长到了山石根去。记得上次来是洋洋洒洒的百人共餐的,可这小场子怎么坐得开呢?我好奇地去掀开盖在饭筐上的小棉被,想看看有没有金灿灿的玉米斋饭,其实,单看看这些空空的桌椅和渐渐西斜的太阳,就证明这会儿早过饭时了。



拾级而上是正殿,殿内供的是观音,虽一样的静肃,殿宇却不恢宏,倒也体现了庵庙的静柔之处。记得上次来时曾在庵中见过一位小尼并一位年长的大师,这次来却一个女尼也没见,只有几位居士打扮的中年女人在院里打扫。或许,自卖票参观起,这尼庵已经违背了清修的安宁了,我越发连上次来时殿后误去的静修堂也找不到了。我们绕过正殿往山上去,想登高看一看冬日的山景,发现庵内的山并不高,巨石林立,山石中多有细碎而浑圆的小颗粒,铁灰色,很像粗粒的混凝土。莫非这儿也曾是火山岩堆积处?细看又看不出个究竟。攀上一个陡坡,是一处洼地,或许曾是个水塘,现在早干得一滴水也没有了。塘中建了一个小亭,又有一圈栈桥连着,桥头的小石山后又隐了一个洞口,窄窄的石梯,陡且深暗,不知是个什么去处。且,探探险去?

没有人导引,也没有指示牌,我们战战兢兢地抓住护栏,哆哆嗦嗦往下挪动,洞陡且窄小,只有几十米才有一只晕黄的灯炮挂在壁上,算是照明。好象走了很久很久了,大约是地下几百米了吧?前面依然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清,洞内的潮气杂着不知哪儿的熏香味道,让我的心一阵一阵揪紧。这底下不会有风清扬他老人家吧?不然是那个什么妖怪的府第?我想退回去,可腿脚软的不行,这会子恐怕手机也没信号了吧?正愣在那儿不知所以,忽然转角出现了四五个人!我的个天!我差一点脱口而出:是人是妖?好在人家一脸平静,笑容灿烂地问:离上面出洞口不远了吧?



原来这是个天然形成、穿山而出的山洞,最神奇的是它有三个洞口,最上面的算是出口,下面的两个入口洞口,分别叫做“仙人洞”和“水帘洞”,倒真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呢。大约这也是村民们称这里为“八卦连环洞”的原因吧。

遥遥地看着丛柏庵上袅袅的轻烟,想起那年遇见老乡出家的女儿的情景。女孩就是在丛柏庵出家的,然后又读了佛学院,后去了宁波的尼庵。见到她时是她回家省亲,缁衣芒鞋,带了一个随同的小尼。听说她们是乘坐公共汽车来的,大约在路上也遇到许多异样的眼光吧。但她看上去十分坦然,解答我的问题时柔和而睿智。尽管她已近30岁,但皮肤吹弹可破,眼神清宁,容颜慈和,说话柔雅而动听,看上去像一个17、8岁文静的女孩。她说,其实佛教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决绝,也讲究孝道,父母年迈时,她们也可以将老人接到庵里去供养。



隔着十里红尘,不禁对那片神秘而未知的地方神往起来。或许有一天,我还会回到这里来,静静地参悟人生的来处与所归。丛柏庵静默不语,只有钟声在山间悠长地回响。


    关注 风中百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