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艺术家黑白线条勾勒多彩故事

 

访民间工艺美术师左社军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笔者来到安居工程小区,几经打听找到左社军。他在四楼的门口等着,把我...

访民间工艺美术师左社军


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笔者来到安居工程小区,几经打听找到左社军。他在四楼的门口等着,把我让进了他的家。

在十几平米的客厅里,一张硕大的写字台横在中央,上面堆满茶具、笔洗、水彩颜料、调色盘和纸张等。在写字台南边有一组沙发和一张茶几。沙发上堆放着大大小小的画轴,茶几上依次摆放着《正觉寺传奇》上中下三册……
“我的绘画兴趣源于木匠父亲。”
1974年,左社军出生于西峰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是一名木匠。儿时,父亲经常给别人打寿材,并要在上面画上威武的虎头、五颜六色的廊檐基座、惟妙惟肖的二十四孝图、灵动清隽的山水云石……这些图案深深地吸引了他。

70年代中期,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很多人家的椅子、桌子、碗柜和衣柜都是靠木匠一铆一锤地做出来的,到后来,还流行在家具上漆花。“七八岁的时候,我整天跟着父亲出去打寿材或者做家具,总觉得那上面的图案特别好看。”



后来,村里有人家有了小人书,左社军就经常借来看,一看就是大半天。他对那些画师十分仰慕,有了画画的冲动,便开始对照连环画进行临摹。无论寒冬酷暑,他乐此不疲。80年代中期,农村地区物质匮乏。左社军晚上点着煤油灯画天上飞的鸟,地上的爬虫,经常熏成“熊猫”。白天趴在墙头,观察田里的草木,行走的路人,晒成黑人。没有纸张,他就在地上画,在烟纸盒上画。经过几年的刻苦磨练,左社军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画人物,惟妙惟肖。一次,同学给了他一张白纸,他在上面画了一个黑脸包青天。同学拿着画纸,大声喊叫:“画得真好!”

从此以后,他有时间就画,画《八仙过海》,画《西游记》中的人物……
再苦再累 也没有放弃追逐梦想
左社军画着,也迷茫着,他不知道,他的画法是否正确,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爱好的世界中,直到他遇到了徐建新老师。

“那时,徐老师看到我爱画,就让我帮他画广告,我边画边学习,还能赚点钱。”提起那段“实习”的时光,左社军很感慨:“实践让我懂得,必须从生活中捕捉感觉,从传统中寻找语言,从创作实践中发现自己。”



从不自觉地喜欢到自觉练习绘画,由最初的兴趣爱好逐渐演变为“主业”, 左社军已经把自己的生命和绘画紧紧地连在一起了。

为了谋生,左社军到庆阳图片社工作过,到兰州打工四年学图片设计,在山东烟台搞玻璃工艺,在深圳学电脑。他说:“不管干哪一行,我从未离开画笔。”在外打拼的日子,每晚作画是他的必修课。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左社军也从未停止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梦想。可过日子毕竟是很现实的,家人对他说,你有钱买笔买纸买颜料,还不如买油盐。直到后来,他的画陆续有人买了,也能到一些庙宇画画,有了收入,妻子慢慢地理解了,支持了,他的画也画得越来越顺心了。
“不管做什么行当都要‘着迷’”
在左社军的书桌上,放着两卷画轴,一卷10多米长的《三国演义》人物画卷,一卷30多米长的《西游记》人物画卷。画卷缓缓展开,一个个鲜活的三国人物和西游记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画面人物刻画细腻明快、表情生动、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可以这样说,我没有进过专业院校,几乎是自学的。”左社军说,他爱绘画,更爱创作,他从早上起来开门,到晚上熄灯休息,都在注意观察,房屋庭院、水井炉台、农具用品、服装摆设,都用心去看、用脑子默记。



2015年3月,左社军应人邀约,撰写《正觉寺传奇》。为了弄清正觉寺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渊源,他多次实地调查走访,七次修稿,于2015年8月定稿。此后一年,他把全部的心思都花在了《正觉寺传奇》连环画的创作中。他用细腻的肢体语言和丰富含蓄的面部表情,来表现每个人物的内在情感。“因这个故事跨越几百年历史,涉及多个朝代,为了与时代背景相对应,我还专门研究了古装服饰和建筑。”左社军说,他从学画到如今画连环画,凭借的不仅仅是天赋,而是他对美术的热情和执着追求。

翻开《正觉寺传奇》连环画,农村生活气息浓厚,故事情节丰富。左社军指着其中几个人物说:“这在现实中都有原型。”他为了力求真实,找到当事人,为其拍了照片,照着原型进行创作。

“连环画的特点是什么?是用画来画故事,用画的人、布的景、摆设的东西,来表演故事。画连环画是兴趣,是创作,是追求。”左社军说,他从胡乱画,到如今画得有章法,他画了二十几年,不管是为了生活所逼去打工,还是为了谋生而去创业,他始终没有放弃梦想。

有人问,天天画,不觉得烦,不觉得枯燥吗?而他说,用简洁的线条,描绘故事,流露情感,乐在其中。还说,不管做什么行当,都要着迷,着迷了才能做好:“尽管我依然要为生活奔波,可我不丢弃我的爱好,我依然着迷于创作中的一颦一笑、一草一木……”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掌握西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