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讲故事第十二集  不断香火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充盈视野通畅思维欢迎来到盈视书院正宗的国学原来还可以这样读古书...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充盈视野  通畅思维

欢迎来到盈视书院

正宗的国学原来还可以这样

读古书  有次第

讲故事  有目的

用孩子的声音诠释远古的魅力

与嘉兴与一起跟随盈视老师学习传统文化

这里是【嘉兴讲故事】时间
大家好,欢迎收听我的学习分享。
老师有一天问我们,你们知道中华民族最早的帝王是谁吗?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三皇五帝!

我的老师继续问:三皇是谁呀?我们纷纷答道:伏羲氏、神农氏、燧人氏。我的老师说,三皇的版本有很多,你们说的可以算一种答案。

老师继续问:那五帝又是谁呢?我们七嘴八舌的说不全了。老师帮我们补充说:五帝也有许多个版本,司马迁在《史记》里说五帝是黄帝、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老师介绍完了三皇五帝的名字后继续说:不过,三皇五帝是否存在实在是不好说,那是非信史时代,就是没有证据,难以让人完全相信的时代。
《千字文》里有句话叫:既集坟典,又聚群英。就是说汉朝的宫殿里藏了上古时期的宝贝书籍又集合了那个时代最优秀的人才。

上古时代的书籍相传叫《三坟五典》,我在第八集里向大家介绍过这个坟字,是高高的土堆的意思,那么三坟就是三本高大上的书的意思吧。于是我就猜到,三坟就是三皇写的书吧,五典就是五帝写的书吧?老师赞许地点点头,然后继续说道:这些书籍现在都看不到了,老师说:他怀疑汉朝人就没有看过,所以究竟有没有这些书籍?究竟有没有三皇五帝?都是一个谜。

尧帝
我们想起了刚才的话题:那第一个帝王到底是谁呀?我的老师说:有可能是尧帝。我们已经学会了质疑和追问,于是我们问道,哪本书说的?老师回答道:《尚书》。

我们想起来了,这便是六艺之中的那本《尚书》。老师继续说:所谓《尚书》就是记录上古时期的君王所作所为的书,《尚书》的上就是上下的上。人们根据上古君王的所作所为了解了应该怎么治理国家。比如设置什么官员,建立什么部门,就像怎么制定校规,每个班级都该有几个班长有多少班级干部一样。后代的君王也了解了怎么下命令,怎么与臣民们相处,就像学校应该怎么发通知,老师与学生该如何谈话一样,虽然可以变化可以调整但是根基找到了,就可以有基本的样子可以模仿了。
《尚书》的第一篇就是记录尧帝的,叫尧典。尧帝后面是舜帝,没有那三个帝,也没有那三个皇。所以我说尧应该是第一个君王。我和同学们追问道:为什么要相信《尚书》呢?为什么不能相信《史记》呢?我的老师说,如果100年后有人想知道我的故事,是你在周记里对我的描述更可信一点,还是你孙子的孙子写的一个有关于我的故事更可信一点的呢?我们都笑了,笑着说,我们的孙子的孙子也不认识您呀!那个时候您都不在了。老师说:对呀,所以越早的书籍越可信呀!我们才想起来,老师说了,《尚书》是孔子整理过的六艺之一,孔子肯定比司马迁要早呀。而《尚书》这本书比孔子还要早,估计是可信的了。

我们又问道,《尚书》没有被秦朝烧了吗?老师说,秦朝有个皇家顾问叫伏生,他把《尚书》藏到了墙壁里,躲过了战火,秦朝灭亡后,汉代又开始鼓励大家读经典了。他打开墙壁,看到有些竹简已经坏了,还留下了29卷完好的。他就取出来在山东一带教学生。

这事儿被汉文帝知道了,他就派大臣晁错去找伏生跟他学习《尚书》。但是那个时候伏生已经老得不成样子了,《尚书》29卷也不整齐了,晁错就请伏生口述《尚书》给他,可是伏生说话都不清楚了,只有伏生的女儿羲娥能听懂他在说什么,伏生就一句句说给女儿听,女儿再转述给晁错听,于是把伏生手中所藏的和心中所藏的《尚书》都记录了下来,整理出了28篇。晁错用汉代流行的隶书抄写的《尚书》被称为《今文尚书》。

汉文帝有个孙子叫刘餘,他被封在山东曲阜,封号为恭王,这是个喜欢拆房子玩的大王,他为了扩建自家的房子,居然拆了孔子在曲阜老宅的墙,结果在墙壁里发现了一些用蝌蚪文写成的《尚书》、《论语》、《孝经》等竹简。蝌蚪文是战国时期的文字,当时许多人都不认识了。孔子的后人孔安国把这本《尚书》整理了出来,据说比晁错记录的《尚书》还多出了16篇,这就是《古文尚书》。从此《尚书》就有两个版本了。

一位同学突然问道:现在能买到的《尚书》是今文的还是古文的?

我的老师继续说道,中国历史上有一场著名的永嘉之乱,这是西晋王朝结尾的时候发生的战乱。中原王朝的皇室司马家族自相残杀,北方的五个少数民族就趁机南下占领了中原,为了躲避战乱,汉人就大量南迁,把文化也带到了南方,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南迁。《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在永嘉之乱之时都消失了,毁于战火。我们听到这里不禁一起倒吸了一口凉气。

几秒过后,我们中间有一个人突然问道:既然没了您还让我们信《尚书》的话?另外一个人接着说道:老师您家是不是藏着《尚书》呢?老师笑了,说:我家还真藏着《尚书》呢,并且里面有58篇!我们更惊讶了,但是怎么算也算不出58这个数字来。老师等我们静下来后接着说:司马家族的两个皇上都被匈奴人逮捕了,下场很惨,琅琊王司马睿在一些大贵族的帮助下逃到南方建立了东晋王朝。不久后,江西南昌的一位官员叫梅赜,突然献出了一部《尚书》,这部书有58篇,每篇都有孔安国写的注释。

我们不等老师说完就抢话道:他哪儿来的书啊?接着又有人说:他造假!于是有人反驳:可能是从北方带来的,老师刚才说了文化南迁。我的老师摊开手说,这谁知道呢?但是唐朝初年,朝廷让孔子的后人孔颖达整理《尚书》,他便用的是这58篇的《尚书》。我们反问道:就没人怀疑吗?老师说,当然有,比如你们知道的宋代的朱熹吗?他就开始怀疑了。明朝、清朝都有人在论证这部书的问题。最终学者们论证出58篇的《尚书》里应该有25篇是伪造的,33篇可能是重新整理过的《今文尚书》。

我们中间有个同学突然问道:那孔子家墙壁里出来的那些《尚书》呢?老师说,或许那部《古文尚书》真的在永嘉年间消失了,而《今文尚书》不知为什么让梅赜得到了。谁也不知道为什么梅赜伪造了25篇《古文尚书》。但是今天流传的《尚书》,还是58篇的。真假都在一起。我们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老师说他有58篇的《尚书》。我们遗憾说:就真的再也找不到孔子家墙壁里的《古文尚书》了吗?

老师说,事情还有转机,2008年的时候,清华大学的一位校友把从海外购回来的两千多片竹简赠送给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就开始组织各地专家研究这些竹简,这些被称为“清华简”的竹简何时出土,怎么会流落海外,谁都不知道了。但是这些竹简的内容特别珍贵,它能填补许多古书的空白,就在这套竹简里,人们发现了失传上千年的《尚书》的篇章,这很可能就是孔安国整理的《古文尚书》。但是可惜并不完整,只有一小部分。我的老师说,“清华简”可以出现,其他的简牍就也有再次出现的可能。

我们这个民族的优点就是文化的香火不断。即便是经历蹉跎,也终将回归。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刚才大家听到我吟诵的是《尚书》选段。既然尧帝是中华第一君王,那么他就要给后世的君主做个表率,我们也好向他学习呀。他怎么做的呢?《尚书》说他钦、明、文、思、安安。就是说他外表高大有威严、做事能考虑到四方的百姓、思考问题不纠结、为人还宽容温和。他又是怎么治理天下的呢?他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鼓励各个家族都能亲密和睦,二是严格治理官员,惩治贪官,表彰好官。结果天下众人从此也就友好和睦了。

我听到老师讲这些的时候就对老师说,怪不得电视新闻里又说恢复家风,又说打击贪官,原来都是跟尧帝学的。老师向我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古人说读《尚书》就是为了疏通知远。你现在知道了吧。





你所在的这个中华世界,一切都有传承,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偶然的!
读古书  有次第

讲故事  有目的

用孩子的声音诠释远古的魅力

与嘉兴与一起跟随盈视老师学习传统文化

这里是【嘉兴讲故事】时间
【嘉兴讲故事】由北京盈视文化传播公司出品

欢迎您继续浏览【盈视讲坛】的其他内容


    关注 盈视讲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