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创对话】一期回顾  守得住的温度:走进小镇,走进文创分享会

 

乡伴创客学院首次线上&线下文创互动。拆书×分享×共创和台湾“天空的院子”的建造者何培钧先生关于民宿与文创的远程对话...

民宿、文创、消费升级

归根结底 是

现代人在冷冰冰的工业社会中飘零、压抑太久

转向自然  转向文化

转向古典主义的乡村

寻求温度和乡愁的过程

刚好有点钱  刚好有点闲  刚好有点淡然

便希望有所遇

获得一点点温度
乡伴创客学院

首次线上&线下【乡创对话】

1期·两岸文创互动

拆书 × 分享 × 共创

之后

我们还会有一系列更好玩的活动哦~

关注我们

给你好看、好玩、好用
10月29日,天气不太做美,但乡伴创客学院上海基地的上空却是风和日丽。

在这里,乡伴创客学院举办了主题为“走进小镇,走进文创”的分享会。小伙伴们和台湾“天空的院子”的建造者何培钧先生、拆书帮堂主李晶老师,一起就民宿与文创相关问题进行了远程对话和热烈交流。
一、千里一相逢




参与活动的小伙伴来自全国各地,身份与从事的行业也不尽相同。有建筑设计师、半导体工程师、地产商、民宿爱好者、往期民宿课程的学员等。

分享会伊始,在上海拆书帮堂主李晶老师的引导下,小伙伴们利用小小的便签纸,和各自写下的简短话语,便在茫茫宇宙中,寻找到了各自的交集。由互不相识,逐渐坦诚相待。这群不相同的人,因为相同的初心,得以在此相遇,相聚在一起。
二、跨越时空的对话
       你身在宝岛,我身在魔都。
       中间隔着深深的海峡。


即便如此,小伙伴们凭借现代通讯手段,打破地域的藩篱,与何培钧老师远程视频对话,积极探索了民宿、文创的相关问题。并就民宿、文创应该具有温度这一点达成共识。

图:台湾何培钧介绍用竹编制的“天空的院子”二维码
       民宿、文创是要有温度的。

这植根于人们对“有温度的生活”、“有温度的乡情”的眷恋,以及为“有温度的新生力”这一互动模式所吸引。
1

有温度的生活——传承与突破


一山一水一树花,一田一舍一年华。


牵着我的黄狗,带着我的姑娘

又见炊烟,晚霞里听小儿咿咿呀呀。
以上是很多生活在都市,关注民宿和文创的人对有温度的传统乡村生活的期冀。

而现实生活中,乡村意味着泥泞的土道、脏乱的厕所、没有热水的卫生间、通风漏雨的危房,乡村内的人在逃离乡村生活。进入的人想传承传统生活模式和自然,逃离的人想切割生活现状。

在进行民宿建设和文创时,我们要注意传承和突破的度。民宿的硬件,我们可以从改建民房入手突破,装上电器、洗浴设施等,提高体验和舒适度。同时,这些设计必须传承当地的生活情境,营造真实的生活氛围。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追求让顾客拍出好看的照片,却忽略了生活感。比如,为了好看,在东北的民宿建筑上采用大面积落地窗,这就没有真实的生活感。古朴的建筑外壳,超现代,过于西方的内部设计,美则美矣,却没有生活的温度。因而,进入民宿和文创时,专业设计师有其审美上的优势,但如果仅止于此,却不能打动人心。平衡好传承与突破的点,才能真正让人扎根、生活并感动着。
2

有温度的乡情——持续与共生


饭菜香中互相寒暄

村口老树下家长里短

见面时一声吃了吗

遇到困难时,四邻搭把手
这是习惯了冷漠、麻木、疏离的都市人群心中最美的乡情。从这点来说,民宿和文创发展所在地的居民的生活情境、社会生态是民宿和文创发展的加分项,甚至是基础。但在民宿和文创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会不经意间与当地居民发生种种矛盾。

以“天空的院子”为例,发展初期,游客开车涌入小镇,对“天空的院子”的运营者而言,这意味着流量和收入,然而却对当地民众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困扰,当地民众也并没有流量中获利。认识到这一点后,何培钧先生采取了让车辆停于镇外,游客步行入镇游览的方式,带动了当地旅游的发展。同时,依靠当地文化,发掘文创工艺品,组织当地居民进行生产。

将生活归还于乡民,带领乡民发展经济。没有被打扰的乡民们的正常生活形态,自发的有温度的乡情反过来有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小镇游览。何先生的做法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建设民宿、进行文创,不应该只是有钱有闲的乡村进入者为自己建设的乌托邦,不应该建立于对乡村原生居民的掠夺,否则就是竭泽而渔。民宿和文创应该处于持续发展的生态中,与当地居民互惠互利,乃至共生。



将生活还给乡民,将自身融入乡村,淡化开发建设者的身份,像当地居民一样去思考,把当地像家一样爱护,这才会真正的体会到乡情的温度,岁月静好。
3

有温度的新生力——付出与回馈
如果说有温度的生活是民宿、文创建设者与自我的对话,有温度的乡情是民宿、文创建设者与在地社会关系的对话,那么,有温度的新生力,是民宿、文创建设者与外来关系的对话。

在“天空的院子”发展初期,客流量并不大。何培钧先生认为自己以每月7000新台币租下来的房子与其空着,不如“以专换宿”,提供给有一技之长,并有需求的人居住。这些怀有一技专长的人的到来,给何先生提供了很多新的创意和发展建议。进行民宿和文创运营时,发展到一定程度,一个团队的想法总会遇到瓶颈。

新生力量的加入会给团队带来新的活力和角度,而何先生采取的“以专换宿”模式,从共有思维出发,在付出与回馈中,得到了新的发展。这种付出与回馈的互动模式本身也充满温度,成为吸引人一去的魅力点。
三、同分享,共启发




与何培钧老师的对话结束后,伙伴们积极地就怎样让“温度”落地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互相借鉴,互相启发。在实践时,要让“温度”真正落地,守住“温度”,难免困难重重。

以下几个问题的讨论不一定有答案,但一定有思考:

①除了“传承与突破”、“持续与共生”、“付出与回馈”外,有温度的民宿和文创还应该有什么样的气质?

②我的团队有什么资源来支撑“温度”的落地?

③是否有灵魂人物来进行全方位的调度,灵魂人物是否具有相应的能力、深度和广度?

④不同的落实团队是否具有共同的理念和理解,还是各自为政?
结语


不同民宿、文创的参与者对民宿和文创的理解都不同,

怎么去建设民宿,进行文创,

乡伴创客学院举办的“走进小镇,走进文创”分享会,

与其说给了大家一个标准答案,

不如说是在引导式的互动与对话中,

给大家开启了思考和探究的大门。

当每一个地方都充满温度

处处是吾乡,何有乡愁处?

学院会提供不同嘉宾的对话交流,敬请关注!

什么是“民宿 2.0 ”?
“民宿 2.0” 到底在哪里呢 ?
  来大理 找找答案吧  
▽点击图片 了解详情




点击【原文链接】

进入“大理站”报名直通车
学员反馈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因为有前面的探路者、

因为有乡伴创客学院,莫干山民宿学院、

因为有我们第一班,

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圆梦的队伍中.......

(一期·莫干山|墨田创始人健林的分享,一位有情怀的莫干山民宿主)此次求学,让我更深刻的感悟了:情怀 、信任 、感恩。

三天的课程,课堂上太多的老师分享了太多的“干货” 。

如果说民宿主人是民宿的灵魂,

那么我想说乡伴创客学院以其用心全实战的教学方式,

给了我们学员再一次寻找灵魂,塑造灵魂的机会!

感恩追寻道路上的遇见,

感谢在莫干山体验到的点点滴滴,

感恩老师们的无私分享。

(四期·莫干山|永康云溪间创始人孙孙分享,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者

我认为乡伴创客学院在松阳举办的第七期民宿研习班主要体现出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培训地选择得很不错,找到松阳这个民宿新兴地,对于准备或者刚刚进入民宿界的人来说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二、培训课程时间安排合理,参观活动、交流分享活动、体验活动和课程交相辉映,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培训作用。

三、培训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服务工作安排到位,让大家感受到了乡伴学院的温馨,营造了良好的融合氛围。

(7期·松阳|松阳景宁吕科建分享,大学教授,筹备古宅民宿中)一起在路上

从松阳到成都,将近10天的行程依然令人愉快。

怀揣着对民宿的懵懂向往,我来寻找答案。

在乡伴创客学院的平台上,我看见了先行的人,

也看到了一群准备正走的人。

说说,看看,行行,停停。

此人到彼人,此地到彼地,我们在追梦,却也爱这个过程。

因为知道了,有一群人正一起在路上。

没有孤单,不会孤单,你们在我身边,让我喜悦,让我振奋。

有人说,进步最好的方法,

是置身于一群传递正能量的人之中。

更好的,是成为传递正能量的人,带动起更多的人。

(7期·松阳,8期·成都|甘肃酒泉晋华分享,筹备成都清城山民宿中)

人回来了,但是这几天的课程以及和老师同学的互动,依然历历在目。

除了专业知识方面学到很多东西之外,

带给到我心灵上的感动和引领更是让我觉得意义非凡,

再次向乡伴创客学院及各位分享嘉宾表达衷心的谢意!

(8期·成都|成都周鹰分享,心底始终蕴藏着民宿情结的设计师)

苏杭号称天堂。成都平原号称天府。

天堂和天府,是国人对最美好的生活环境为之向往的地方。

这次是天堂和天府的一次碰撞,

一次交流,一次沟通,一群怀着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人。

在成都感受到了美好的,发现这次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可爱。

每一个人的童心未泯,对乡村对自然对人文的向往。

课程安排得生动而有趣。让一群陌生人迅速的拉近了距离。

零距离与业界大咖的分享,让大家学习到了更多的东西。

从而真正理解了民宿这个行业的内容内涵。坚定了自己从事这个行业的决心。

这几天我很快乐。快乐的让我把手机都丢了。

一切从零开始。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8期·成都|北京杜列分享,文化艺术传播)
圆梦的路上有机遇,更有挑战
但我们并不孤单,因为有更多人愿意陪伴!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乡创民宿课程”第9期大理站的信息


    关注 乡伴创客之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