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路上千万里  一位年轻大学老师写给孩子的成长日记

 

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他坚持记录和书写,成为了自己的一种“爱孩子”的生活方式。...



去年此时,教育部官方微信曾发表过一位年轻大学老师写给孩子的十篇成长日记。这位老师叫于友鹏,在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任职,也是我们青岛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平台有声阅读专栏的主持人。从孩子出生起,他给自己提出了要求,为儿子亲自记录成长变化,取名叫做《陪伴芽芽的日子》。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他坚持记录和书写,成为了自己的一种“爱孩子”的生活方式。今天,孩子就要满两周岁了,他的日记已经写了400篇。我们从第201到第400篇日记中撷取一部分,一起感受他文字里的坚守和温暖。




陪伴芽芽的日子

每一年春花开了,又谢了。夏云聚起,又飘过。秋雨落下,又被秋风所覆盖。寒风带来了飞雪,再又融化成屋檐漏下的雨水。两年来,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余,为儿子亲笔撰写成长日记,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400篇日记,记录着儿子芽芽从出生到两岁的成长变化。其中记录了假期里,我和媳妇带着儿子的五次旅行。有人说,带着小孩子出远门太麻烦了,孩子太小他什么也记不住。但亲子旅行最大的妙处在于,大人的脚步永远是慢的,需要时时处处顾及孩子的感受,随时调整节奏来配合孩子。每当他吃东西、睡觉或者换尿片时,我们就停下匆匆的脚步,慢慢欣赏身边的风景。一朵不常见的小花、一群草地上的鸽子、一片广阔的沙滩,都让我们驻留很久。跟随爸爸妈妈出门,孩子一定渐渐发现了每一个新地方与自己家的不同。或许,人的生存能力正是启蒙于对环境变化的感知。
在大连自然博物馆,儿子专注于恐龙蛋化石。原来,那么大的恐龙是从这么小的蛋里出来。幼儿与恐龙、地球与众生,灵性回归亿万年前,仿佛不是肉眼凡胎。保护地球、热爱大自然的思想种子,或许正是远古生命刻写在孩子心灵中的印记。
在厦门市美术馆,一位五岁左右的小姐姐和一岁多的儿子手牵手一起看画,我们大人远远地看,不去打扰。对孩子们来说,他们一定有共同语言,也有着对美的本能的理解和感悟。美育,不是一种机械的艺术技能,它是人在同等经济条件下,活得更有趣、自信、舒展的生活方式,是等孩子长大以后,即便从事着很普通的工作,也具备欣赏艺术的本领,拥有热爱生活的态度。
在北京动物园,孩子见到了老虎、长颈鹿、熊猫、北极熊等等很多动物。他自己快乐地就像一只小猴子。带着孩子逛动物园,我和媳妇似乎也找到了童年的记忆。现在想想,童年真的像汉白玉一样纯净无瑕啊。
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已经不是昨天。日历撕下一页简单,把握一天却难。不要问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都一点一点地渗透进了岁月的每一处。在陪伴芽芽的日子里,孩子成长,我们也在成长。平淡的生活里嚼出甘甜,凝聚成我们家共同的回忆。将来团聚时翻翻旧物,笑意爬上心头,拦都拦不住。



作者:于友鹏


    关注 青岛市教育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