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穿戴看上蔡人对生活的认识。

 

一位老裁缝问:现在的中国男人怎么了?“现在的中国男人怎么了!?”老师傅端坐在自己西服高定店的...



一位老裁缝问:现在的中国男人怎么了?



“现在的中国男人怎么了!?” 老师傅端坐在自己西服高定店的高背椅上发出了一声长长的感慨:“不需要有人教你西服怎么穿,也没有哪国人不适合穿西服,只要用好的面料,找到好的裁缝,那股’精气神’自然就出来了!”

看着窗外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老师傅再次感叹到:“生活越来越好,可是品味一点不晓得提高,尤其是中国男人。”
西服是如何来到中国的
在地球仪上从欧洲版图开始,手指依次划过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开罗-苏伊士运河-印度洋-马六甲,最后就停在了中国上海沿岸:“殖民大潮一开始,军舰上的Tailor Shop就跟着来到殖民属地,先在海军营区落地,之后便在洋人最多的银行边上和南京路上遍地开花。”

1948年,那年老师傅12岁,被收作学徒,拜了师算是正式“入行”:“学徒是很苦的,像《悲惨世界》里的小男孩一样。学徒都是别人的出气包,每天战战兢兢怕被打,怕被骂,怕被扫地出门。像烧陶瓷的,家里没有一只完整的碗;做木工的,家里没有一把不晃的椅子;我们做裁缝学徒的,家里没有一件好的衣服。每穿一件新衣服,就意味着我们做坏了一件客人的衣服要赔钱,本来的工钱就变成了身上的一套新衣服。”



学徒生涯结束后,老师傅去到了台湾。当时在打越战,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使得台北成为越南美军的主要度假地之一。

“当时台北有很多家西服店”,那为什么战争会给西服店送去生意呢?“答案很简单,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会允许自己的士兵穿着军服去花天酒地”。

老师傅缓缓抿了一口茶,“反倒是现在,我经常在街上看到那些正在谈恋爱的年轻男孩,一点不注意,邋里邋遢的,所以人家说现在的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说的真是对,连衣服都不会好好穿,活该找不到女朋友。”
“先做两套西服,再去闯江湖”
战时期的老上海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英国小伙子到上海找工作,但答应帮他介绍工作的朋友拒绝带他去见老板,理由是:你穿得不体面,这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于是英国小伙子找到北四川路的西服店,定制了两套西服去面试,尽管当时他所要谋职的只是一个在海关大楼码头捞尸体的工作而已。


旧时身着定制西服准备应聘工作的青年
“我蛮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好好看看这个故事,希望能对他们醍醐灌顶。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说我才刚进社会,生活压力那么大,房价那么高,我哪里还顾得上什么衣服。这是不对的!这个英国小伙子也就是当年一穷二白的小青年,也是刚到上海滩这个码头来打拼的无产者,可他心里很清楚,至少要有两套像样的衣服,才能去闯江湖!”

民国元年时,差不多两块“袁大头”可以在上海做一套西服,然后去洋行上班。“那时候的两块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两千块人民币,也是当时一个闯荡上海滩的青年一个月的工资”,老师傅往茶壶里续了点水:“你看,那时候的青年可以拿出一个月的薪水来给自己装备好行头,现在的年轻人,年轻男人也应该有这样的魄力”,老师傅顿了顿继续说到:“如果你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要求和责任的话。”
面料是西服的灵魂
老师傅店铺的门牌上刻着一句话:“Tailor Makes The Man”。这是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里的一句台词。“好的裁缝就是把你的精气神提出来,就像《论语》里面说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当然了,再好的裁缝也需要手里有好的面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老师傅在1996年从台北回到北京。

“从80年代开始,中国已经陆续跟很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所以也就有越来越多的外交官来到中国内地”。正如老师傅所说,这些万里迢迢来到这片东方土地上来的外交官们,他们享受这里的几乎一切,除了一件事:这里没有一家西服店。但凡他们需要置装、更换或是修补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乘飞机回国。这种极度的不便让他们十分恼怒,当时的驻华外交官们纷纷向驻华使节团投诉道:“Such a big country has no tailor shop”。

中国外交部门在接到投诉后立即决定在京成立一家西服店以满足各国使节们的需求。1995年,一个意大利面料商提着装满面料样本的手提箱来到这家店推销布料,店主一看一摸,面孔犯难,说道:“我们很愿意买你的布料,但是我们做不好,如果你能介绍一位懂行的人跟我们合作,我愿意进口你的布料。”



这个意大利人转遍了整个北京,一寸布也没有卖出去。后来他辗转找到我,对我说:Mark,回北京去吧。我问他,为什么要去?他不响,打开一个本子,我在上面看到6000多个驻华使节的名字,我瞬间懂了,立即答应了他。


1999年意大利面料商穿着老师傅为他定做的西服
Lanificio F.LLI Cerruti DAL1881


老师傅当时选择到北京的目的非常明确:为驻华使节、外商、外宾定制西服。但由于政治原因,一年后他离开北京,回到了他的故乡:氛围相对宽松,外国商人也更多的上海。“我只做进口面料,西服跟其它不一样,面料要是没用对,这件衣服的魂就没有了”


老师傅的西服店藏匿在弄堂里厢的老洋房,进进出出的基本都是外国面孔。开店的时候,老师傅并没打算会有中国客人,因为十几年前中国人的穿衣理念还停留在冬天要穿两条毛裤,衣服要宽大好多塞几件毛衣,对裤脚袖长更是没有任何概念。“现在不同了,有钱人很多,也开始讲究体面了,但是更多的人要的是排场,是派头,喜欢名牌,却不讲究合身,钱花了不少,可是却穿的乱七八糟”。

老师傅有些惆怅的叹了一口气,“西服的追求应该是:Quality fabrics and Nice fit,这才是你去找Tailor给你做西服的意义,而不是你要在袖口绣谁的名字,不是在纽扣上显示出名牌,不是领尖角度是大是小,也不是驳头有多少厘米。那是皮,不是骨。”
西服不是塑料花,而是冲锋号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和蔓延的今天,人们可以很方便的在网上找到标价五六百,甚至两三百的工业流水线生产的西服。

面对这些“竞争”,老师傅云淡风轻的摇了摇头,“这些衣服能叫吗?从你的手碰到它的第一刻起,你就知道这是应该扔进垃圾桶的东西。西服不是街边小店用来随意装饰的廉价塑料花,它是冲锋号,我们穿西服是为了等待吹响号角的那一刻。男人一定需要明白穿西服的用途在哪里:工作、谈判、演讲、上法庭。

一位客人走进店里,老师傅起身礼貌的迎上去,窗外的阳光把桌台上“Quality fabrics and Nice fit”一行字映照得闪闪发亮。

来源:奢料客


    关注 上蔡微友圈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