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 海岛小班化教育“定海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背景和历程
1
研究的主要经验
2
1
顶层设计 行政推动


加强组织网络。政府层面成立区小班化领导小组;教育系统层面依次成立小班化教育实践研究领导小组、实施办公室和具体项目组。

加强制度建设。出台《舟山市定海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小班化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并将小班化教育纳入“十二五”教育规划。

确定研究总纲,把握研究方向。从工作主线、理论主向、推进战略、推进路径及研究重点等多方面完善研究框架。

2
科研引领 项目推进


定海区依托多项省市教科、教研课题,发挥智库引领作用,将小班化研究深入到课程、课堂及教师中。

研究重点——课堂。建立课堂教学常规,对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等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推出课堂教学设计模式,以分层目标、座位摆放、个别化教学等多途径加强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变革。



研究拓展——课程。各校根据本校实际开发开设了包括《海山风情版画》、《小学生安全知识读本》、《泥火传情》等校本课程,构建了校本课程—特色课程—拓展性课程等课程开发的新路径。



研究关键——教师。提出“适应性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目标,通过区域性培训(主题培训、外出考察)、校本培训及教师生活实践的体验与感悟、个性化的学习与提高、触类旁通、多向迁移的方式等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
多维联动 全域推进


研究主体联动。从区域推动到上下联动到校际互动,各个研究主体之间的互动促进小班化教育的实践推进。

研究内容联动。以文化建设、课堂教学、课程开发、教师研训等为主要研究内容,多角度促进小班化教育的发展。

工作机制联动。区域层面坚持搞调研、把方向、搭平台、助推进;校级层面坚持抓常规、打基础、深研究,以提升内涵为基本思路。

研究平台联动。以一刊(一年二期的小班化教育专刊)、二会(一年一次的推进交流会和两月一次的研讨成果展示会)、三评选(两年一次的先进教师、班级和学校评选)为研究平台,发展更多激励推进的机制。

研究方法联动。主要以行动研究为主体,以课堂、课程为主阵地,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4
孵化拓展 纵深推进


定海区教育局搭建多种平台,按照以下路径不断向纵深推进小班化教育研究,并通过课改实验学校等为孵化点,用实践研究推广小班化教育。

收获思考
3








编辑:王小平
扫一扫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 浙江教研ZJJY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