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SEI厚度方向,其组分一致吗?

 

SEI膜主要是有什么组成的?在SEI膜的各个区域,其组分是否一致?SEI膜形成过程中SEI膜沿厚度方向组分并不相同,沿着其厚度方向,无机锂盐组分逐渐减小,有机锂盐组分组建增多;那么这是必然结果吗?科路得科博士将为您一一解答。...

点击上方"科路得"关注我们
前两篇文章中,科路得科博士向各位科粉分别介绍了充放电过程及SEI膜的形成过程,其中SEI膜的形成过程包括如下四个步骤:

步骤①:电子由集流体-导电剂-石墨颗粒内部传递到待形成SEI膜的A点;

步骤②:溶剂化的锂离子在溶剂的包裹下,从正极扩散至正在生成的SEI膜表层的B点;

步骤③:A点的电子通过电子隧道效应扩散至B点;

步骤④:跃迁至B点的电子与锂盐、溶剂化锂离子、成膜剂等反应,在原有SEI膜表层继续生成SEI膜,从而使得石墨颗粒表层SEI膜厚度不断增加,最终形成完整的SEI膜。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电子隧道效应决定了SEI膜不可能沿着其厚度方向上无限制的生长(通常其厚度在几纳米至几十纳米之间)。那么,SEI膜主要是由什么组成的?在SEI膜的各个区域,其组分是否一致?相信细心的科粉已经发现,上述的SEI膜形成过程示意图中,SEI膜沿厚度方向组分并不相同:靠近活性物质表面的SEI膜主要为LiF、Li2O或Li2CO3等无机锂盐,远离活性物质表面的SEI膜成份则主要为有机锂盐;这是必然结果吗?本文将对此做简要回答。

Hitoshi Ota等人以PC为溶剂、ES为添加剂1M LiPF6为锂盐配制电解液,再以石墨为活性物质组装电池,进行SEI膜成膜反应研究,发现主要反应过程包括两种类别:

1.双电子反应:即两个电子同时参与才能发生反应,此时更容易生成无机锂盐组分;

2.单电子反应:即只需一个电子参与即可发生的反应,此时更容易生成有机锂盐组分。

具体过程如下方程式所示:



结合SEI膜的形成步骤,对SEI膜的形成分阶段分析:

SEI膜形成初期,成膜过程分为如下步骤:

步骤①:大量电子由集流体-导电剂-石墨颗粒内部传递到石墨颗粒表面;

步骤②:在电场作用下,成膜剂、溶剂化锂离子等扩散至石墨颗粒表面;

步骤③:大量的电子在石墨颗粒表面与成膜剂、锂离子结合、反应生成SEI膜;

SEI膜形成后期,成膜过程除上述三步过程外,电子还必须穿过已经形成的、电子绝缘的SEI膜,才能达到已经形成的SEI膜表面与成膜剂、锂离子结合、反应进一步生成SEI膜。

由上述分析可得,初始阶段,大量的电子聚集于石墨颗粒表面,更容易与成膜剂、锂离子发生双电子反应过程,因此生成的SEI膜无机组分为主;而成膜后期,电子需要穿越已经形成的SEI膜后才能与成膜剂、锂离子结合、反应,因此到达反应点的电子数量减少,更容易发生单电子反应,因此生成的SEI膜以有机组分为主。



上述分析说明,SEI膜主要是由无机锂盐、有机锂盐组成;其组分在各个区域并不相同:沿着其厚度方向(石墨表面向外),无机锂盐组分逐渐减小,有机锂盐组分组建增多。而无机锂盐具有更好的电子阻隔效应,但其韧性较差,可以有效阻隔电子但容易遭到破坏;有机锂盐则相反,电子阻隔效应相对较差,但韧性优良,不容易被破坏;因此SEI膜本身具有的内层无机锂盐组分多有机锂盐组分少、外层有机锂盐组分多无机锂盐组分少的组成特征,正好使得其具有更加优良的综合性能:有效的阻隔电子同时又能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后续科路得科博士将对实验过程中化成流程的设置、化成流程/化成温度等对电芯性能的影响做简单介绍,敬请广大科粉关注科路得公众号。


公众号往期文章
1.锂离子电池电化学阻抗谱分析

2.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机理分析-内阻分解

3.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机理分析及改善策略

4.锂离子电池发展历程及展望

5.揭开锂离子电池的神秘面纱—关于锂离子电池你不知道的事

6.SEI膜为什么没有沿着厚度方向无限生长

(进入公众号点击查看更多学术文章)

声明:

1. 本文版权归科路得所有,转载请与我们联系。(微信:17724568294)

2. 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因学识有限,难免有所疏漏和错误,恳请批评指正!

3. 欢迎加入QQ交流总群:553167254

科路得,助您研之势在必

服务热线:17724568294

技术中心QQ:29023858242

网址:http://www.canrd.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查看更多学术文章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


    关注 科路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