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团队·肖士财】资料判断是编辑能力的一大体现

 

资料匮乏,犹如无米之炊,不管是工具书还是一般书籍都不免沦为空洞的说辞,难以引导读者、满足读者的求知欲。然而...



 资料匮乏,犹如无米之炊,不管是工具书还是一般书籍都不免沦为空洞的说辞,难以引导读者、满足读者的求知欲。然而从资料的检索到最后的利用,均离不开对资料的判断,既包括资料准确性的判断,也包括资料价值性的判断。

1.资料准确性判断

报纸是《北京大辞典》辞条编撰的重要资料来源,很多报纸都设有“文化”、“文史”、“读书”、“人物”等专版,提供了多方面的资料。但因报纸自身的局限性,在资料的来源权威性、说法准确性等方面仍需考证,不能直接拿来所用,这主要是报纸中有相当一部分稿件是自投稿,稿件作者水平参差不齐。以《开国大典》油画为例,杂志《北京》一文中写油画的规格为425厘米*333厘米,而据笔者查阅的《北京志·美术志》及《中国美术五十年(1949-1999)》《画布上的苦难辉煌——从中国国家博物馆经典藏画看中国》《中国油画发展概述》《世界艺术风采》,以及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的记述,油画的规格应为405厘米*230厘米。类似的例子还有歌剧《小二黑结婚》,《北京志》写首演时间为1953年,而《北京日报》写1952年。

2.资料价值性判断

价值性是资料最重要的特性,直接关系到辞条是否具有可读性。而又因辞条容量的有限性,资料的取舍就要求有一定的标准。当有价值性的资料难以支撑起整个条目,尤其对释文的连贯性造成影响时,就可适当将“门槛”放低,吸纳一些具有次价值性的信息。总之,资料的选取应一切为辞条的可读性服务,避免空洞、乏味。


    关注 辞苑沙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