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前的国际关系

 

随着德俄《再保险条约》的终止以及英俄关系的恶化,俄国不得不加快寻求欧洲的政治同盟,以此来稳固自己在欧洲的势力...



随着德俄《再保险条约》的终止以及英俄关系的恶化,俄国不得不加快寻求欧洲的政治同盟,以此来稳固自己在欧洲的势力。而法国长期被德国的孤立,使得德法像吸铁石般,自然的走到了一起。1892年,法俄同盟的建立,标志着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的失败,同时也形成了以德奥意和法俄为雏形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其实力足以抗衡老牌强国英国。英国长期推行的“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随着经济优势的不断丧失,而不得不改变,以寻求同盟支持。而此时的欧洲,两大同盟集团的建立,给了英国一道选择题。

英德谈判



1892年,法俄同盟建立之时,英国的态度比较偏向德奥意同盟。因为在当时,俄国正在远东大肆扩张,这极大地侵略了英国的既得利益;同时,在巴尔干半岛、中东、北非的利益冲突也使得英俄难以接近。1898年,英德开始谈判。

英国接近德国的目的很简单,想寻求欧洲的地区同盟,来对抗俄国。英国打算让德国与法俄保持敌对态势,牵制俄国力量,以此来减轻自己在远东的压力。但德国认为,让俄国陷入远东“泥潭”之中越久,自己在欧洲的地位就越牢固;况且,德国并不愿意为远东的利益,来承受来自俄法夹击的风险。

但另一方面,德国为了谋求称霸世界,并不愿意失去英国这一同盟。为此,德国提出缔结全面同盟的主张,要求英国在欧洲对德国承担义务,一旦德国在欧洲与俄法发生冲突,英国必须支持德国。如果这样,德国就会控制欧洲大陆,有更多的力量来执行其世界政策。但是英国历来对欧洲大陆实行的均势政策,不会支持一个如此强大的德国,而使自己背负昂贵的代价。

1901年,英德谈判失败。从根本上反映了两国各自利益的不可调和:英国想通过地区性同盟来使德国牵制住俄国,以此来减轻自己在远东的压力,遏制德俄;德国想通过全面性的同盟,来拉住英国,对抗法俄,减轻自己在欧洲的压力,来扩大自己全球利益。

英德谈判失败使两国业已存在的经济、殖民地、军备竞赛等矛盾进一步深化,两国试图通过外交结束竞争的愿望落空了。由此加速了英德矛盾的全面展开,促使英国与日本缔结同盟,同时向法俄集团靠拢。此后,英德矛盾上升为国际关系中主要矛盾。



英德谈判失败之后,德国被看作是英国最危险的敌人。英国开始调整自己的外交战略,开始同法俄接触。

《英法协约》

法国在欧洲列强中势力较弱。虽然与俄国结成同盟,但由于俄国力量陷入远东,法俄同盟在欧洲的作用大打折扣。为了制衡越来越强大的德国,法国展开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法国外长德尔卡塞清醒的认识到,如果想要真正的维持法国在西欧的均势,就必须与英国建立有效的密切关系。这也正符合英国人的愿望。1903年,英法两国元首互访,打破了两国多年来相互冷淡的局面。1904年4月,《英法协定》签署。该协定的核心内容为:法国承认了英国在埃及的保护权,作为交换,英国承认了法国在摩洛哥的特殊权益。英法两国虽然只达成协约,未建立同盟关系,甚至在协定中只字未提德国,但由于两国在对德问题上有着相同的利害关系,所以协定就扫除了两国共同对抗德国的障碍,具有反德的性质。



英法协约的形成标着着欧洲一个时代的结束。英俄冲突被看作是国际关系中最可能的发展,而在1904年之后,这个冲突被无限期的延长。英国人解决了他们同法国的分歧,避免了同俄国的战争。

第一次摩洛哥危机

英法的接近使得德国非常恐慌。德国害怕英法同盟以及俄法同盟来自东西两侧的夹击。为此,德国试图在摩洛哥制造危机,打击法国,削弱英法关系。



1905年,法国向摩洛哥政府提议,在其监督下创办警察、铁道、矿山,其目的想把自己变成摩洛哥的保护国。德国立即进行干涉。3月31日,德皇威廉二世访问摩洛哥城市丹吉尔,声称要维护摩洛哥的主权。接着,德国宰相比罗夫要求各国按照《马德里条约》的规定,召开国际会理处理摩洛哥问题。

德国的态度十分强硬,甚至对法国发出战争的警告。但由于德国此时想趁俄国在日俄战争战败之机拉拢俄国(以此来破坏俄法关系),因而做出来与法国缓和的姿态来解除俄国的后顾之忧。于是德国的态度转变了。

1906年1月,德、法、英、俄、西、美等13个国家器具西班牙,商讨摩洛哥问题。与会各国只有奥匈帝国支持德国,德国力量十分薄弱,因而被迫做出让步,满足了法国的大部分要求。法国获得了控制摩洛哥边界和海关的权利。

德国挑起摩洛哥危机的目的在于打击英法关系,可事与愿违,反而加强了英法联合。

《英俄协约》

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后,英国已经把德国看作一个实实在在的敌人,而非假想敌。英国统治阶层认为与德国的一战难以避免。为了进一步孤立德国,英国向俄国做出了妥协。

由于在远东、近东以及中亚存在广泛的利益冲突,同英法缓和相比,英俄妥协面临着很大的障碍。然而,到了1905年,英俄之间的冲突相比以前,已经缓和不少。在远东,由于日俄战争的失败,俄国的扩张受到了限制;在近东,英国占领埃及以及苏伊士运河,黑海海峡的战略地位下降了,加上德国进一步渗透,英俄在近东和地中海地区的矛盾得以缓和;只是在中亚的矛盾还需要进一步调节,能否在中亚与俄国打成全面谅解,成为英国联俄的关键所在。

俄国在远东受挫,决定回到欧洲。并且,俄国也不允许枕榻之侧的奥匈帝国继续在巴尔干半岛扩张。这样,英俄就有了接近的可能。

1906年,英俄开始谈判,经过一年多的讨价还价之后,1907年8月,两国达成协议,签订《英俄协约》。协定主要是划定了英法在阿富汗、波斯等中亚地区的势力范围。扫清了英俄接近的障碍。

《英俄协约》的签订,彻底告别了19世纪20年代以来以英俄冲突为主的国际关系格局。1882年,德、奥、意三国在反对俄、法这一共同的立场下,结成同盟。而英、法、俄三国为了与同盟国集团争夺世界霸权,受各自利益的驱使,结成协约国与之抗衡。扑朔迷离的欧洲大国关系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后,在英德关系这一主要矛盾的主导下,最终从多极局势过渡到两极对立。





此后,协约国集团与同盟国集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从1907年至1914年,危机频频出现,欧洲上空笼罩着战争的阴云。

下一章:第一次世界大战


    关注 无胃的Zhu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