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迷你猴奇谈:全世界不超过80只

 

在印度洋西部,非洲大陆东岸,越过莫桑比克海峡,就会抵达充满迷幻的马达加斯加岛屿。在这里,青葱茂盛的雨林和烈日...



在印度洋西部,非洲大陆东岸,越过莫桑比克海峡,就会抵达充满迷幻的马达加斯加岛屿。在这里,青葱茂盛的雨林和烈日灼人的平原并存,广袤的土地上分布着20多万种动植物,相当一部分都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特有种类,包括数十种狐猴科动物,而狐猴科中,最奇特的是指猴——最大特点是中指细长,如同铁丝一般。

1780年,法国探险家初次见到指猴,还以为它是松鼠的一种,直到1860年,经过科学家解剖验证,才知道它是灵长类动物,因此特别为这种动物开辟了一个科——指猴科。

指猴是一种体型较小的猴子,在很多时候,它甚至成为“迷你小猴子”的代称,不过实际上,还有比指猴更小的猴子,包括笔猴、蜂猴以及狨猴……

指猴的“金手指”

抢了啄木鸟的饭碗

指猴,体型像大老鼠,成年后体长约30厘米,因为手指(特别是中指)格外尖锐、细长而得名。在猴子家族中,指猴的个头无疑算得上是“侏儒”,不过,它们的尾巴长度可以达到近乎身长的两倍,尾毛很是细长松软。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们都被认为是松鼠的一种。

指猴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哺乳动物之一,面貌如猫,耳如蝙蝠,牙齿爪子像松鼠,手如同人类的手。指猴不喜欢群居,大部分时间都做“独行侠”,只是到了繁殖期,才会偶尔成双成对地生活。指猴昼伏夜出,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树上,它们会在树洞或树杈上选一个位置,找来细小的树枝、柔韧的树叶以及藤蔓,编制成一个球形的巢,成为自己温暖的家。

每当夜幕降临,随着一声声“唉—唉”的叫声,指猴开始出动。它们在黑夜里能够轻易地找到食物——树皮缝中的各种蛀虫或虫卵,都是它们的最爱,而各种水果和坚果,包括可可、椰子、芒果、荔枝等等,都是它们赖以生存的食物。

猎取树缝中的小虫,是指猴得心应手的把戏,这得益于那非常灵活的“金手指”。捕猎时,它们会轻轻沿着树干行走,鼻尖紧贴树皮,当听到或嗅到什么,就会停下来凝神观看,接着用手敲击树木,检查树皮下是否有空洞,或者贴耳细听,看树皮下是否有虫子发出的声音。一旦确认了猎物的位置,它们就用细如铁丝的中指和无名指从树皮、树洞中掏出美味,大快朵颐。一般情况下,指猴只拣昆虫幼体、小甲虫食用,如果遇到虫卵或鸟蛋,就会直接钻破蛋壳去喝蛋清。

指猴的这种进食习性,很像被誉为“树木医生”的啄木鸟,事实上,正是因为它们抢走了当地啄木鸟的“饭碗”,才导致非洲大陆上很常见的啄木鸟,在一海之隔的马达加斯加岛上少得可怜。

除了从树皮下找虫子,指猴也很喜欢各种果实。找到果实的时候,它们会先咬穿果壳,然后用指头直接把果肉掏取出来,哪怕是坚硬的椰壳,也阻挡不了它们尖锐的“金手指”。即使在暂时找不到蛀虫或果实的情况下,它们也可以吃一些植物填饱肚子,属于荤素不忌的吃货……





全世界仅存不到80只

濒危的祸根竟是声音与长相

按理说,有着如此“开放性”食谱的指猴,应当是非常容易生存的,族群也应该比较庞大才对。但实际上,指猴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近乎灭绝,据有关机构的统计数据,目前全世界存活的指猴,数量不会超过80只。

除了细长而锋利的手指,指猴还有另一个不寻常的特征,那就是牙齿。马达加斯加岛的多数狐猴有30~36齿,而指猴却仅有18齿,不具备原始猴类特有的梳齿,也不具备灵长类普遍拥有的犬齿,但它有高度发达、不断生长的大门牙,可以轻松地啃穿坚硬的树皮。正是由于这一特征,它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错划为啮齿类动物,不过后来科学家还是还了它公道,帮它找到了正确的组织——灵长类。

灵长类是具有灵性的最高等哺乳动物,是所有动物中最进步的一类,也是比较接近人类的一类,如猩猩、猕猴、狒狒和长臂猿等,人们往往也对它们非常友善,然而指猴却是一个例外。

虽说指猴也是一种有益于森林生态平衡的动物,但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土著人却对它毫无好感,反而认为它是一种不祥之物——如同猫头鹰在中国一样。这首先要归咎于它那凄厉的叫声,那短促而急切的“唉—唉—唉”声如同鬼哭,在夜晚漆黑的森林中令人毛骨悚然。

外貌和行为,是它们被人讨厌的另一个原因。指猴身体毛发的颜色以黑、灰为主,毫无美感,红色的眼珠在夜里还会发出幽光,加上它喜欢一跳一跳地前进,在当地人眼里就如同鬼怪。但指猴却对人类有强烈的好奇心,总会主动往人身上跳,人们对它往往避之不及。当地人认为指猴本身就是不祥的鬼怪,如果让它跳到自己的身上,便预示着厄运甚至死亡,因此他们见到指猴就杀,并将尸体钉在木桩上,希望这样能把厄运赶走。



人类的大量残杀,让指猴的数量锐减,再加上近百年来的大规模开发,森林地被开辟为农场、牧场等,如今马达加斯加的原始森林面积减少了80%以上,指猴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陷入种族灭绝的危机。在20世纪60年代,指猴就已经基本消失于人类的视野。1966年,两位法国生物学家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收集到9只指猴,并将它们放养在马达加斯加的曼戈比岛上,此后又有人组织了几次查找,但一直都没有再见到野生指猴的踪迹。如今,人们只能在一些特别的动物园中,才有幸见到神秘的指猴……

文人的帮手

“天生呆萌相”的宠物猴

在现代,“指猴”已经演变成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市场上也时常见到有人出售所谓的宠物“指猴”——他们把手指大小的袖珍猴子称作“指猴”,其实这是一种误会,真正的指猴并不是因为“可以爬在手指上”而得名。市场上的这类袖珍猴子,分属于不同的科目,并且各有其学名,如笔猴、蜂猴、狨猴等等。

在清代道光年间的刻本《武夷山志》中,有“王孙似猴而小,大仅如拳”的记载。据传,在武夷山的密林深处,曾经生活着一种体重仅一两百克的猴子。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在武夷精舍著书立说时,就饲养了一只从山中捉来的小猴子。朱熹在书房读书的时候,它就规规矩矩地坐在笔筒上“洗耳恭听”;朱熹要写文章,它就跳下笔筒勤快地磨研墨汁。这么乖巧的袖珍猴子世上罕见,难怪清代李如龙作诗称赞:“武夷笔猴倍珍奇。”鲁迅先生也发出过这样的感叹:“我就极愿意有这样的一个墨猴,可是得不到;问哪里有,哪里买的呢,谁也不知道……”

这种体型小巧、聪明伶俐、善解人意的笔猴,还有一个名字叫“墨猴”,这可谓古代文人最贴心的宠物:如果让它磨墨,只要把笔筒轻叩三下,它就飞快地跳出来,跪在砚台旁边,用前爪捧墨慢慢地磨,直到主人叫它停;主人写字时,它就一直趴在砚台旁静候;有时发现桌上出现蚊、蝇、蚂蚁一类的小昆虫,它即奋力扑去,捉住吃掉;待到主人离去,它又伸舌将砚中余墨舔个精光,然后跳入笔筒里睡大觉。古代文人之所以喜欢养笔猴,一是因为珍奇,易于饲养,二是能帮主人磨墨、舔墨,那滑稽的灵巧相和手脚不停的勤快劲儿,大大缓解了做学问的辛劳和寂寞。





中国还有另一种微型猴——蜂猴,主要分布在云南和广西南部。蜂猴长相乖巧,两只小耳朵隐藏在毛茸茸的圆脑袋上,眼睛圆而大;四肢短粗且长短一致,尾巴也短小,隐没在毛丛中;背部通常呈棕灰色,肚子为棕色,在眼睛、耳朵周围,有黑褐色的斑纹环绕,整体看起来憨态可掬。蜂猴的行动特别缓慢,只有在受到攻击时才稍微变快,因此又称“懒猴”。这种小猴子拥有大眼睛,圆滚滚的脑袋,动作缓慢,极易被捕捉,用现在的网络用语来说,它无疑就是一个典型的有着“天生呆萌相”的可爱小宠物。

但是,自然界的许多可爱动物,一旦“受宠”于人类,却未必都是好事。随着笔猴、蜂猴的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即使国家已经把蜂猴列为一级保护动物,明确禁止私人豢养,但各种非法捕捉的行为却屡禁不止,因此它们的生存环境,已经被贪婪的掠夺者糟蹋得面目全非。

世界上最小的猴子

“一妻多夫”的皇狨猴

实际上,世界上最小的猴子还不是笔猴和蜂猴,而是生活在南美亚马孙流域森林里的狨猴。广袤的亚马孙河流域孕育了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成为公认的最神秘的生命王国,这里就是狨猴生存的天堂。

狨猴的成猴身高仅10~12厘米,体重80~100克,只有成人的中指大小,成年人的手掌,就足以让它嬉戏玩乐,因此也经常被误称为“指猴”。刚出生的小狨猴更是小得不可思议——仅仅一粒蚕豆大小,重仅10余克,可谓猴子中真正的“小精灵”。

狨猴的毛发密而长,整体多呈黑色,外形也很像松鼠,而且行动敏捷,常在树林间穿东奔西,蹿跳自如,因此也被称作“松鼠猴”。狨猴很喜欢捉虱子吃,性格也非常温顺活泼,因此饲养它们便成了亚马孙流域的印第安人的嗜好。狨猴科有数十种猴子,绝大部分产于中南美洲,其中又以皇狨猴为最典型的代表。







皇狨猴正式学名叫做“皇柽柳猴”,又名“长须狨”、“帝王獠狨”或“皇帝塔马林猴”,据说被称为“皇”是因它长得像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这个名字原先只是一个笑话,但不知怎么的,后来竟成为了正式学名。

皇狨猴生活在森林深处,分布地广阔,习惯白天活动,夜间休息,大部分时间都在树间跳来跳去。它们一般都群居,每一个族群由2~8头组成。有趣的是,皇绒猴的族群还是“母系氏族”时代,奉行“一妻多夫制”,由最年长的雌性带领着几只雄性。在族群中,雌性头领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不需要参与捕食之类的劳动,只负责生产以及指挥族群,而雄狨猴则充当着“贤夫良父”的角色。雌狨猴生下子女后,只会在喂奶时抱它们一小会儿,其余的时间里,照料孩子的工作全落在雄狨猴身上。雄狨猴会为小狨猴清洗身体,等到小狨猴不再吃奶时,它们还会亲自喂小家伙们进食。

跟指猴相比,狨猴应该算是比较幸运的,由于得到人类的宠爱,所以它们的族群还比较兴旺,但最终还是难逃厄运——随着近年来栖息环境的不断缩小、恶化,以及人们过度的捕猎,狨猴的濒危等级也在逐步提高,灭绝之日或许也不会太远……


    关注 环球人文地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