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老克勒没落了”?还是“老克勒”式西餐没落了?

 

去年和复旦大学的几位老师一起开会,聊起了北京与上海两座城市的生活,他们问了我一个问题,在上海,类似于特别会生活的人被称作“老克勒”,那么在北京有没有对应的词呢?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但是我也记住了“老克勒”这个词。...





去年和复旦大学的几位老师一起开会,聊起了北京与上海两座城市的生活,他们问了我一个问题,在上海,类似于特别会生活的人被称作“老克勒”,那么在北京有没有对应的词呢?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但是我也记住了“老克勒”这个词。



上海老克勒的克勒源于“color”一词,后来就专门用来比喻那些从外国归来、见过世面、兼有现代意识和绅士风范的老百领,是海派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看看《围城》里的方鸿渐、赵新梅、苏文纨,大概就是那样一种生活方式,小时候看这个电视剧的时候,真是很向往。在旧上海,专门为老克勒提供服务的餐厅非常多,也是那时的一种风尚。

来上海不去老克勒式的西餐厅拔草,是不是有点对不起自己呢。想寻味这样的西餐,自然是要找上海的老字号店家,有人就给我推荐了红房子西菜馆。我上网一查,果然够老牌,原名罗威饭店,1935年开业于法租界霞飞路(今淮海路),是至今保留的最老的法式西餐厅之一,据说一直深受老克勒们的喜爱。

不过当我来到红房子时,感受到的却和想象大不相同,或者说以我这几年在北京看到老派西餐衰落的景象又太过相同,我们不妨一一说起吧。



首先看装修,一到餐厅大堂,映入眼帘的就是半老不新、土洋结合的装修风格,给我的感觉与北京的老字号大地西餐厅非常相似,很有一种体制内的审美。白墙、花砖地、类似于快餐店的桌椅和简易的仿水晶的玻璃灯,以及低价的油画、裸露在外的已经磨损了的桌子角、椅子腿,既没有老式番菜馆的风度,又没有当代西餐厅的时尚,它没有中国风格,但也实在洋不起来。

牛尾汤

龙虾汤


再看看菜品,两个人共点了两份汤,一份头盘、一个开胃菜,两个主菜,并被送了一份甜点。两份汤分别是牛尾汤和龙虾汤,两份头盘是冷桂鱼配酸奶油和奶油烙蟹斗,两个主菜是咖喱牛肉和炸猪排。实话实说,性价比不算低,所有菜品没有上100的,在西餐里实属便宜,但没有精彩的,而且瑕疵还是很多的。

炸猪排

上海辣酱油


比如说炸猪排,这是上海非常出名的老克勒西餐。猪排裹上面包糠,炸的金黄,表皮松脆,内里肉香四溢,这是我一直以来都喜欢的美食。尤其再蘸上上海的辣酱油,风味独特,我小时候家里人还会特意托人从上海带辣酱油回来,记忆犹新。不过今天,辣酱油倒是没有变味,但是猪排却炸的不好,首先表皮不够酥脆,这是烹饪技术的问题,里面的猪排居然有嚼不动的肉筋和大块骨头,这是选料问题,如此出品绝对是不能合格的!



再说那份甜品冰激凌,真正好吃的冰激凌应该是香浓而不油腻,但这份甜品有着特别浓烈的植物黄油的口感与味道,吃到嘴里腻,味儿却不够香浓,这东西在80年代大概还算高级货,可现在绝对是低档水平,跟街边上中低档次的一些冰棍一样,不仅不美味,也不健康。

咖喱牛肉
除此之外,牛尾汤做的过腻,龙虾汤不够香浓,蟹斗不够鲜香,冷桂鱼配酸奶油算是中规中矩,只有咖喱牛肉算是非常不错了,牛肉细嫩软烂,咖喱味浓而不酽。







再说说服务,从一进门看到服务员,我就感觉够呛,为什么?整体的精神面貌就不够西餐厅的仪式感。首先说衣着,虽然也是衬衫领结,但不够笔挺,一看面料就是廉价的,透出一股国营范儿。上菜就更别提了,简单地送上来就好了,完全没有西餐特有的舒适、方便和美观的感觉,和中餐馆没什么区别,仅就汤盘上的汤迹和蟹斗碗边的黑斑,就明显觉得太不讲究了。

我在别的地方吃的炸猪排端上来就是这样的
更为过分的是,当我要求服务员把偌大的炸猪排分解切开的时候,人家说不管,并补上一句“我们这里都是客人自己切的呀”。我直接没什么话可说了,好吧,那你们就继续这样下去吧。



北京、天津、上海都有这样一个问题,当年那些“老克勒”式的人物,他们吃的、喝的、所出入的场所,书写了几代人向往的民国精彩篇章。可当人们如今再走进这些地方的时候,总感觉和书里的、影视剧里的、脑海里的镜像差距太大了,上海老克勒们吃的西餐馆真就是这样的吗?



不是老克勒们当年会吃这样的西餐、会进这样的西餐馆,而是时代让早年的那些名店、名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早年的那些名店原先都是高高在上的小众文化,远不是大众可以触手可及的,当经历了四九鼎革的几十年后,这些名店早已经国营化了、大众化了,你能感官的一切都变成了“体制内的审美”,其原因与过程,我不说你也能明白。中餐馆还好些,虽然脱掉了早年的贵气,口味还算好保留,但西餐最最重要的情调与仪式感,就很难再让后人品味到了。



吃这顿饭的同时,我也在观察周遭的人群,老年人与年轻人算是一半一半。老伯伯和老阿姨们也许还有当年的老克勒,但岁月早已洗尽铅华,没有了老克勒的派头,年轻人则大多衣着不那么光鲜,与很多西餐厅里的场景太不一样。

去过了红房子,不能说人家老字号只剩下字号老,老克勒也只剩下情怀老。这家店的生意很好,经济实惠,但早已经没有老上海时的风光,餐厅的发展路径已经大众化,精英阶层的人很少再到这里消费,餐厅的档次发生了变化。或许还有不少当年的老克勒再来这里,但估计也都是风光不再的他们来此怀旧,尝一尝已经变味的年轻时的饮食。



不过风光依旧的老克勒或者新时代的老克勒们,大概早已移驾新时代的优质餐厅了,我也常在高档餐厅看到派头十足的老先生,着装优雅,举止大方,与老上海、老北京的那种场景极其神似,只是周遭的环境变化了。消费者就是这样,都是在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消费场所,人的生活与时俱进了,餐馆没有与时俱进了,自然就被原来的人群所抛弃,当然也就会有新的人群涌进来。



所以说,不是老克勒没落了,也不是老克勒式的西餐没落了,而是随着时代发展,老克勒们对于饮食的标准发生了变化,就像北京的大地西餐厅、上海的红房子西菜馆已经不再是这样人群想来的地方,文化没有变,而是文化的载体变化了。想感受这样文化的人们,也不必再来这样的地方,虽然年代久远,可以历数出多少名人故事,但这里只剩下名字,不再有你想品味的灵魂。
送礼


上图为传统戏曲人物冰箱贴,也是我答谢近一年来诸位朋友的小小心意。阅读此文章的朋友,在评论区进行评论,所评论内容被点赞次数最多的,将会自动被系统推送至第一位,文章发布5天内,我将根据后台选定的第一位评论人,送出我的礼物。
上期获奖读者:一朵小红花


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红小豆馆主(ID:yangyuanandre)
 
作者红小豆馆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全文均为本人原创,禁止随意转载
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留言联系
 
关注此公众号(IDyangyuanandre
会看到更多精彩更多美味。


    关注 饭点儿说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