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的传承,日本百年企业是这么做的】

 

这是一家始创于1830年,专注于佛具制作的京都企业。在186年激烈动荡的时代变化中,企业代代传承。...



这是一家始创于1830年,专注于佛具制作的京都企业。在186年激烈动荡的时代变化中,企业已经过了“从祖父传给父亲,父亲传给儿子,儿子再传给孙子”的四代人的传承。它的名字叫“若林佛具制作所”。

若林佛具是日本目前唯一的、最高品质的金佛坛“参考标准”,被誉为所有佛坛制作的模范。

“我意识到家族各个年代的责任,就像是驿站的传递员,懂得委托的意义。接下来,我们也会世代相传。”现任会长若林先生介绍说。

我们环顾若林佛具总部,在总部的一角保留着明治时代创作的佛坛,庄严厚重的氛围下,将金箔光辉的独特品格、漆工艺的细腻、彩绘的洗练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在精工细雕的净土空间中连御宮殿、御须弥壇的精致容姿都刻画得极尽优雅。让人深深震撼于“匠人的工艺和魂魄”!

要传承好传统工艺,不是应该将企业传给工艺师更好吗?

为什么传承的时候必须是自己家族进行传承?出发点是什么,是否是一种私心?

如果子女都不愿意去继承,这个事业该如何传承?

若林佛具传承的原则和标准是什么?

对若林会长的代代传承论,来自中国大江南北的学员们纷纷提出了疑问。

若林会长对于我们的几近“质疑”,淡定自若,做了如下描述:

京都有这样一种文化,进行企业传承的时候,是由长子继承,这是一个传统。在传承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男丁的一代,一般会收养子,养子有可能成为女儿的丈夫。不过也有由女儿继承的情况。

我是第4代的继承人,第1代创业是在江户时代,一开始是在一家店铺里工作,有了经验之后就独立出来创业,创业时做的是佛具。当时不是以企业的形式来做佛具,而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制作。第2代在二战前接班,开始以企业的形式进行生产。第2代非常强调信用,与寺庙建立起深厚的信赖关系。从那开始,“信用第一”的理念就一直流传下来了。

小时候,我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我观察到祖父在事业中经常强调两点,一是必须要为顾客提供品质最好的商品,二是绝对不能对顾客撒谎。

后来我学习了稻盛哲学,也参与创立了当地的盛和塾。盛和塾经常讲的一句话是“动机至善,私心了无”,我非常认同,也在努力地实践。每个人肯定都有私心,但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经营者,就必须要有比私心更高的“利他之心”。“利他之心”比“利己之心”更加强大的时候,人就会成长。我们也许不能把私心消除,但要去超越私心。

在企业传承时,是传给儿子,还是传给其他更加优秀的人?最重要的是,怎样的传承才是对企业最合适的。也许有比自己儿子更加优秀的人,但是要考虑对于企业的百年传承而言,其他优秀的人是否真的合适?让自己儿子来继承,其原因是从小到大儿子都在接受教育,被教育传承这家企业是最合适的。要让儿子在这个意识下,用一辈子修炼,成为这家企业最合适的继承人。

我们若林佛具传承了186年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认为第一个条件是不撒谎的经营理念。大家提到,也许长子会不愿意继承,其实继承的问题不在于儿子本身,而在于父亲。如果父亲经常撒谎,做不光彩的事情,优秀的儿子就不会想进入这家企业。

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都要以“早晨朝拜、晚上感谢”的合掌之心,在“家和万事兴”的相互信任中,对我们“信用第一”的理念进行实践。我是这样被教育过来的,我的儿子也是这样被教育过来的。要让儿子接班,作为父亲首先要率先垂范,做企业理念的践行者。

听了会长的回答,我们都感叹:在理念共通的前提下,企业才能传承,才能遇见百年后的未来。

其实我们困惑的本质并不在于“究竟要让谁来继承企业”!在企业百年传承的课题上,我们缺乏的不是继承者,而是百年践行和传承“理念”的决心!

不要再说企业中与自己思想达成共通的人太少了,我们要梳理和理解自己企业的理念。

不要再抱怨企业没有传承的人材了,我们要共同身体力行的践行理念。

想要了解更多百年企业的传承奥秘,把握我们与日本优秀企业的差距。欢迎参加2016年11月12日-20日本理念之旅。理念之旅将从现场考察、理论研修,到高层对话的思想碰撞,真正拓宽您的经营视野,提升您的经营理念。

限额35人。详情请询:134-3023-3900林老师


    关注 STM翔蓝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