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难以启齿的小资

 

喝茶不拍照,等于白喝啊。...





当我的好友——一个混迹伦敦多年的老司机——说要带我去体验英式下午茶的时候,我的内心是雀跃的。

答应下来的第一时间里,我既没查阅传统英式下午茶的历史,也没向各方咨询用户体验,而是在内心呐喊:

天,我急需一本完整版青年装B指南。

大概是我伪小资惯了,这使得我一想到“下午茶”的概念,便会觉得那一下午的空气都应是尊贵的。值得一提的是,朋友订的是伦敦巴士特色下午茶 (Afternoon Tea Bus Tour),美食与风景一路相随:上车喝茶品糕点,与朋友寒暄一二,车窗外的景色匆匆变换,人生赢家的氛围自是不言而喻。

周日当天,我没起太早。

拉开窗帘确认是个大晴天,我便开始放心地磨蹭。收拾半晌,怀着无法平静的心情出门。秋天的街道很美,我对即将到来的下午茶活动充满信心。穿过人群熙攘的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我环顾四周,给朋友打电话,随之发觉一辆典型且精巧的餐车巴士停靠在街角。

我一路奔去,才发现眼前这辆双层红色巴士专为少女打造。饱满立体的车身,亮丽闪烁的背景,明晰可爱的文图——经过一番鉴定,这辆车够资格待在博物馆了。登上大巴的二楼甲板,找到朋友预订的右侧靠窗位置,桌上陈列着各路色泽鲜艳的食物和摆设。



这就是传说中按架子摆放的点心们!实事求是地说,这些精巧的点心实属可人,直接吃掉就是犯罪。

作为全车上唯二的亚洲面孔,我和朋友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分别掏出单反,转着长镜头,开始狂拍。

取景框里的小可爱们完全不亚于现实模样,即便都是些无气味的冷食,也足以令人垂涎。传统的三层高架英式下午茶,目前只满上了两层,每款式样各两份。下层均为咸味食物,即各类形状和式样的手拿三明治和油酥点心,配有经典的黄瓜、蛋黄酱、烟熏三文鱼、奶油芝士、鸡肉等馅儿;上层均为甜食,妥妥地做工精美,充盈着绿色、红色、奶白色和亮黄色。除以上,我们面前还配有用嫩粉碎花瓷器盘装着的牛角面包。这只经过特殊加工过的牛角包,里面裹着一种秘之酱汁,省去操心,好吃就成。

车早开动,旁桌已经吃high,而我们欣赏、记录食物的第一阶段才刚结束。

巴士上有两名服务员,一男一女,他们共同衣着黑色长裤和小马甲,动作利索果断,亲和力满分。此时,金发姐姐上前询问我俩喝什么茶,我保守地要了英式红茶,需要加奶加糖,我的老司机朋友点了伯爵茶。

接着,另一位帅哥哥端来了新鲜出炉的热司康饼 (scone),长相类似于烤熟的面坨,并不柔软。经朋友介绍,这个一定要配上凝脂奶油 (clotted cream) 和果酱。遵循她的指导,我将其横切,先涂抹上配好的凝脂奶油,再来层其自制的草莓酱,一种搭茶神物就此问世。

不过,这类小东西的饱肚能力不容小觑,我俩拼完底下一层,上面的都险些吃不下了。好在车窗外的风景并不无聊,朋友对哪儿都很熟悉,不像我目前只能迅速辨认出大本钟、伦敦眼、白金汉宫等著名景点。在她声情并茂地介绍中,我看到窗外的很多人争先恐后地拍下这辆平稳行驶的红色大巴。

如此感觉颇为神奇,这分明是游客拍游客啊。互拍互拍,开心就好。

最值得感谢的,应该是艳阳天气。忽明忽暗的光亮穿透巴士的车窗玻璃,落在可爱的食物和真诚的朋友身上。秋色正浓,我看到海德公园内错落纷飞的黄绿叶片,它们正在陪一群孩子尽情玩耍。

某一瞬间,我猜想:

不知在19世纪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是否料想到,其在贵族社交圈所开创的英式下午茶,会在如今演变成如此平民化的娱乐活动呢?



@白金汉宫

在历史上,下午茶归根结底只是贵族的专利。

只因公爵夫人觉得傍晚时分饿了,所以才有了用茶和一系列点心来果腹的故事。当这项日程在上流社会普及后,据说上层的绅士和淑女们在高贵而优雅地品酌红茶时,还需翘着兰花指、捏着各类三明治来享用这美好的下午小憩。下午茶会作为仅次于晚宴和晚会的非正式社交场合,其讲究和礼节绝不算少数。

基本的包括:

如何着装?

怎样区分坐在高背椅子上吃的high tea和窝在沙发里喝的low tea?

......



高级的例如:

茶杯里应该先放牛奶还是先放茶?

茶刚泡下去,该让其闷多久呢?

吃司康饼时,是该先涂奶油还是果酱?

......



讲真,很多细节问题我既无从考究,也无心寻找。

我们就这样在车上拍了一路,我那清一色做作的摆拍,足以让隔壁桌的外国阿姨或者奶奶们叹为观止。

我何尝不知道,古典的优雅是不流于任何形式的记录,真正的教养是不轻易外露的喜怒。

只可惜,我的文化基因并不扎根于此,我也不渴望追求西式套路,我不过是抱着看看、玩玩、逛逛、学学的心态,多积累些新鲜认知,亦或者——仅仅是想攒些照片发朋友圈啊。

所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熏陶下,还请外国朋友们随时体谅我——这颗立志于追求不同生活体验的心。

喝茶不拍照,等于白喝啊。

普遍来看,这年头,干点儿啥不拍照,基本相当于白搞。文艺青年经常混迹的场所,大多都和咖啡厅、书店、音乐厅、艺术展等场所沾边。稍作升华,便很容易被解读为小资情怀。对于这种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精神追求,我无法妄自评论。

不过,在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一书里,我却深刻意识到了农耕、乡土、基层文化对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形态发展的重要意义:

能够洋气到天上的,自然也能低到泥土中去。

此书让我重新定义乡村与城市的概念,刷新对俗和雅的认知,模糊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界限。由此,对于分析人们追求小资情调的行为、或是渴望高雅生活的伪小资做派,也算有源头可以追溯。

朋友向我澄清一点,伦敦喝下午茶的地方虽然众多,但这并不代表普通的英国人天天都会喝茶。我理解,高逼格的餐饮终究不能成为老百姓的粗茶淡饭。

在英国喝一顿下午茶的钱,足以能在中国吃几十碗冒菜了。如果在危机时刻需要充饥,我必定选择后者,痛快且实在。

我对此次下午茶的体验非常满意,食物可口,过程有趣。这回我是幸运的。

前年寒假去到巴黎,同行的好友在旅游攻略上看到,游览卢浮宫时,一定不能错过其内部的一家咖啡厅,名叫Le Café Mollien。于是乎,在有交响音乐环绕,水晶般通透、挂满吊灯的梦幻屋内,我装模做样地点了一杯热巧克力。

在其入口的那一刻,我经历了人生中的暴击——

简直甜到爆炸,难喝到想痛哭。

我无比淡定地叫了杯开水,调整下浓度,被迫搭配着喝。邻桌坐了一对法国老夫妇,他们在无意中和我对视,眼神和蔼可亲。我极为勉强地挤出一个生硬的微笑,以示礼貌。

那个笑容如世纪般漫长,时间静止,甜到忧伤。

小资有风险,体验需谨慎。因此——

我时常感激自己强大的内心
以便指引我
义无反顾地
作(ZUO)下去。
图均自作者及茶友橙子

摄于2016/10/23
喂,该写日(月)记了。


    关注 羊同学是好同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