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了假,看到了真,但罗尔娜选择沉默

 

唤起良知...



▲ 点击关注想写什么写什么的 木卫二突然想推荐这部电影。



如果你没有看过达内兄弟的作品,那么,随便挑一部,从《罗塞塔》,《孩子》,《单车少年》,或者是这部《罗尔娜的沉默》开始,都是 ok 的。因为电影的写实风格很像,小人物,小细节,大社会,大震撼。

而且总得来说,尤其是 1996 年以来这二十年,他们的水准,惊人逆天的稳定(今年《无名女孩》还没看到)。

我想推荐它,是因为今天所思考的,在社交网络狂刷的,一度引发焦虑的道德问题。为什么苦情故事总会变成大爱无疆的自我道德感动,为什么一个并不底层的人会有意塑造出一副苦难捐款模板。信任是何物,生命是何物,刷屏的感动又是何物。



道德,可怕的道德负罪,它也正是达内兄弟作品一直源源不断传递给观众的产物。

渴求一份工作的女孩,像孩子一样的父亲,心地善良的瘾君子,想找回单车的男孩,遭遇下岗的女工。这些人有的可怜,有的可恨,有的倔强,有的软弱,有的抑郁……

达内借这些底层小人物,去表现存在于社会的道德困境:讲述[b]真相的困难,不愿承认的自私,装好人上瘾的伪善,隐瞒与欺诈的丑恶[/b],还有主人公内心的罪恶感

这些故事,谈不上大新闻,甚至有够不上社会新闻的嫌疑。但是,两个老头总能编出新花样,去测量人与人之间的温度,不断表现边缘底层,却维护甚至是袒护着底层人的尊严。

上世纪末开始,英,法,德,意等国电影,不约而同地关注起日益严重的移民问题,阿拉伯人、东欧人、土耳其人、亚裔……几乎都可以找到对应的片子(注:移民问题终于在这两年演变成全球问题)。

《罗尔娜的沉默》是继《承诺》之后,达内兄弟又一次选择外来移民题材。



电影讲述罗尔娜和吸毒男克罗迪假结婚,拿到了一张比利时绿卡。但幕后团伙还想再捞一笔,让罗尔娜跟一个急着入籍的俄罗斯人再次假结婚,但前提是,干掉累赘般存在的吸毒男。

一个观众会对罗尔娜的所作所为,感到难以评判。

罗尔娜和克罗迪一起生活。但作为一对假夫妻,他们不存在真正的男女情感。

罗尔娜有意帮克罗迪戒毒。偏偏这个克罗迪,除了吸毒恶习,做人方面有善有爱。幕后大哥步步紧催。罗尔娜只想编造一些理由好离婚,不希望克罗迪死于非命。



克罗迪毒瘾发作,罗尔娜去探望他,顺带提出了离婚要求,要克罗迪打她,好留下伤痕作证。结果,好心的克罗迪坦言,自己从不打女人。无奈之下,罗尔娜只好一头去撞墙。

有一天,克罗迪找到工作中的罗尔娜。原来,他刚从医院出来要回家。罗尔娜给了他钱和钥匙,克罗迪说,只要十块钱买烟就行(他一直放心地把装在信封里的钱交罗尔娜保管),后面又说,要买菜,做饭,和她庆祝下——又再拿了一点。
克罗迪买了辆单车。道别后,罗尔娜转身跟在后面跑了起来。那一瞬间,他们像极了一对恩爱的小夫妻

但在这一幕后,《罗尔娜的沉默》采用了大胆的叙事省略——突然交代起克罗迪的后事。再然后,罗尔娜似乎怀上了遗腹子,有些人要骂娘:达内兄弟编起了肥皂剧?

是否怀孕了呢?电影在有些段落让人信以为真,但很快又加以否定,由观众自己去思考,该接受哪一面,是假结婚真感情,还是郁结于内心的罪恶感幻化了人形,是自我的惩罚。
影片的后半部分,完全用来表现她的反省和思索,解释她丧失掉人与人信任后的痛苦。达内兄弟把力量全扣在罗尔娜身上,给了她道德和人性的重压。

影片绝大部分采用自然光,依然利用导演擅长的跟拍手法,持续地关注人物的情感变化。这在室内和结尾的几场戏,表现得精准到位。罗尔娜与克罗迪的拥抱,她一人躺着喃喃自语,恍惚之间,令人清晰地看到了罗尔娜身上的人性光辉
【阅读原文 ↙  观看】
神奇动物在哪里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驴得水我不是潘金莲 一句顶一万句
幸运是我 黑处有什么 恋恋风尘 甜蜜蜜
敦煌 红柿子 何时是读书天 一代宗师
家族之苦 恋人们 盗钥匙的方法 恋上春树







    关注 木卫二三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