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浮记(二) 一次礼拜和一场婚礼

 

前几天去教堂参加了一次礼拜,又去参加了一场婚礼,分别做一下小记。...







前几天去教堂参加了一次礼拜,又去参加了一场婚礼,分别做一下小记。





“早上好,多好的天气呀。’’我对着从楼上下来的乔伊斯打招呼,‘’噢不,我希望能下雨。”她说。雨季已经过去四分之一了,干旱的非洲草原需要水,雨却迟迟不来,就像对互相有好感却不同步的男女,一个太过热烈。一个又太过矜持,难免让人为之焦虑。

吃过早饭,我跟着乔伊斯去教堂去感受一下宗教气氛,天空湛蓝湛蓝的,教堂有好多白色帐篷,分成年人部、青少年部、儿童部。每个人都穿得很正式,气氛很活跃,开场就是唱歌,唱赞美耶稣基督的歌,大家都跟着唱。男女老少白人黑人印巴人都挥舞着胳膊跟唱诗班一起唱,如痴如醉,这种场面在国内只有歌星巨星演唱会才会见得到。幸运的是今天还有洗礼仪式,十几受洗个小孩子今天受洗。其中有一个小孩的爸爸就是神父,亲自为自己的女儿洗礼那感觉该是怎样的圣洁。

周日去教堂,放空自己,身心完全交给上帝,周一重新精力充沛的再继续工作。这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了吧。

------------   ......   ------------


跟着乔伊斯参加她朋友的婚礼。车子经过国会,除了绿化的比别的地方好一些,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就好像行走在任何一个平常的地方,没见门卫把守,没见荷枪实弹的兵士。

婚礼仪式在教堂举行,千年不变的老一套,你愿意balabala吗......无论贫穷富有balabala......虽然就算见过多次,这种神圣的仪式仍然感动人心。女士们频频擦拭眼角,最后响起掌声,主持人不停的抖着包袱,笑声一阵一阵。可是听不懂的斯瓦士兰语对我来说难免无聊,发呆地望着某处,这时总有关心的问候“are you ok my dear?”然后就有热心者充当翻译,可是丽丽维拉夫的发音让我思考半天方才明白过来的感觉也好不到那里,搞得我也很累。幸亏到了唱歌的节目,黑人混厚的嗓音极具穿透力,直接撞击着我的心脏。表达感情就这么直白。





婚礼的派对在另一个广场举行,十几个巨大的帐篷,几十张桌子,许多许多人,午餐自取,简单的米饭,薄饼,卷心菜,西兰花,豆子,鸡块,烤牛肉和沙拉。

闻起来全是印度香料的味道。客人陆续入座,主持人卖力的调动气氛,不时地人群会哄然大笑,周围的人都是在边吃边赞美食物的美味和丰盛。讲真,味道泛善可陈,尤其那鸡块不知烹调了多久,吃来感觉在嚼树根,但是我还是带着愉快的表情一点一点全部吃光。

英俊的主持人不停的在桌子之间来回穿梭,跟他交谈过的姑娘掩饰不住内心快乐,他走到我跟前说,“i am sugar。”

我回答:“ I am honey  then。”

他接着说,“so  how can we mix z sugar and honey toghter?”

”there maight be certain way,ok,”乔伊斯说。

“now you got troubl,dont worry ,i could be his mother。”我回答乔伊斯。





阿拉伯风格的音乐响起,欢快中带着一丝邪恶,这就是所谓的异域风情吧。人们开始围成圆圈跳舞,圈子越围越大,健壮的黑人妇女胳膊比我的大腿还粗壮。巨大的臀部看起来足足有半吨重,可是跳起舞来却非常的灵活。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圆圈越转越大,大家手舞足蹈,完全陶醉在欢乐中。现代文明和古老的文化互相交融,在这片土地上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蓝天白云,风和日丽,置身这样的场景你不由得感叹,感谢阳光的慷慨,感谢自然的奉献,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谢成长的过程一路上发生的事和遇到人。

阳光正好,哈利路亚。






    关注 Daily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