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牛逼的新闻干事,后来他“死”了……

 

作为搞了几年新闻的“老笔杆”,老王最近有点烦...



从前有一个牛逼的新闻干事
后来他“死”了……
冲锋号专栏作者 | 章小天


(图片来源互联网)
01
最近老王有点烦。

作为在单位里搞了几年新闻的“老笔杆”,大家都承认老王牛,嗅觉强、脑子活、文笔硬、产量高,几乎是“写一篇上一篇”,说“政工网天天见、XXX报周周有”都不夸张。

其实老王年纪不大,还不到30,但凭借新闻“一支笔”,被尊称为“老王”。

但就是一个多月前,老王碰上“硬茬子”了。

那时,负责单位新媒体撰稿的士官小宋退伍了,暂时没人来接替。

“那杀小鸡就先用我这把牛刀吧!”老王不屑地笑笑,尽管年底任务都比较繁重,但他自信自己的“老笔杆”征服“新阵地”是小菜一碟。

然而,几次尝试后,他竟然为上个小豆腐块犯难了。
02
智能手机没有开放那会,各单位大大小小新闻干事、报道员都先在政工网上立足,而后再埋头苦攻纸质媒体、苦练文字水平,就待有朝一日能在报纸上登个不大不小的豆腐块,或者得到编辑老师垂青给放个版面头条。

刚开始接触新闻的时候,老王也是风风火火、充满激情。依稀记得有次投稿,报社编辑凌晨打来电话说要怎么怎么改,在配张图,第二天就能见报。老王激动的直接掀了几个同事被子!硬拖着拿起了照相机就出门补照片,回来后香烟一点、桶面一泡,整宿不眠开始改稿子。

想想其实那会也挺美,奋笔疾书的硬功大多就是这样慢慢给磨出来的。当然,为什么拼,老王很清楚,不就是为了每年那些个评比,证明下自己的价值,顺带再能“捞个”啥奖励,那就更是美滋滋了。

作为“老媒体人”,老王对纸质媒体的感情很深,毕竟陪伴他走过了多少个无眠的夜晚,当然,更是他工作和进步的见证。

可渐渐地,老王看出了“端倪”。

记得有次采写一个训练典型。采访的时候,老王觉得这个战士特别优秀,新兵时候就出类拔萃,以至于转了士官之后一路高歌猛进,取得上级比武优胜。

当然,老王知道上报纸的“套路”,不搞个曲折离奇、先抑后扬的,基本上没戏。于是,老王回到办公室,就开始给这个训练典型“包装”“加工”,让典型看起来更像典型。

在老王的妙笔生花之后,稿件很快见报,领导很开心。文章里,这名战士从入伍之初的拉爬跑跳样样不行,到苦练之后的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军功章见证了成长。

可老王把报纸递给这名战士,他看了半天,愣神地看着老王,“这是我吗?咋感觉像是超人……”

老王似乎感觉自讨了没趣,费了这么多文笔,小战士还不领情,“你有那么好嘛?你个小战士懂个啥,没有‘艺术加工’,你还想上报?哼……”
03
老王就这样在他的新闻宣传道路上摸爬滚打。

有成绩,当然,也有汗水,很多的汗水。

但是,他磨砺出来了,成为了单位“合格”的“新闻官”,参与了不少重大活动、重要典型的新闻宣传工作。

是的,满满的两本报纸剪贴本,是他炫耀的资本。

后来,智能手机进军营,同时也带来了新媒体。

对于这才刚刚萌芽的部队新媒体,老王视作小儿科,挥挥手,让负责报道工作的战士小宋“单独遂行作战任务”,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

不过,结果也还不错,小宋自己钻研,不负众望,发稿数虽不太多,但也偶尔能看见。“反正新媒体这东西,没啥领导关注,有就行了,不必大费周章,”老王这样想。

那些新媒体稿件,都觉得像是“学生作文”一般,“花里胡哨”的,有时候文字都没几个,更让他不屑一顾。

但小宋的退伍,却让老王有了文章开头的烦恼。为何“老笔杆”上不了他所谓的“学生作文”呢?
04
接连几个星期,老王甚至一篇都没上。

就连原来不怎么关注新媒体的政治处主任都来找老王聊天,是不是有什么困难,需要协调解决的?

老王无奈地摇了摇头。

主任拍拍他的肩膀,“可要抓紧哦,我们可是好久没有在新媒体上出现了……”

老王望着主任远去的背影,不服输的劲头冒了出来,“我还不信了!”

可一段时间后,老王莫名其妙发现,自己的稿子比别人写的精美、曲折、夸张,“可读性”很强,但偶尔推送的稿子告诉他“不行”。点击量也仅有寥寥数百,能过千的都算是比较高的了,想上万人阅读几乎就是奢望。

同样的平台,两篇同样题材的稿件,老王凭着扎实功底写出了不同的味道,可编辑却好像总是喜欢先发别人的。一问,原来自家稿子不吃香的原因在于:“质量没保证”“关注度不高”“超人似的典型”“八股文样的经验”的稿子得往后排!

什么叫“质量没保证”“关注度不高”“超人似的典型”“八股文样的经验”?老王百思不得其解,这些“套路”不都能妥妥地上报纸嘛,难道这个新媒体,比报纸还牛?
05
时间一天天过,老王发现政委主任似乎对新媒体更加重视了,总是来问上稿情况和阅读量多少。

老王感觉压力更大了……

而且,老王到基层连队采访的时候发现,现在的报纸除了每天半小时的读报时间有人看以外,基本上其他时间都是束之高阁的。相比而言,官兵用手机看微信等新媒体的时间多了起来,谈论的兴致也更高了。

难道是报纸不吃香了?

老王无奈,拨通了早已退伍在家的小宋的电话,请教新媒体的写作方法。

小宋笑了,怎么原来的“老笔杆”来向自己请教这么“小儿科”的问题呀!

“其实也没啥诀窍,就是真实,真情流露,走心,带感情,就有人看!”小宋也不知道说啥,就把自己发新媒体稿件最直观的感觉说了出来,“当然也要贴近青年官兵!”

“什么叫质量,不就是阅读量嘛!”小宋接着说,“假的东西,写得天花乱坠,也是没人看的。报纸上不少东西,都是长篇大论的经验材料和那些看似‘咸鱼翻身’的典型人物,其实我们读起来,没血没肉,索然无味。有的当事人看着,都觉得不真实……”

老王顿时回想起之前报纸上出过的一篇稿子:虽然编辑老师对这篇文章的评价很高,但官兵还是把它定性为典型的“写谁谁看,谁写谁看”的稿子,没有一点吸引力。

又想到前段时间刚刚参加完上级组织的新媒体组稿会,当时心不在焉听到的几个词:内容为王、标题为先、视频为最、读图时代。确实,网络时代没有点击量,就相当于人家对你写的东西不认可,而这种没质量、没情怀、没传播力的稿子,宣传的意义何在呢?

“套子里”的老王恍然大悟。自己不也是这样嘛,上网就喜欢看能吸引自己的文章,有时候自己上的稿子也只是看看上了没有,并不关注编辑室如何修改的。
05
好像真就是这样。

老王翻出自己厚厚的剪贴本:典型人物千千万,但写出来的都似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难怪大家都不想看,不真实,不接地气,包装得再好也不得人心。

有种“挫败感”不言而喻,老王顿时觉得原来写的东西好多都是不实在的,单纯为了上稿而上稿。想在反思起来,真有些搞不懂这样自欺欺人的宣传有啥意义。

这几年,老王的工作,似乎真的可谓是将“谁写谁看,写谁谁看”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新媒体“闯入”军营,恰恰是给老王等在“套子里”搞新闻宣传的人敲响了警钟。

新媒体不像报纸,看不看都在那里。新媒体没有人看,没有人分享,没有人评论,就意味着你写的东西人家不喜欢看,没有传播力、影响力,根本没法自欺欺人。你占领不了的阵地,就会被人家占领,长此以往,就会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割地赔款”!

是啊,得转型了!不得不转型,被逼着转型!真正用“接地气、有情怀”的好稿子抓住人心,让新闻宣传走心,而非是“钻套路”。

老王立刻转变观念,认真钻研起新媒体稿件的特点来。“短、平、快”的新媒体模式无需考虑稿件排队苦等直至时效性流失,外加互动性好、渲染力强、传播与更新速度快等种种优势,自媒体顿时抓住了青年官兵的心!

趁着这股热乎劲,老王迫不及待的写了篇介绍单位的稿子,又下单位抓拍了好些精彩的剪影。图文并茂再配上热血澎湃的视频,打包发给了知名微信公众号“冲锋号”。

嘿!没想到这宣传效果还真不错,当天老王把稿子投了过去,当晚推送出来,还没半小时点击量就破了万,下面网友纷纷留言“走心好文”“军营真美”“兵哥暖心”“热血沸腾”……

这可把老王笑得合不拢嘴,这样的宣传效果才是他想要的,才是应该有的。
06
不管是纸质还是网络,类似经历想必不少新闻人都是深有感触,挣扎在那些“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日子里!

网络时代,给了新闻宣传更多的遐想和挑战。网络阵地不再是完全依靠行政手段能掌控得了的,需要用真实走心的内容去占领,需要千千万万的正能量去影响。如果再是畏缩不前,不主动改变,不主动出击的话,阵地很可能就要丢得一片狼藉。那个时候再要想“扳回一城”,可能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别钻进“套子里”搞新闻宣传,出来走走,抬头看看,空气清新的很呀!



作者:章小天

整理:追风小胖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冲锋号”微信公众号(微信号:njjqzgw)




冲锋号工作室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

刊期:691期

编辑:章小天


    关注 冲锋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